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第一季

大陆剧大陆2015

主演:陈若轩,付美,王龙正,温心,吴国华,杨大为,韩烨洲,宋永恒,栾蕾英,成城,张芯宁,潘伟奕,刘柏希,于诚群,蔡军,吴银灯,郑胜杰,徐槿哲,林振,魏云峰,孟战争,华新家,朱玉明,李卫东,陶惠东,王沐霖,崔绍涵,尹田,付光玲,武景花,樊云溪,高安艺,陆遥,范丽波,邵嘉,阚犇犇,张志祺,杜双宇,许阳,郭依林,尹思鉴,陆玖言,李浩,刘辛格,沈逸,朱琪雯,欧阳培龙,刘勇,李星葆,陈泽铭,盖立新,陆奕璇,吕东烨,马倩如,屈勇建,周杰,顾语涵,汪雪芳,邹佩丽,陈汛,韩鹿,张烁宇,刘静玉,路安,杨天天,陈涵,Issam,刘

导演:五百

 剧照

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1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2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3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4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5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6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13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14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15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16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17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18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19心理罪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03

详细剧情

  方木是绿藤市公认的犯罪心理学天才,在与警察邰伟联手破获一起离奇的校园连环杀人案中,经历了他一生难以弥合的创伤,因而颓废沉沦,甚至自欺欺人地选择将一切遗忘。然而魔鬼的挑衅却从未停止,又一起神秘的连环凶案让方木身陷囹圄。他不得不撕开自己永远不愿面对的伤疤,凝视自己内心的心理罪,与身份诡秘的魔鬼缠斗……罪犯心理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凶手为何与自己的黑暗面如此相似?魔鬼与天使的分界为何不再清晰?方木被迫站在了宿命的十字路口……是凶手更加狡猾冷酷?还是方木更加深不可测?一场天才之间以死亡作代价的猫鼠游戏已经展开,答案你永远猜不到……

 长篇影评

 1 ) 带一本书看美剧

最近在看《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和《社会性动物》。前者是下了很久的美剧,而后者也是买了很久的心理学书。曾国藩是不读完一本绝不读下一本,而我于读书,却是像看美剧一般当成了消遣。
CM第1季第8集,探员经过心理分析得出罪犯因早期受过家庭暴力而产生施虐行为,于是感慨一句,“当你成长在那样的环境下,极度虐待、极度暴力的家庭,有些人成人后成为杀人犯并不稀奇”。罪犯反问道:“有些人?你说有些人会变成杀人犯。”探员点了点头,很感伤地说:“还有些人成为抓他们的人。”……故事的结尾,罪犯被带离审讯室,而探员尾随而出后的再次回望,让我为之一震。接着是CM最喜欢的引经据典的画外音:“The healthy man does not torture others.Generally it is the tortured who turn into torturers.——Carl Jung(荣格: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做为一个心理学的自学者,我是言必称弗洛伊德、荣格,一来只认识这两个,二来弗洛伊德与“文化界”关系不错,因此这两人也是常常在影视作品中常出现的心理分析的代表人物。然而真的有所谓的童年记忆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吗?
《社会性动物》一书这样说道,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成千上万的成年人回忆起他们以前没有记忆起的骇人听闻的童年事件,然而大多数关于虐待的记忆也可能被那些治疗师本人在不经意间植入。假定一位治疗师坚信这样一种理论——恐惧或者某些人格特征(自尊心差、怕黑、担心失控)是曾经遭受性虐待的症状,那么现在有一位带有这类症状的人走进了她的诊所,在治疗的过程中,这位治疗师可能微妙的暗示可能发生过这类事件,接下来,这位治疗师便可能请这位患者尽力回忆这类事情,患者便在不知不觉中构建出一整套完全虚假的记忆。
好吧,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似乎可以得到本来不需要证明的事实,CM像所有美剧一样总是披上一些神秘的外衣来讲故事,而《社会性动物》一书,却不失为一本可以用来消遣的严肃的心理学普及教材。
CM第1季第9集,还是沿用固有套路,发生了案件,一大班探员开始搜集资料研究,对了,他们的正式名称叫FBI行为分析小组,然后聪明的reid博士总会发现一些细枝末节来告诉我们罪犯是个怎样的人,看他的面部不自然抽搐,恩,他应该如何如何。然而,我们就真的这么容易判断一个人吗?回到我们的副标题“偏见与误解”。什么叫偏见,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专用名词来说就是“便捷式判断”。当我们产生“便捷式判断”时,一是因为没时间进行思考,二是太多的信息量使我们无法处理,三是觉得这个问题不重要,不屑思考。我想,美剧至少是不需要我们思考这么仔细。为了讲故事,只能让观众接受这个永远正确的便捷式判断。然而为了使得大家有兴趣看下去,CM的编剧还是会偶尔让探员们错上一两次来显示所谓的“人非圣贤”。人非圣贤,总免不了误解。什么是误解?再次偷梁换柱一下,“行动者——观察着偏差”:行动者倾向于将他们自己的行为归因为情境性因素,而观察着则倾向于将同样的行为归因为行动者稳定的人格素质,比如说因为几顿没吃饭了,我一下吃了三个汉堡,然而在别人看来,我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人。
诚然,偏见与误解是不对,然而正如书中所言,人类认知总是倾向于保守是有其必要性的,例如我们假定某个时间图书馆收到一些与原来的文献编目系统不相符的新书,那么你觉得他会重新编号来适应新的还是让新的来适应旧的呢?所以,我们的便捷式判断也会很简单的告诉我们,穿西服打领带的人要比穿休闲服的人更有专业精神。
当然,要想消除所谓的误解与偏见,书中还是给了三点建议,一是提防那些试图影响你对情境加以分类或界定的人,二是尽力采取多种途径对某个人或事件加以分类和描述,三是尽力将个人以及重要的事件看做独特的。
很难吧?每个人都渴望直达心灵,然而谁都忘了这本来就是件困难的事情。

 2 ) 高贵的Emily

Emily在Elle离开后加入,以一种Hotch不太接受的方式,因为Elle的离开演得勉强,更凸显Emily加入的突兀。所以这人物一开场就没取得一些观众的认可,包括我。比起剧中其它女性,她几乎没有眼波流转、温言俏语的时候,我一度觉得她很没有女人味,面目模糊,不喜欢。但是看到第四季,她已经完全征服了我,我不喜欢给人贴标签,即使这标签是“高贵”二字,但我想不出更能表现这个人物特点的词。

我记忆深刻的几场戏:

第二季第十集:Emily一出场,让一贯严谨的Hotch不承认,因为他没有得到官方的通知。因为工作需要,hotch让emily加入案件讨论,emily显示出自己对阿拉伯语的熟悉,让reid大为惊奇,因为这种时候该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我想小组里加入个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人也不错,美国本身就是个移民国家,派得上用场。

第三季第一、二集:因为geidon的离开,因为有人的地方就难以避免的人事纠纷,让专心工作的hotch也难以躲避。他的存在挡住了别人升迁的机会,所以他以莫须有的原因接受调查,而emily则被与她家庭有交往的上司要求暗中协助颠覆hotch的领导位置,承诺给她好处,emily以辞职应对,干净利落。hotch找到他家,一贯穿黑色西服的emily那天穿红色针织上衣,正在做饭,摇滚乐的声音开得很大,与工作时的状态不一样。两人简短交流,决定不管发生什么,都要留在组里工作,一起飞赴犯罪现场。能够面对诱惑毫不动摇,而且不以此炫耀,是真正的高尚。

第三季第四集:这次小组面对的两个在收养家庭遭受虐待、成年后选择侵入家庭谋杀全家的罪犯,有个幸存的女孩为取得线索自愿与嫌疑人交谈,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案件告破。emily对hotch说:我要收养她,与她一起生活。我有钱、有房子,她很聪明、两、三后就可上大学。hotch说:这是工作。我想知道你是否客观?emily答:我想让你知道我是个普通人。hotch说:那孩子的亲戚正飞过来带她走。这一段所展现的emily让人震惊,因为她总是从心底里打动你,猝不及防,难以言说。

第三季第二十集、第四季第一集:面对口花花、在和她搭档时试图调情的当地警察,emily并不在意,一连串对那人准确地侧写震到了他。那搭档在和emily一起执行任务时差点送命,离开时emily专程去看他,给他全家买了棒球票,对方很感动,emily却紧张、羞涩。那种对人示好时表现的不自然,让人倍增好感。

第四季第三集:emily和reid被劫持在一个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犯罪的农庄中,因为媒体的泄密,使得他们中的一人FBI探员的身份暴露,就在罪犯用枪指着reid时,emily说:是我,她遭到毒打,也机警地与受害人合作,解救了人质。因此脱险的reid有些内疚与尴尬,emily对他说:他们对我做的一切不是你的错,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做,谢谢!勇敢、无畏、细腻、贴心。

第四季第八集:顶替JJ的联络员并不适应这个团体,在她找hotch发飙的时候,emily碰巧撞见。emily特意找她说:作为上一个加入这个队伍的人,我知道所有这些有多难,但是会变得轻松的。对方反而问emily找她何事,emily只好编了个不怎么样的理由,对方明白了她的心意,诚心道谢。

人的真诚、善良,正派,在emily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却毫不张扬,什么样的男性魅力女性魅力都抵不过人性的这种美。

我愿意给hotch当下属,和emily成同事。

 3 ) 最后一块犯罪领域被开垦

   个人非常偏爱犯罪类的故事,特别是变态心理类的,首先声明我自己可不变态,如果你是喜欢七宗罪类型的电影,或者是CSI系列连续剧的fans,都建议你看一看CBS电视台2005年下半年开播的Criminal Minds犯罪心理连续剧,看来CBS尝尽破案片的甜头,终于把犯罪最后一块变态的面纱给揭开了,变态心理犯罪成为了主角,自然片中又有一帮破案高人,个性也都非常的鲜明,看完第一集后,我是感觉不错,唯一可惜的是中文字幕翻译的还是有问题,看来只有等三区的了。

     另外再说一句,啥时候也让CSI的格瑞森和CM的老大联合办个案,大家都是在CBS混的,来一下应该只会增加收视率吧!!!

 4 ) 论CM女性角色的定位

第一季整体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想起女性角色的待遇我就很来气。

所有女性角色都是工具人和背景板,边缘群体。从Elle被困在火车上我就很来气。Hotch叔跟犯人共处一室的时候成功协助Reid干掉罪犯,Elle只能跟犯人干瞪眼,还被人指责:“你在这里一点用都没有,你唯一的作用就是让这个杂种多了一把枪。”我看到这里气死了。这个犯人更加不可控,Elle也非常倒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上错误的人,帮不上忙不是她的错,但是对比之下,就是塑造了一个经典性别歧视形象:“面对突发的危机,女人就像无头苍蝇,不像男人沉着冷静”。尤其是,这种男女面对危机截然相反的应对措施正好放在前后两集,很难说导演没有一点故意踩拉的心思。而Elle的后续剧情也延续了这一点,“一个感情用事面对突发状况毫无抵抗力的女人”,在后面的案子里,Hotch让一个警员送Elle回家休息,却忘记让警员守着Elle,结果Elle在家里被嫌犯袭击差点死掉,后来在另一个案子里Elle去做诱饵钓连环强奸犯,又当场情绪失控导致犯人逃跑,Hotch去跟Elle谈话,Elle大吼大叫“You got me shot”(指责Hotch之前忘记吩咐警员守着Elle,也是潜台词:我这次行动失控是因为你们上次没有保护好我,所以这次面对嫌犯的时候对你们没有信心)结果行动失败以后Elle又去钓鱼,诱杀了嫌犯,伪装成自卫脱身,Hotch隐约有猜测,但是没说什么,Elle主动辞职。

JJ和Garcia只在剧情需要的时候短暂出现,感觉像两个工具人人。最后一集更操蛋,技术人员上班玩游戏就算了,自己的电脑保护措施简陋简直是编剧强行降智。你手机电脑里没点见不得人的东西?Garica就没有?她的私人电脑本该像FBI的主机一样全副武装,包含在她的无敌防火墙里。这不仅仅是给Garica降智,更是贬低Garica的专业性。JJ一直是领导最爱的下属,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不需要的时候人间蒸发(谁说不是Garcia呢)

整体剧情很棒,但是这部剧里我觉得根本没有女性的生存空间,至少第一季没有。第二季现在看了五六集,不评价其他。有一说一,直男导演的男权思想和不自觉忽视女性的意义至少第一季称得上是石锤。戏份最多的女性角色Elle是个非常典型的,情绪化的冲动的能力不足的女人,她的主要积极作用是:安抚受害人,联络女警官。这个作用也是非常刻板印象了。其他女性角色的定位直接是彻头彻尾的工具人,所有女性角色的工作都是麻烦且可取代的工作,从不参与破案的关键工作。把蓝妹妹定理体现的淋漓尽致:加入女性角色显示其多样性,其实塑造的女性角色都是典型的弱女子形象,而且边缘化女角色,并没有超出原本的充满偏见的体系

 5 ) i can see you

如果仅从刑事侦查的角度上来说,那么这世界上最难破的案子不是阿加莎笔下那些匪夷所思光怪陆离在限定人群中寻找罪犯的案件,而是福尔摩斯面对的通过现场的种种蛛丝马迹来从陌生人中寻找罪犯的案件。

恩,理论上说,如果偷藏一把刀在等红绿灯的瞬间向旁边的人捅过去,然后在趁绿灯亮时人群瞬间一起移动时镇定离开,如果没有人当场把你擒住,那么以后把你抓住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目前刑事侦查领域主要的抓捕理论依然是通过分析作案动机、作案罪证等来确认罪犯的身分。在这里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假定人是有理智的生物,一般情况下不会无目的地杀死一个完全与自己无关的人。

但是随着对犯罪的研究不断升级,一种新的谋杀犯——连环杀人犯跃进了人们的视野。

最出名的也是相对较早的纪录在案的连环杀人犯应该是开膛手杰克,当然他的故事就不用再加叙述了。

他的故事之所以能至今是个谜,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出现得够早。他的时代人们对连环杀人犯尚未有今天这样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上都处理得非常潦草。而今日的连环杀人犯远不是杰克那样的段数了,相应的刑侦专家们也完全锻炼出一些新的方法了。

在普通的罪案调查中,对现场的调查分析至关重要,而其中物证和人证更是重中之重。为何我们的警察叔叔们面对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面对十几亿的人口,面对相对落后的刑侦技术和设备,依然可以维持这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在于我国的警察叔叔们拥有一个必杀技——排查。

而中国人民的警惕程度、胡同口大妈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大多数居民对邻居家的如数家珍使中国的警察叔叔们可以很容易地锁定犯罪嫌疑人。中国绝大多数的犯罪分子也常常是栽在了这一点上,全城入户排查两个月这种大手笔绝对是可以秒杀万恶的与人民为敌的犯罪分子的。

但是在连环杀人犯身上,往往在现场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多数的连环杀人犯都是随机选择受害者,他们与受害者之间常常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只是基于某种他们自身的偏执理由而挥刀相向。

犯罪动机不明确自然会困扰办案人员,而多数连环杀人犯又是流窜作案,从一个茫茫人海中要准确打捞起一个完全不确定的对象实在是一个困难的工作。

但是,人类的智慧都是相对的,如果有人可以犯罪就一定有人可以侦破,这世界的费尔马大定理这么多年毕竟也就那么一个。既然不能从传统的角度侦破案件,那么一定可以寻找到其他的路。

行为分析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诞生的。其实本人估计行为分析的缘由就是把人类作为一种客体而非本体来研究。

在行为分析中,刑侦专家相信人类的行为是可以反映其内心的某种状况,甚至可以基于此推断此人的经历、个性以及其他的特征。

在案件侦破中,通过对被害人的研究、对犯罪现场的分析及对犯罪手法等的细致分析,行为分析专家们可以较为准确地推断出罪犯的年龄、个性、工作、外貌特征甚至是衣着方式等,而有了这种定位图,准确地抓捕犯人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行为分析专家通过犯罪本身看见了罪犯。

《犯罪心理》就是一部描写行为分析专家们的工作的美剧。他们接受美国全国国各地警察无法解决的连环杀人犯的案件,到现场协助案件的侦破。

但是对于连环杀人犯犯罪来说,任何的侦破实际上对已经是造成了一定严重后果的犯罪是无力的。

行为分析专家们面对的是人类中最凶残扭曲的种类,往往工作越久他们的心理压力越大。正如现实中的FBI行为分析部创始人约翰·道格拉斯在他的《心理神探》的书中所述,工作越久对人性就越怀疑。

在《犯罪心理》中,这样的困扰也伴随着行为分析组组员,时刻面对着血腥的凶案,要去理解和分析罪犯的心理,这无疑是一种把头向地狱伸去,向黑暗中张望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使人迷失自我。

而分析组的组员们也的确面对着他们各自的种种心结,但是他们是一个团队,团队的成员之间可以彼此关照,协助队友走过自己的噩梦。单独的人类也许是孤单脆弱的,但是团队的力量是可以抚慰人心的。

而《犯罪心理》一剧的另一看点就是罪犯和受害者。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成为罪犯,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成为受害者,这其中蕴藏着人本身的故事。

人性中的邪恶与坚韧,善良与堕落,都在一个个故事中展现。第一季中后期中,有几个故事,对人性的阐述可谓是入木三分。其中有一个故事,为了保护已经转送他人的孩子,不让别人知道孩子的亲身父亲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母亲宁可承认是自己应经杀死了孩子也不愿透露孩子的下落。坐上电椅的,她依然是安详的,因为她已经保护了这世上她最重要的东西。

人类在做出选择时,不可能只考虑到理性,也不可能只考虑到现实利益,总有些事情,可以让人类把生命压在其上。这就是人性的光辉吧,就算是天使也得赞叹在那一瞬间人所表现出的力量。

在美剧的罪案剧中,很难看到用正义和邪恶的较量来定义警匪双方,而《犯罪心理》中这一倾向更加明显。罪犯的邪恶是人性的邪恶,也是社会的邪恶。这邪恶的来源是我们生存其间的整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对此都难逃其咎。我们看见的就是我们自己。

 6 ) 天才和变态一线隔

这部剧集中,每个人都各有特色,不过,追看几集后,我个人比较偏爱的是这个小组里的特别探员Spercer Reid博士,这个角色非常有趣。年仅24岁,有着博士学历,是一位典型的被人误解的天才,他的社交才能之低和他的智商之高成正比。剧集中,常常看他单薄的身板儿上背着黄褐色的书包,平时明明是话不多的一个人,一但涉及案件,他就像个录音机一样开始滔滔不绝地放送大量资料。因为记忆力超强,这位REID博士几乎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媲美计算机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他的阅读速度奇快,不仅能一目十行,还能过目不忘。剧中时常出现REID羞涩腼腆的样子,和人交流时紧张到口吃的样子,被人误解时不知所措的样子,加上小鹿一样清澈无辜的眼神,奶油色的皮肤,光洁的额头,柔软服帖的头发,单纯得像婴儿一样。偏偏这样一个人,却游走在黑白边缘,和恐怖的凶手打交道。对比过于强烈,所以这个角色显得分外突出。

太聪明的人,往往会受到来自本身的困扰。内向敏感的REID想问题时,特别是关于自身的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射击不及格时,他会像小孩子一样生闷气,对同事的玩笑反应奇大;明明深受着自己的母亲,却又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去疗养院探望她,因为知道精神分裂是有遗传的,母亲的今天也许是自己的明天……对于自身,R的高智商只是让自己变得神经质,甚至杞人忧天。想来想去,对人生开始怀疑,对自己的工作开始倦怠,对目前的一切开始觉得茫然。这种心态变化是非常微妙的,一点点外界的刺激,也许小R同学就毁了,行错一步,从此堕入无间。好在,他身边有非常睿智的老G组长,关键时刻点拨一下,天才小R就顿悟了。

想起某一集中,一个因为童年受虐而导致年长后变态犯下血案的凶手归案后,Hotch说了一句:经历过这种童年的人,其中一部分会变成你这样。那个Some of you听起来,意味深长,显然凶手有同感,所以被押走前突然问:“另一部分呢?”Hotch看着他,慢慢说:“另一部分(没成为变态的)人则成长为抓你们的人。”那个片断印象至深,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令人回味无穷。关于各位探员的背景和成长经历,片中没有刻意提及,但在剧情中会留下一点蛛丝马迹。这一集,让我们看到,居家好男人,把家庭看得很重的Hotch其实有个非常不快乐的童年。幸好,他坚强地成长为一个令人可以感觉心安的好人,一个温柔的丈夫,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有能力保护自己同伴的探员。


BTW: REID的扮演者Matthew Gray Gubler不算太有名(也许我孤陋寡闻吧),百度也摆不出什么信息。在CM的官方网站上,Matthew的资料非常简短,寥寥几行:
Matthew Gray Gubler has appeared in the feature films "R.V." and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A 2002 graduate of the NYU's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 he is an accomplished filmmaker whose short films include "The Cactus That Looked Just Like a Man," "Claude: A Symphony of Horror" and "Tippi's Picnic." As a model, Gubler has walked the runway for such fashion designers as Marc Jacobs, Burberry and Louis Vuitton. He was featured in Paper Magazine's 8th annual Beautiful People issue. Born and raised in Las Vegas, he lives in Los Angeles. His birth date is March 9.(马修曾演过故事片R.V.以及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2002年毕业于纽约大学Tisch学院艺术专业。他是个成熟的制片人,作品包括短片“像人一样的仙人掌”、 “克劳德:一支恐怖的交响曲”以及“Tippi的野餐”。作为一个模特,马修曾为Marc Jacobs,巴宝莉和路易威登这些时装设计师走秀,入选PAPER杂志第八届年度最美丽人士,是那期的封面人物。出生成长于拉斯维加斯,现居洛杉矶,生日是3月9日。——以上,自己翻译,可能不太准确,但应该不至于有太大谬误。)
  实际上,去看演员本色的图片,在一些宴会啊,派对上拍到的照片,生活中的马修和电视里的REID博士实在相去甚远,气质迥异。严格来说,他甚至不能算帅哥。眼睛深邃但眼圈有些发黑,鼻子高但不算太挺秀。头发太过于柔软,大部分时间都是服服贴贴往后脑梳着,像个乖乖的小学生。总之,第一眼印象,他给人的感觉不能说太愉快,看起来有点神经质,颓废,笑起来又有些浪荡子的意味。朋友说,这个是角色本身的魅力。让你喜欢的是那个角色,而不是演员本人,但,我在想,可以演活这样一个和本人差距如此大的角色,马修的演技也是非常厉害的吧。

 短评

看了几集,不打算看下去了。仅靠profile简简单单就能定位罪犯未免太神,简直像算命,而且我觉得这种过分紧凑又刻意夸大的变态犯罪剧情容易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不过每一集的名人名言,其中确实有一些比较有价值

9分钟前
  • 水脉
  • 还行

最喜欢那集夫妻杀手,所有变态的演技都好精湛!Gideon居然是国土安全里的Saul!这老头子可真有魅力,抿着嘴拿眼睛盯着你或者轻轻一笑,就有种治愈的感觉。hotchner和Derek很man,Reid实在是萌物一枚,和Garcia正好配。Elle霸气而风情万种,最没感觉的还是漂亮大妞JJ,可能太像普遍美国美女了

11分钟前
  • 折扇
  • 力荐

不知道是导演囧还是编剧囧还是摄影师囧还是化妆师囧还是演员囧,要么就是他们全都囧……每一集都好可笑,还时不时讲特别冷的笑话。MGG其实是RSL的狗Happy改装的吧,背着RSL跑出来拍电视剧orzorzorz为了小狗加一星

16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感觉节奏有点太快,很多心理与行为分析由于翻译的关系不是很到位,但其中还是能学到不少行为学认知理论。初步估计这个小组内部每个人的伤疤都会被揭一次,人性啊总是会投射在自己身上的。目前感觉reid这个角色比较好玩,认真的不自觉幽默着,总是展现了他许多才能,如一目十行,如各种理论知识现搬现用

21分钟前
  • Strelizeia
  • 推荐

太喜欢reid了~

23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不错,跟CSI一样,都是有套路滴。看了一半之后发现开始讨厌里面所有的主要演员……也许是习惯了CSI了吧。完整看完一季觉得还可以,只是真心不喜欢Giden。记得中间有几集还觉得挺震撼的,还有最后一集,故弄玄虚只为了下季预热。。。

25分钟前
  • 蘑菇猫会吐泡
  • 推荐

犯罪心理不太像以往的探案剧集,罪案再怎么折腾,剧集情绪始终是深沉寂静的,感觉不到跌宕,正是因为如此,它长期慢慢渗透进内心,宏观的让人震撼。探案剧集种类太多,能学到东西的不多。有时最平常的也是最可怕的,最后几集比较不错,前段有很多集比较平庸。14集堪称神级般好看。

30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我爱老大Gideon

3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reid太萌了!!

38分钟前
  • 恶之花
  • 力荐

e10的剧本完成度明显相当高,超出前九集太多,甚至放在电影中都是相当不错的(收尾略弱。无论是多线式递进、伏线安排、悬疑、紧张度,都是很不错的范本。实际上s1中很多集都相当一般、巧合化且分析神棍,犯罪类型也与csi重合,但是g和r两人当真相当抢眼,罪犯有几位演出也极好。e14亦不错

43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十分不喜欢那种摇晃镜头再配上乱七八糟的音乐来营造恐怖氛围的画面。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制作不算精良,剪辑、摄影、配乐都不好,有那么一两集虎头蛇尾,内容探讨不深入,尤其是每次黑人小伙cosplay罪犯的时候我浑身鸡皮疙瘩。但角色都选得好,尤其曼迪·帕廷金的演技之好是十年的我是领会不到的。

44分钟前
  • 三狗大将军
  • 推荐

编剧混蛋,非要留个悬念让我继续追下一季。简单说下:最喜欢Reid和Garcia。Hotch笑起来确实好看可他很少笑,Morgan口音不错,JJ长的很甜,Gideon没性格特色我不喜欢。最不喜欢Elle,虽然身材很好但长相太烂,还好第一季最后挂了,可能编剧也是看大家都不悦她顺应民意

47分钟前
  • 发条.西.
  • 力荐

我喜欢小Ried...

52分钟前
  • OnJel.
  • 力荐

很不错。只是难以超越我们的CSI LV………… 我当然最喜欢GIDEON了,老男人总是韵味悠长啊。

56分钟前
  • 姜汤汤
  • 推荐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案件,一个是墨西哥杀害老年妇女的连环杀手最终被联手反抗的女孩子们打残,还有一个是死刑犯夫妇行刑前的倒数时刻——丈夫是个奸杀少女的连环杀手,妻子则被认为是从犯。妻子还主动认罪说她亲手杀害了两人的儿子。FBI本来只是例行走访,却发现其实妻子当年对丈夫的罪行一无所知,后来还一直匿名打电话报警、试图拯救受害者。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杀害亲生儿子的,那她为什么要撒谎呢?妻子始终咬定自己杀了人,直到FBI查出她儿子尚在人间。原来她当年秘密把儿子送走,谎称儿子已死,只是为了给儿子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她自己则甘愿留在深渊里,和她痛恨的丈夫同归于尽。她不想让儿子背上烙印,恳求探员不要说出真相。在她毅然赴死之后,探员去了她儿子的大提琴演奏会,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探员悄然落泪。荡气回肠。

58分钟前
  • 林探惜
  • 力荐

我还真是很喜欢Garcia啊~~~~~~~~~~

59分钟前
  • 痞子笛🌈
  • 推荐

非常好看。

60分钟前
  • 芥末小馒头
  • 力荐

年前郁闷的时间就靠它支撑度过了。有几集相当高能,比如106(好像是)的艾伦。。好饭不怕晚,刚好免去追剧的烦恼。

1小时前
  • 烟雨弥漫虚弥境
  • 力荐

非常非常赞,真是今年看过最棒的探案剧。刚开始剧情还比较朴实,到后面就越来越复杂有趣也有感人之处。伟大的母亲,为了让儿子躲开变态老公的毒手而甘心赴死,GIDEON想救却被她阻止。。。这一集泪奔啊太感人了。

1小时前
  • 星河漫游家
  • 推荐

天呢。。前前后后看了两次,用了快两年的时间都没坚持看完一季。。这剧走的是一集一个故事的模式,基本没有主线剧情。每集水平大概在3-4星之间。每集信息量都不小,可以扩展为一个电影的体量。但也正是由于信息量比较大,所以大部分剧集模式相似,人物比较薄弱,看到后边基本都可以把凶手猜个八九不离十。想到这部剧集还有十几季。。我选择放弃。

1小时前
  • bay135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