自行车与旧电钢

记录片大陆2013

主演:张宜苏,张鹏程

导演:邵攀

 剧照

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1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2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3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4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5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6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13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14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15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16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17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18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19自行车与旧电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18

详细剧情

  主人公A,热爱音乐从工厂辞职,学习创作,他目前已有一百多首原创歌曲,他曾在北京地道卖唱,后因食不裹腹回到家乡徐州,靠路边演出谋生。  主人公B,生于台湾,15岁随父家徐州,不久,父亲死去,孤独中,他自学了钢琴,音乐创作,MIDI音乐制作,他门徒众多,其中已有偶像明星。可他 依然住在廉租房中,依然靠倒卖电子垃圾为生,依然免费教育着热爱音乐的人。  他们命运多舛,平凡,伟大,穿着破旧的衣服,唱着最动听的歌!

 长篇影评

 1 ) 身上有疤 心里头也有小花

影片有一段特别粗糙的视频,张宜苏早年自拍录的:第一年回农村参加侄女的婚礼,拍视频记录,侄女穿着新娘服满脸笑容。第二年再回去,说要拍视频记录水稻怎么变成大米的,镜头拍到侄女,已经挺了个大肚子。很多观众都笑了。我却特别感动,不知为何,觉得特别生活。可能也正是这种粗糙更显得真实。

导演说剪片的方式是想先让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视角中的张宜苏和张鹏程,再慢慢地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你看他衣衫褴褛,相貌猥琐,却不知道他逍遥自在。 张宜苏说起童年父亲的暴力,说得云淡风轻。回忆起他在弹琴时朱莉走过来靠在他肩上的,说“人生有过这么幸福的一刻算是值了!”一脸满足。有一种不管他说什么我都会相信的魅力。特别真诚。从不遮掩自己对金钱,对性的欲望。照顾好自己那百十斤就好。遵从内心的人,怎么会不快活。

而张鹏程是不管悲欢都去用力体会的人,谈起童年家庭不和遭遇还会陷入悲伤。喜欢给自己定目标规矩,两个月后要会唱维塔斯,吃完饭觉得浪费油和洗洁精罪恶不刷碗,举行仪式把Av都删除。对自己要求严格,爱表达,人张扬,这种人总给身边人带来乐趣。张鹏程像是沸腾的火锅,酸甜苦辣都往里加,平平淡淡的轰轰烈烈,我喜欢。 张宜苏和张鹏程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很多观点都不一样却仍是朋友。但在面对热爱的音乐时,他们都是一类人。

张鹏程唱“有的人依靠音乐和命运斗争,有的人靠活着和命运斗争”身上有疤,心里头也有小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我倒不觉得我们靠活着和命运斗争,我们就是活着,不斗争。

 2 ) 一个喜欢说“噫嘻”的火云邪神

如果真有个“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那么徐州的张宜苏绝对是里面的NO.1。如果他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估计他一定能和庄周很聊的来。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一个人居然还能这样坚持自我,守住内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中国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了。到我42岁的时候,我是否还能像他一样,一直保持内心的愉悦,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我不敢想。人应该活好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天都应该去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生活,而不是现在一天一天的冷漠下去,对别人对自己。正如片子中有个戴眼镜的小胖子说的“把人活到最本质,想干什么就赶紧去干,不要浪费时间”,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有的人在25岁的时候放弃了,有的人在26岁的时候放弃了。有的人在30岁的时候放弃了。出于危机感,为了将来的自以为的好生活,放弃了当下的每一天,一天天的冷漠下去,对自己对别人。我感觉自己正一天一天把自己卖掉。最后,想不到中国有这么好的纪录片,感谢导演邵攀。

 3 ) 有的人用馒头和命运斗争,你和我用活着和命运斗争

在乌云和暴雨下洗澡

文/东SIR

距离上次看《bike与旧电钢》已几十天过去了,一直想写点什么,只为纪念曾与电影完整版的相遇。然而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影片中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精神形之文字时,时常觉得被约束了。今天刘老师约去她家二刷,过年至今,案牍劳形,身心俱疲,想着影片中的放浪形骸,自生向往,忙不迭的踊跃了,六点刚过五六七八好友或窝沙发或席毯而坐,刘老师素手烹香茗,偏有人不谙茗香,晚上要睡不着的,牛奶啦。

偏偏是这种朋友间无拘无束的自便随意,比较第一次时的按时入场、正襟危坐的观影仪式感,似乎更符合影片所传达的散淡自在,轻松惬意,影片放映时人物出场居然如久违的朋友,亲切又或打动或羡慕的情愫在内心流淌。

荧屏亮起,张鹏程出现了,三月不见,还过了个年,肥瘦依然,油滑如故,与一众妇女济济一车,调笑间,已从她们准时出发开始重新相信人类。

破旧的面的载着他们穿梭在徐州城乡各地,白天、夜晚,大红大绿的或搭设或卡车改造的舞台,深情款款张国荣、荒腔走板女老师、撒泼打滚主持人……荤素不拘,一个流浪艺人似乎跃然而出。

可是观众很难把二者形象严丝合缝的叠合起来,在别人那里是烟波江上生计愁,然而在张鹏程那里却是游刃有余的天赋展现加喜欢唱歌,“你是青楼名妓,我是路边野鸡”张鹏程在比较着他和电视台名主持。

在平时没有工作时,张鹏程喜欢一个人骑着他的破自行车,抱着他的吉他到处唱歌,影片里面一再出现的场景是张鹏程面着一堆废墟,弹唱他的张国荣,歌声响起于我居然有种复古的感动。

影片在后来的一幕使我明白了这种感动缘何而来,他去一家酒吧应聘歌手,老板嫌他的歌太老了,突然我知道了,他的歌于我是怀旧金曲,现在的娱乐要的是好声音,好声音中对老歌的所谓翻唱、所谓致敬不过是背景画面中《大话西游》的无厘头。

另一个主人公张宜苏出场了,依然是傻傻的站在田头一本正经的用稍有南音的徐州话介绍他的侄女。看到这儿笑声在内心荡漾,太好玩了,看到他就会笑,不是可笑,是开心加羡慕的笑。

宜苏出生台湾,母亲早故,只有一张疑是照片供隐约的追忆。随着叶落归根的父亲在14岁时回到他这个祖籍地----徐州。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父亲半身戎装,有酒而家暴恶习,少年宜苏自是这恶习的承受者,然而全然没有好莱坞电影中的矫情,动不动就会留下心理阴影啥的,张宜苏回忆他这段皮肉生涯时,笑得像朵花般灿烂,仿佛不是挨的皮鞭而是与父亲一起享受了甘怡的蜜糖。

回到徐州后,父亲没有陪伴他更久,说起父亲的去世,宜苏更像惋惜失去了一位朋友。后来关爱他的大娘也走了,大娘临走的遗恨是没有看到张宜苏娶妻生子,宜苏在大娘的葬礼上对一位乐队女子春心大动不知道会不会令尚未走远的大娘顿生安慰。

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晋人阮籍,丧母,正与人棋,人欲止,不许,棋毕,哀而吐血,葬,酒又肉,嵇禧依俗例吊念,白眼相向,嵇康携酒琴祷,籍青眼有加。哪个母亲长辈的在天之灵不希望子女晚辈幸福生活,哀悼亡人不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伤痛并按亡者的期许生活吗?

那种戏剧表演式的夸张表演又岂是哀悼的正确方式。张宜苏身上的晋人之风不止于此一处。刘伶的“我以天地为屋,房屋为衣裤,你们为何到我裤子里来”裸体,嵇康好冷幽默,王羲之的坦腹东床,阮籍见酒店老板娘貌美,每日往而醉其边上,老板、老板娘亦视之常等等故事都可以在张宜苏身上找到影子。

张鹏程与张宜苏的相遇也有着晋人之风,一段未遂的风花雪月引得二个直男相见。一切似乎是因为音乐,然而和张宜苏的很多学生一样,相遇于音乐,以传授音乐的名义打开了思想的那扇大门。

吃喝拉撒睡,阳光空气水。一切都顺其自然,没有绝对的正确,谁都是可以被质疑的,包括张宜苏。

有的人,依靠音乐和命运斗争。有的人,靠卖馒头和命运斗争。有的人,用自杀和命运斗争。你和我,用活着和命运斗争……”张鹏程开始了创作歌手的道路,上面的歌词表达了他对世界的态度。

相比较而言张宜苏的生存法则似乎更随遇而安、顺水而为,不刻意追求,凭兴趣爱好牵引。乐观、旷达。他面对世界必胜的法则实际上只有一条:不战。没有任何牵挂、没有任何东西是不能舍弃的,包括音乐,因为音乐只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会成为他的包袱,因此他才能从音乐中享受最纯净的快乐。他没有一刻不享受在现状的舒适中。

就这样三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感觉像在听晋人传奇,又在读聊斋志异,追云洗澡、拉屎送运……看着像一个个魔幻故事,从影片的角度说有摄影瑕疵、对镜讲话太多等等问题,然而因为导演找到了二个很有意思的传主,这一切在观影过程中都觉得可以忽略。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感到不如意,感到失望,有时真的是我们牵挂的太多,愿生活中每一片乌云可以化作一场暴雨,洗涤我们负担太多的心灵,让它回到最初的模样。

欢迎关注公众号“抛开书本”(paokaisb)

 4 ) 大隐隐于市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是看完《自行车与旧电钢》首当其冲的感觉。

这部纪录电影展现了徐州的两位奇人,张鹏程和张宜苏。前者走南闯北,当过主持,干过司仪,演过小品,北漂过,梦碎过,抱着吉他骑自行车游历于街道之间,始终怀揣着一颗音乐赤诚之心。后者更是神奇,外型在常人眼里几乎与流浪汉无异,只有弹唱起自己的旧钢琴时,才知道他是个音乐奇才,甚至是许多知名音乐制作人的老师。

影片时长149分钟,整体看下来却不觉得冗长枯燥,这得益于人物本身的性格魅力,也离不开导演恰当的素材安排。开场一段乡间为举办婚礼请来的舞台表演,既展现了主人公张鹏程的多才多艺也颇具魔幻色彩,带出人物同时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影片进行到中段略显疲态时又由张鹏程引出了另一位主人公张宜苏。由于张宜苏实在是太过有趣传奇,自此观众便津津有味的一直看到结束。这种逐步登场人物的安排使得影片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关于素材选取,影片选择了大部分是主人公和其它人口述的方式。虽然中规中矩但也最大的给予了事件的真实感,还原了人物最本真的一面。张宜苏是那种真正善良的人,有时候单纯到傻楞,如果衣着得体可能就像我们周围一位暖心朋友般的存在。除此之外他更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执着让他摆脱了对物质的追求,真正做到了“拾起破碎的心,把它化为艺术”。衣衫褴褛,却有一颗自由的心。片中每当张宜苏用旧钢琴弹起自己脑海中构思多年的科幻音乐歌剧,唱出对逝去爱的人思念,都会令人唏嘘不已。而当他和朋友谈天说地的聊起音乐,像孩子一样的不能自已,又会令人嘴角不自觉的挂起微笑。

有人说《自行车与旧电钢》就像中国版的《寻找小糖人》。我觉得有相似之处,但相比后者还是稍逊一筹。《寻找小糖人》在纪录之余勾勒出了底特律整个城市时代的气质。而《自行车与旧电钢》看完后对徐州这个城市却了无印象。不过瑕不掩瑜,观众绝对会对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印象深刻。

一年到头,大部分纪录片题材都是针砭时弊甚至震撼人心。《自行车与旧电钢》与《四个春天》很相似,属于会耐心且饱满的描写小人物那一类。这些人经历过生活的苦难,但是依然努力着并热爱着生活。不批判什么社会问题,看完不沉重还温暖人心。可惜前者知名度远逊于后者,不禁令人遗憾。这倒是和影片里主人公气质很相近,默默无闻却别有洞天。

 5 ) 可爱的灵魂值得我们为之鼓掌

晚上在龙华路附近看大象点映举办的《自行车与旧电钢》点映活动。电影是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位有音乐梦想的小人物和一位有音乐天赋的小人物,他们各自的故事以及共同发生的故事。 电影开头比较粗糙,镜头晃得厉害,用的素材也偏老。但靠着张鹏程的独特个人表演魅力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舞台文化,使得前半部分也算有趣。后半部分张宜苏出场,到他开始演奏钢琴的那一刻突然炸裂。我对这部电影的注意力就完全被他所吸引,特别想去了解这个人的一切。他有着天才般的音乐才能,有着智者般的生活态度,却也有一些不被世人理解的行为。 就是这两个小人物,在荧幕上真实地展现着自己的缺点。两人本身的幽默特质再加上导演富有心机的剪辑手法,使得笑点冲突不断,全场观众都笑的很嗨。不知不觉间,电影就结束了。 映后有主创交流,两位主角就像是从电影里走出一般。张鹏程还是那么爱表现自己,那么闲不住。张宜苏还是那么安静地坐在角落,弹琴时还是那么随性自如。 张鹏程说:“之前去徐州和南京路演,没有观众像上海观众这样,在他们上台的时候鼓掌。”现场的气氛确实很热烈,观众们都不止一次鼓掌。作为被这部电影感动的观众中的一员,我也非常自豪。因为我也感受得到在上海,观众对电影,对艺术的尊重比其他地方要更多。今天的两位主演,可能有很多常人不理解的行为习惯,和异于常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当他们玩起音乐的时候,仿佛发起了光,他们沉浸在艺术里的样子,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他们鼓掌。

 6 ) 世界镜头与冷酷仙境

噫嘻。

————《诗经》

张宜苏,江苏徐州人,出生在台湾南部,具体哪里,他也不清楚。

他很早就没了母亲。

父亲是一名空军少校,征兵来到了台湾,退役之后酗酒、赌博,心情不好就暴打少年张宜苏一顿,一巴掌能把他从门口扇到窗前,皮带打断了好几根。

慢慢长大,父亲把张宜苏寄放在各种场合,有寺庙,有基督教会,有孤儿院……

张宜苏觉得自己是太空漂泊的一颗量子,也许还被装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在黑暗无边的尽头,若隐若现。最终,奄奄一息,或微光依旧,被宇宙超人拯救。

成年后的张宜苏,最崇拜的人是阿姆斯特朗。一个话不多,却在另外一个星球上行走过的美国人,一个伴随着伟大的仪式感,宣布人类迈出了“一大步”的地球人。

从小看着这样镜头长大的张宜苏,心中不乏有一个“英雄梦”。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有一天,张宜苏站在世界的尽头,登高而望,层层叠叠的白云从头顶飘过,他内心激荡不已,渺沧海之一粟。

从此,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从古至今,无数的哲人与作家曾诠释过“活着”,不管是月亮与六便士般的选择,还是冷酷仙境里漫长的时间中,惯性式地生存。

活着对世人来说,仍是个谜题。

有一个走穴歌手,是张宜苏的朋友。他是如此诠释“活着”:有人靠馒头与命运抗争,有人靠唱歌与命运抗争,有人靠死亡与命运抗争,有人靠活着与命运抗争。

在他眼里,活着似乎是一种抗争。他把自己唱一次哭一次的歌,以3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其他歌手。

无奈与唏嘘可能是抗争中难以避免的劲敌。

而在历史的舞台上,是否存在一个机会,能够让心灵依靠“活着”,来与人类的谬误做抗争?

张宜苏可能是这样的人。但他不是有意识地“抗争”,他从不怀疑生命的美好,他没有“抗争”,他也没有“顺从”,他只是“真诚地活着”,纯粹地活着,相对自由地活着。

当一个人追着乌云,全身赤裸地在雨天洗澡时,他是自由的。自由的形式已经浮现在眼前,人间早已成了他“寻欢作乐”的天堂啊。

天堂里,快乐不再是世俗的感官享乐,快乐是理智,安宁,恬静与超然。

如果世界有英雄,张宜苏的英雄主义早早藏在了基因里。无论天体如何演化与分解,无论物质如何起源与灭绝,英雄常在,侠也常在。

真正的好世界应该保留对于真诚活着的人足够的宽容。尽管这种真诚的方式,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春季,周成王祈祷时,发出如此感慨:“噫嘻”,言下之意,“我已经向上天祈祷,得到了准许”,于是,率领农夫,播种百谷杂粮,撒向大地。

秋季,宇宙也许会多一片灿烂的丰收图景。刚好写进关于张宜苏的故事里。

 短评

三星半入;全场笑疯,全程WTF盘旋,异人纪事百舸争流,张鹏程颇具天朝魔幻现实主义的癫狂表演视角切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阮籍式的魏晋贤士登场,话锋一转叙事主轴终于交叉;素材多过于冗长,剪辑精简更佳;科幻音乐剧太赞,唱列侬《woman》感人,片中所有音乐都异常好听。

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阿里巴巴多幸运,遇到一个让他知道芝麻开门咒语的人。最感人的还是老张的爱情:“如果你也相信物质不灭的定律/那就会有完美的几率/又让我遇见你”。

10分钟前
  • #第三只耳朵#
  • 力荐

有时幸福是吃饱了合衣就睡,弹琴时头靠我背,饿了两个馒头就能充饥,渴了一袋牛奶也能果腹。有的告别是删掉种子举起花,放弃梦想流着泪,追随乌云也能洗澡,弹奏电钢也可升空。吃喝拉撒之余的张宜苏光着膀子,说起义妹和阿姆斯特朗两眼闪光。这房间窗户漏风,被褥油腻,却像飞船,带他们脱离世俗引力。

1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本来以为会比较像《水底行走的人》,看完发现天差地别,《水》拍画家的生活,满满的HK文艺圈精英意识。对张宜苏的故事印象更好些,记住了《命运馒头》,只觉得全片不需要这么长。我很难接受在物质条件如此匮乏的基础上追求精神,但不免自问:“难道你认为不够格的东西就是拙劣的自我感动吗?” @印象城百老汇

12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张鹏程是朵奇葩,张宜苏是棵圣树,苏的个人音乐剧作品,甩开众多徒子徒孙生产的网络歌曲的距离之大,让人最为感慨,不过最终也都逃不脱“活着和命运斗争”,圣树繁茂世界,奇葩点亮世界,噫嘻。

15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让我感慨不已的作品。差不多十年前在南京,经许良科(该片部分素材提供者)引见,我曾与张鹏程有一顿饭之缘,当时他听说我是广东人,又喜欢港片,当场为我献唱《英雄本色》的主题曲《当年情》。他的发音并不准确,但唱得深情款款。记得那顿饭一起的还有许良科、刘若一,都是徐州人。他们今何在?

19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非常好的独立纪录片。徐州的两个音乐奇人。其貌不扬的张鹏程所做的曲子唱的歌都非常好听,删A片都能煽出情。生活邋遢的张宜苏生于台湾,却在徐州扎根。在别人家拉屎,下雨天搓澡,靠卖电子垃圾为生,免费教学生音乐创作,桃李满天下。片子感觉更加侧重张宜苏,他也确实传奇//20181027【大象点映】相比两年前看的3小时版,公映版遗憾地删掉了粗口和拉屎等语句桥段,但观众也能通过两位主角喜感而丰富的对白、事迹,体会他们的传奇人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张鹏程的歌曲,张宜苏老师的故事都非常动人。张宜苏老师映后还现场弹奏两曲,直击心灵。向他致敬

23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抓住夺人眼球的人物,那人物纪录片就成功了一大半!张鹏程和张宜苏这两位身上给观众的是那种“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自己开心就好了,何必纠结那么多的成功定义。“有的人,依靠音乐和命运斗争;有的人,靠卖馒头和命运斗争;有的人,依靠自杀和命运斗争;你和我,选择活着和命运斗争。”

24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阴天里 有些人瞎比惆怅 有些人追着乌云洗澡

29分钟前
  • ·Chel sea.
  • 推荐

可能对他们的第一印象会是寒碜,更难听甚至是獐头鼠目,可他们活得如仙儿一样,张宜苏更是比谁都仙儿。独立的制作最有资格记录这种仙儿。整个观影的感受就如同阿里巴巴知道了芝麻开门。期待张老师的原创音乐剧《吃喝拉撒之余》能面众,他音乐的魅力就如同他人一样,也期待导演邵攀的下一部独立作品。。

34分钟前
  • 吗啡
  • 力荐

张鹏程说:“之前去徐州和南京路演,没有观众像上海观众这样,在他们上台的时候鼓掌。”现场的气氛确实很热烈,观众们都不止一次鼓掌。作为被这部电影感动的观众中的一员,我也非常自豪。因为我也感受得到在上海,观众对电影,对艺术的尊重比其他地方要更多。今天的两位主演,可能有很多常人不理解的行为习惯,和异于常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当他们玩起音乐的时候,仿佛发起了光,他们沉浸在艺术里的样子,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他们鼓掌。

38分钟前
  • 留下来
  • 力荐

两个主角很有意思,是法律规定必须被拍出来被知道的人!这部片子可以说是非常豆瓣了,文艺青年们的中年生活预览:理想已逝但热爱尚存,宁愿穷困潦倒也不愿为揾食奔波,内心深处其实向往爱情,但总体来说没什么性生活……

4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徐州奇人异事,老张与小张,两个人物都挺有意思,像张宜苏自己拍的超8(16mm?),张鹏程自我感动的歌唱。不过,片长可以短一些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4.0。真正被感动到了反而是映后,当张宜苏老师被问到,自己后来的生活还有哪些女孩陪伴?他瞬间哭了...他说后来人生中也遇到了很多女孩,她们都很好,但义妹是亲人,他有这段回忆非常幸福,他要快乐的生活下去。这个猝不及防的瞬间让我也反思许久,这世上真的是没有完美的人设,但有完整的人格,有多少人包括我在内,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似乎天天抱怨的同时,日子过的始终都不在点儿上,我是多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卸下心中的包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坚持理想,善待朋友,人间即天堂,快乐每一天。

46分钟前
  • 蓝风筝1986
  • 推荐

有的人,依靠音乐和命运斗争;有的人,靠卖馒头和命运斗争;有的人,依靠自杀和命运斗争;你和我,选择活着和命运斗争。

51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两个没啥音乐素养且以为自己是音乐家的神经病直男癌,靠着特立独行聚拢一群有热情没脑子的傻小子,俨然邪教教主的范儿,导演煞有介事拿他们当大师拍纪录片,有意思。混这么久独立音乐圈还一边喊“噫嘻我想制她”一边看AV解馋?说明屌丝也分有种没种。我讨厌不洗澡的人。

54分钟前
  • 小A
  • 推荐

噫嘻

55分钟前
  • 魏晓波
  • 推荐

你牛逼,你在深山老林都牛逼;你有趣,没有观众你也有趣;你傻逼,你在讲话台上都傻逼;你无聊,你身边都是郭德纲也无聊。三个小时并不漫长,要写篇长文,给老张跟小张

59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推荐

这个纪录片拍活了,比剧情片好看,两个世俗奇人喜乐皆是戏;尤其是张宜苏像一只蝴蝶自由自在,有一颗老庄之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过着五柳先生式的生活且不以为意,拥有天才智商,音乐制作、计算机、宇宙知识无师自通,却无偿教学、自娱自乐,行事刁钻古怪,不为名利搏,俨然魏晋名士附体。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真好。记住张宜苏了,又多了一个想起来就会开心的人。

1小时前
  • 草威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