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肖央,任达华,文咏珊,陈雨锶,宋洋,李治廷,张世,尹子维,姜皓文,陈昊,周楚濋,王昊泽,强巴才丹

导演:戴墨

播放地址

 剧照

误杀2 剧照 NO.1误杀2 剧照 NO.2误杀2 剧照 NO.3误杀2 剧照 NO.4误杀2 剧照 NO.5误杀2 剧照 NO.6误杀2 剧照 NO.13误杀2 剧照 NO.14误杀2 剧照 NO.15误杀2 剧照 NO.16误杀2 剧照 NO.17误杀2 剧照 NO.18误杀2 剧照 NO.19误杀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6 20:05

详细剧情

林日朗(肖央 饰)与妻子阿玲(文咏珊 饰)、儿子小虫(王昊泽 饰)一直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直到儿子小虫突发意外急需救治,几经周折,走投无路的林日朗为了救儿子决定放手一搏。他制定了一个惊天计划.....   本片改编自电影《迫在眉梢》。

 长篇影评

 1 ) 萤火之光,不应该被黑暗吞噬

萤火之光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会被看见,但不等于就可以被黑暗吞噬。

万达购买了华纳兄弟电影《迫在眉梢》版权,中文版的《误杀2》是根据美影《迫在眉梢》改编的,所以片子里的故事框架、剧情设计和基本剧情跟原片自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电影也做了很多本土化的不同处理,特别是最后电影的结局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为了救自己有心脏病的儿子不得不铤而走险,鼓起毕生的勇气孤身持枪去劫持医院,逼迫警方去寻找被人抢走原本给儿子进行移植的心脏,这个剧情设定从开始到最后的结局每一个点的素材都很能触动观众敏感的心,案件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拷问社会时弊的题材。林日朗上演了一出在无力抗拒的残酷现实下,用自己深邃如海的父爱与不堪现实进行抗击搏斗的故事。孩子是压垮父母的最后一道防线,孩子没了父母就垮了,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也不要蔑视任何一个弱者破釜沉舟的勇气,或许有一天,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蚍蜉亦可撼树。

电影最后的惨烈结局我不知道该算是悲剧还是喜剧,说he是因为儿子最后活了过来,说be是因为父亲最终还是没能看着儿子长大。可能有笑有泪才更像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笑,也不会有人一直哭,生活总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Plan A or Plan B?

林日朗是一个好父亲,还是一个扰乱社会秩序的绑匪?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林日朗和阿玲是一对平凡的夫妇,8岁的儿子小虫活泼好动,喜欢踢足球,然而健健康康的小虫在足球场上的轰然倒下,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遭受了灭顶之灾,小虫得了心脏病,急需心脏移植。林日朗夫妇为了给小虫准备心脏移植手术的高昂费用,想尽了所有办法,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去多打几份零工,不惜变卖为数不多的家产凑钱,把所有的亲朋好友借了个遍,去申请重大疾病保险,甚至在最后关头不得不硬下头皮去借了吃人的高利贷。然而即使他们这么努力,也敌不过现实的丑陋和不堪,在最关键的时刻,心脏被人抢走了。

既然正常的路径走不通,那就只能来点不同寻常的了。

社会上总有各种各样不得志的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再找,没有钱可以去挣,然而让原本有希望活下去的儿子等死,对父母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事情了。最终肖央饰演的父亲林日朗选择了用暴力来对抗暴力,他精心策划了医院劫持人质案件,把自己写好的剧情亲自在现实中一一上演,他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拔枪指向了只认利益和金钱而不认人的医院,他想要用自己搏命的反戈一击来赢得社会的关注,来赢得儿子小虫获得新生的机会。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在被侵害和被侮辱时,勇敢地选择进行反抗,选择义无反顾地去战斗,这当然是对的,因为正义和良知不应该只是一种空幻。然而,抢走心脏的人也不傻,林日朗精心策划布下的局,被出卖良心的斯文败类萨丁轻易就给破解了,老谋深算的他更是反手就给林日朗布下了死亡的天罗地网。

Plan A失败了?林日朗该怎么办?

选择Plan B吗?

Plan B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肖央这种“路人”似的普通人长相非常适合出演社会底层的平凡小人物,平凡的容貌无论是哭和笑,都显得很真实,也经得起大银幕的细细审视,丰富的小表情可以体现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无助的眼神,颤动的嘴角,从最初登场时的不甘心到最后的下定决心,其中杂糅了太多小人物在不同情景下各种不同的复杂细微情绪,每一个镜头每个细节都是戏。肖央跟老戏骨任达华一起飙戏,气场上竟然也完全没有输。

女记者李安琪采访是新闻理念的野心

李安琪作为电台记者孤身进入了被挟持的急诊室对劫犯进行了独家采访,这一段剧情还是很吸引人的,当然首先因为女演员很漂亮身材也很好,演得也可以,夺人眼球,但同时也是因为她的采访在推动剧情的发展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她的直播采访扭转了围观观众和网上看直播的观众对林日朗劫持医院事件的理解,对劫犯林日朗劫持急诊室人质的行为从要求警察严惩不怠转变为最后理解同情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李安琪的采访就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林日朗劫持医院人质案件背后的真正缘由。

作为新闻记者,李安琪自然有其揭露事实真相的新闻理念在支撑,但是支撑她能够如此胆大、如此不顾自身安危地深入险境去收集资料,除了新闻理念,她也有新闻野心,有野心没什么不好。倘若不是信念之下的勃勃野心,一个娇滴滴的女记者又怎么敢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调查案件的真相?甚至差点被掐死?所以当别人劝她不要这么猛地往前冲时,她才敢大胆跋扈地说,你不可以但是我可以!就算最后丢掉了工作,她也不过淡淡地说一句,一份工作而已。她的这种敢做敢当、不怕得罪权贵地去揭露事实真相的记者,才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在责任良心和上级压力之间拉扯纠结的达马医生

电影初期,在配乐以及有人想要用尖刀刺杀达马医生的暗示之下,一度差点以为达马是个该死的黑心医生,因为他前期看起来非常冷漠,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在上级的重重压力之下,原本给小虫的心脏被拿走了,身为主治医生的达马也颇为不忿,他努力跟上级抗争,只是抗争不过,他的努力在权势面前不过是一场徒劳无益的挣扎。抗争失败之后,他只能抱着腿蜷缩在休息室,既无助又无可奈何。当林日朗拉开帘子时,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无助,被林日朗连环炮式地不停逼问,他试图去解释,但苍白的理由让他有点力不从心,最后被林按着打,他想反抗,想辩解,最后也无力地放弃了,只是任由林打他。

直到后来在劫持相持阶段天花板掉下来,他用身体去帮孕妇抵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试图去保护病人,这个医生的形象才有了反转,身为医生的形象终于立起来,这个表面上看似冷漠无情的医生,实际上是一个内心柔软善良的人。当林下了必死的决心要求达马医生同意时,达马先是不停地摇头最后才很难过地点头,要主治医生同意父亲这样的要求,真的是太难了,毕竟这有违伦理道德,父亲可以这么想这么做,因为他太爱儿子了,但身为救死扶伤的医生的立场就很微妙,也很艰难。

正义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

不可否认,人心都有逐利和自私的一面。

在身为父亲的林日朗眼里天塌下来的重大事情,也许在电视台记者李安琪看来,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获得新闻大奖的好机会,在谋求升迁的警察局长看来,这不过是一次谋求连任的好契机,在被权欲侵蚀的市长秘书萨丁看来,也不过是一桩需要迅速解决掉的小麻烦罢了。

但同时人心也有温暖的一面,弱者彼此之间会相互扶持,原本素不相识的医师和病患以及围观和直播的群众成为了林日朗最有力的支持力量,原本看似冷漠的达马医生也会在案件的推进过程中流露出原本身为医生进行救死扶伤的善良一面。

电影里围观的民众以及被林日朗绑架的医务人员和病患,甚至是经验丰富的警官张正义,在了解越来越多的事实真相之后,都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林日朗一家这一边,在他们看来,林日朗是一个非常勇敢和伟大的父亲,因此他们必须支持和帮助这个被强权欺负的不幸之人。和民众对立的是贪腐堕落的萨丁一派,在他们看来林日朗首先是一个罪大恶极的绑匪,然后才是一个父亲。两派立场不同,所以诉求也不同。

被强权打压欺负之后,林日朗不按常理出牌,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手段,触犯了法律底线。成熟的社会并不鼓励个人去触犯底线,来达到自己的私人目的,否则人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去触犯底线,最后引起整个社会大动乱。然而真正和谐的社会却允许个体质疑的存在,允许个体诉求的存在。

毕竟正义,也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

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胜利

林日朗死前留下给小虫的信里说,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胜利。

我在想,这胜利是属于谁的呢?

属于林日朗的吗?毕竟他终于实现了宁愿死都要保护和挽救儿子的心愿。

可是对儿子小虫来说呢,背负着父亲的死亡要一天天地活下去,而且要好好地长大。作为劫匪的儿子,每天都要面对整个社会的流言蜚语,要承受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沉重“杀父”压力,他真的可以好好成长,快快乐乐地长大吗?

没有人可以回答。

但我想,真正的现实肯定远比电影的结局要残酷的多,也许父亲就那样被警察狙杀了,也许案件背后的真正事由永远无法真相大白,心脏移植手术最终也没有成功,相比之下,电影已经给了观众一个更好的结局。

毕竟,活着就永远都有希望。

 2 ) 逻辑差,煽情滥,笑点尬

《误杀2》的结尾有个彩蛋,里面有导演的一句自夸,大致意思是说此片“写得好,演得好”。我想这恐怕是导演对《误杀2》水准的一种误解。要我说,整部《误杀2》,写得差劲,演得勉强;食之恶心人,弃之不可惜。

《误杀2》,三分之二的悬疑,三分之一的煽情,中插一点陈思诚拍喜剧落下的不讲段子就难受的毛病。从擅抢新闻的女记者出现的那一刻起,我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叹气:怎么会有这么不专业的记者?怎么会有行动如此迟缓的办案人员?怎么会有这么盲目的围观群众?甚至还有如此配合男主的人质和指哪打哪乖巧如斯的枪。但这一切不可能的人和事都在这个自以为捏造得很高明的故事中轮番登场。他们不光登场,而且流程顺畅,配合有方,时机巧妙——这中间哪怕出了一点差错,男主的儿子都注定得不到父亲的心脏——狙击枪的瞄准镜视域在影片中段必定逃不出一个小小的金属奖牌,在影片结尾又注定要绕开男主珍贵的心脏。

悬疑不够,煽情来凑。柔情舒缓的BGM时不时就冒头,配合冗长的台词和奋力呼号,竭尽全力要撼动观众的泪腺,但最终的效果只让我坐立难安。当我听着肖央对市长陈述自己的犯罪动机,我脑子里只有:好磨叽。当我听着深情款款的音乐和结尾写给妻儿的长信,我脑子里只有:好磨叽。当我看着那只冲破雨幕的萤火虫飞停到肖央的手上、圆满完成了编剧赋予它的前呼后应、煽人热泪的任务时,我脑子里只有:萤火虫真不容易。俯拾即是的煽情之处让我本就不紧张的脑子更加放松了。感谢导演为我的无聊添砖加瓦。

还有笑点。尴尬的笑点让这个本就虚弱的故事更加不堪一击。它虽密度稀疏,但杀伤力强大,招招致命,让稀薄的悬疑氛围土崩瓦解。胖保安,持刀男,滑滑板摔伤的女孩儿和她的男友,无聊到我不知是该礼貌地笑上几声,还是干脆放弃礼貌。

不过李治廷长得像力宏还是很好笑的。全片只有李治廷出场的那一幕,闺蜜发出了惊喜的尖叫:啊!力宏!居然还能看到他!现在想想我当时立即告诉她她认错人了事儿有点考虑不周,或许不告诉她她能收获更好的观影体验。

谨以此文,纪念我白白扔掉的四十五块钱。电影票价日益高涨,我却频繁在为这种牵强虚假的故事买单,想想都冤枉。

 3 ) 我们不要变成野兽

作者:枨不戒 故事上,《误杀2》其实和《误杀1》没有关系,内核上,这两部电影却是同个系列,都是讲述的亲情,引子都是“误杀”,揭开却是更为沉重的事件,都是为鱼肉的小人物在生死之间的殊死搏斗。 电影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从林日朗劫持急诊室开始,然后画面中徐徐展现林家的日常,从温馨到揪心,再到绝望。彻底摧毁一个家庭只需要一个意外就够了,更何况是连在一起的两个意外,故事的节奏张弛有度,让情绪在焦急和期盼中来回来打转,然后在曙光降临时给予最沉重一击。当阿玲在办公室外面偷听到院长和达马医生谈话时,那种绝望过于深厚,足以让所有观众彻底站在林日朗这边。 肖央饰演的林日朗是个不得志的编剧,虽然没有凭借才华和运气住大房子开豪车,但有个体贴的老婆和一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过着平淡又幸福的生活。现实已经磨平了林日朗的棱角,为了生活,他写平庸的商业类型片,面对再没有逻辑的改稿意见,脸上也没有怨气和怒火,而是平静里带着一丝麻木。 随着故事展开,林日朗的人生被渐渐拼凑完整,他之前当过记者,甚至在媒体里混得还不错,但是因为不知什么原因,他失业了,再也没能找到一份全职工作。林日朗的特长除了写作再无其他,他只能在文字和幻想的创作迷宫里努力寻找出路,可是人到中年,任从前再是才华横溢,失败的阴霾也会把所有闪光点遮盖住,运气并没有光顾他。比一举成名先到来的,是意外。 儿子小虫在球场上的意外昏迷,噩运降临,小虫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必须要做心脏移植手术,比起申请名单上的序号,两百万的手术费已经先行压垮了这个家庭。要说这个世界上哪里最现实,当属医院。医生办公室里,在夫妻俩还没进门时,院方工作人员就已经评估了这个家庭的资产状况,一个丈夫失业妻子当老师的中低收入家庭,并不能取得院方的信任,在林日朗信誓旦旦的保证下,院方才将小虫排上申请名单。 夫妻俩借了能借的所有人,林日朗放下文人的身段去跑摩的挣钱,但还是远远不够,于是卖了房子,配型的心脏已经从机场运来了,手术迫在眉睫,手术费还没凑集,林日朗去借高利贷,等到钱终于凑集了,心脏却没了。现实比剧本更荒诞,仿佛无形之中有只大手捏着林日朗,猫逗老鼠一样,看他疲于奔命,看他费尽心机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不成功的编剧,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出最精彩的戏剧。 当一个正派人,想尽了所有办法都无法冲出迷宫时,他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破墙而出,以暴力去撕扯那只大手。电影开场那开开关关的打火机是林日朗的犹豫,是那个老实人最后的胆怯,但他很快就抛弃了,像抛弃满地的烟蒂一样抛弃了自己。当林日朗走进急诊室时,他以自己为赌注,开启了一场不公平的游戏。他化身为自己剧本里的主人公,一个佐罗,一个超级英雄,用钢棍和锁链将这个迷宫局限成小小的急诊室,用枪声来代替自己的咆哮嘶吼,他的声音终于被听见了,记者来了,摄像机向所有人传递了他的愤怒和述求。 倨傲的女记者第一个相信了他,长期做新闻的人,对于真实和虚假有着天然的分辨能力;第二个相信他的是从警三十年的张正义,长期和罪犯打交道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罪恶;不相信他的人是那位年轻的局长,比起事实,他更愿意在文字中寻找答案,他第一时间去查找林日朗的剧本,所以他也陷入了那个迷宫,那个由权势和成功定义方向的迷宫。 在张正义和局长的争辩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小虫的心脏只有最后三小时,但并没有人真正去找心脏。林日朗的所有坚持,他以整个人生为代价的拼死一搏,在别人眼中并没有那么重要。 偷袭失败后,萨丁出现了,这个一脸正义的官员声称他可以对事件负责,并带着心脏和专家团队赶往小虫的病房。所有人都在欢呼,都在感动得流泪,只有林日朗的脸色依然平静,平静中两只眼睛里闪烁着难辨的光芒。那只空的箱子像是一张空荡荡的笑脸,嘲讽着鱼肉们的天真。就在急诊室的楼上,另一个手术室里,林日朗寻找的心脏就在那儿,正被医生们有条不紊地装进另一个孩子的胸腔内。手术室前站着另一个父亲,那个只需要动动嘴,就能改变几个人的命运。 “为什么赢的总是你们?”林日朗在手术室外用枪指着市长脑袋哭道。为什么同样都是孩子,有些孩子就是比另一些孩子更高贵。如果林日朗再无耻一些,再恶毒一些,藐视正义和良心也要拿到心脏,也许他会成功,可他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善良,注定了他只会失败。 女记者举着摄像机在急诊科为林日朗做专访时,曾问过林日朗,“要是那个心脏已经移植了怎么办?”当时林日朗没有回答。在影片的最后,他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他选择献上自己的生命。 我们不要和他们一样!林日朗这样说。我们被侮辱,被损害,却压榨,我们可以忍受,但我们要为孩子争取,让他们免于这样的生活,如果一切抗争都无用,那我选择自己不要变成野兽,不要变成我要打倒的那些野兽。 枪是假的,杀人是假的,劫持是假的,追求正义的抗争是假的,亲情是真的,愤怒是真的,绝望是真的,以命换命的企图是真的。也许正因为他是个编剧,才早早预见了结局,赌上人生,换得儿子生存的机会。这场林日朗发牌的赌局,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所有人的悲歌。

 4 ) 《误杀2》:别看

老被doub卡文章,所以中英夹杂避免敏感词。

《误杀2》,别看。

特别是如果你抱着再看一部前作《误杀》那样的心态去看,你将大失所望。

前作《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二者都是悬疑片。《误杀》带有较强的悬念性,而且两个阵营之间有高度的对抗性,这两点使得它娱乐性很强,所以很受观众欢迎。

《误杀2》,翻拍自美国电影《迫在眉梢》,两部电影都讲了一个父亲因为孩子得不到心脏移植,绑架医院里的医患为人质要挟警察的故事。但两部片的情况不太一样。

《迫在眉梢》是一部现实主义犯罪剧情片,它的重点在于控诉US医疗体制(保险公司、用工企业、医疗机构、government救济部门)和US社会(媒体、police、冷漠的middle class)如何系统性地碾碎American Dream,把勤奋良民逼上violent crime的绝路。它没有什么悬念性,当然对抗性还是很强,因为这是一个人与整个system的对抗,而且这种对抗让每一位美国观众都感同身受:有一天,我也可能是那位父亲;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也没有别的选择。

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极其炸裂,强烈推荐观看

那么对于这样一部电影,《误杀2》该怎么翻拍呢?简单来说它的策略是:剥离现实性,增强娱乐性。

剥离现实性,这个很好理解,CN国情与美国不同,不能照搬;就算改成其他问题,也播不了。那不如像《误杀》一样,把故事设置在泰国。这样,现实主义带给观众的那种对抗性以及感同身受,就都不存在了,所以必须要用别的东西来吸引观众,那就是娱乐性,主要是悬念性和正反派带来的对抗性。所以《误杀2》这样设定:corrupted官员抢走了男主角孩子的移植心脏,男主角制定了一个“惊天计划”……

听上去是不是既有悬念,又很对抗?

假的!

男主角就是进医院把大家hijack了,然后一边回忆自己与儿子的生活,以及儿子患病、心脏被人截胡的过程,一边等police满足自己的要求;police在外边稍微做了一些调查工作,派了一个人渗透了一下(还失败了)——后来我知道了他们这么磨洋工主要是在等反派在电影过半时露面。电影总共两小时左右,至少前一小时,没有任何悬念和对抗;后一小时,悬念和对抗微乎其微。而且,移植心脏是有保质期的,本片也一点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

除了情节以外,人物设定也极大削弱了对抗性。里面有一个记者,显然是翻拍自《迫在眉梢》里的记者——对男主角漠不关心,只追求能让自己爆火的新闻。但这个记者后来突兀地变成了一个追查真相、为男主角伸冤的形象。而抢走移植心脏的corrupted官员,还对男主角心怀愧疚,满足他的要求。唯一能跟男主角形成对抗的,竟然是corrupted官员的秘书,这太可笑了。

可以说,《误杀2》在剥离了《迫在眉梢》的现实性后,完全没能加入娱乐性,反而是把《迫在眉梢》反思现实时的那种“质朴”的叙事风格保留了下来,导致影片平淡如水,这就属于里外不是人。别忘了,观众是冲着“误杀”这个名头、冲着你的“惊天计划”来的!

以上是本片失败的根本原因。

还有其他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原因,比如全片弥漫的不真实感:

通风管道里的SWAT先不小心弄松了螺丝,然后被无良记者的鬼脸面具吓得撞断了管道。这个真的有点过于无厘头了。

医院一楼警匪紧张对峙,医院二楼有条不紊做手术。我看到这都傻了。

还有没用的支线人物:

想刺杀医生的家伙有什么用吗?删掉他是不是没啥影响?

疑似家暴男存在的意义就是反转,让观众发现他原来才是被女朋友欺负的那个,增加一些笑料,调剂紧张的剧情——问题是这个角色在反转的时候占去了好几分钟,已经抢戏了,严重破坏了紧张的对峙气氛。

我发现有很多支线人物都是从《迫在眉梢》里改来的,但是人家的支线人物设置是为主线服务的;本片把主线改了,支线人物也不会玩了。

总之,演员的表演其实都挺不错,奈何这个本子太菜了,从根本上说编剧没有想清楚这个本子改编的战略大方向,同时执行上也欠缺基本的剧作技法。

 5 ) 电影中的『乌合之众』

看的过程中其实觉得剧情有挺多强行为之的地方,比如借钱、枪和最后那出戏。印象最深的是那三幕公众的戏,知道缘由后一边倒地支持林日朗,看到萨丁演出的戏码以后又一边倒地支持萨丁,最后又一边倒的支持林日朗,虽然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意为之,但是这几幕让我完全感受不到人性的觉醒,只看到被操纵的舆论的力量,外面的群众根据有限的人为放出的信息坚定不移地摆动立场,感觉很讽刺。

 6 ) 古往今来,一个穷途末路者能发挥的最大价值

“人越往高处走,能掌控的事就越少,以后你就明白了。”

《误杀2》里,在那个关起门来的办公室里,张世所饰演的医院院长,对他手下的得力心脏科医生达马(宋洋演),交出了这么一句底。这大约也说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框架,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处的链条上,动弹不得。往上,是触不到也上不去,往下,是处处碰壁的绝境,就像电影里出现了好几次的萤火虫,只有在黑暗的地方,你才能见到它的光亮。

萤火虫剧照没找到……剧里这个儿子很可爱,还有个小姑娘也很可爱。

我为什么会去看《误杀2》呢,实际上,《误杀1》我也是上映期间自己跑去电影院里看的。这里不得不表明的,就是我对肖央的无限兴趣。很早以前有次去外地采访,那时候肖央大约刚开始演电影,采访时总爱说那种大实话,特实诚,结束后还欣然和记者们加微信。

我没加……我近情情怯不好意思……

这么看,肖央其实还有点帅……我觉得我觉得

后来我感觉,肖央其实有张很适合大银幕的脸。不好看也不难看,但是一脸苦大愁深的模样。他的那种苦,是软绵绵的,无可奈何的,甚至有一种喜感。看见他倒点小霉,大家会跟着笑,我另外一些心爱的爱豆,比如于谦,比如雷佳音,比如沈腾,比如黄渤,还有韩国那谁……都有这种面相。但若是他倒了大霉,会无端端让人生出一种心疼的感觉,觉得不应该啊,造化弄人。

这一次,肖央就演了一位倒霉的父亲。

电影一开篇,并非温情脉脉的。是以紧张的医院劫持戏开场。这一点上,整个“误杀”系列,还是相当机灵的做法,以犯罪为线,亲情为内核,故事嘛,倒都是发生在东南亚架空的城市。《误杀2》的原故事,取自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迫在眉睫》,我没看过那个版本,知道基本也是个父亲豁出去救子的故事。底层的工人,没钱没能力,在庞大的机器面前,能豁出去的有什么?有回我采访一个农村来的孩子,他和我说,我们农村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这个健康的身体了。种地打工,全靠身体好,所以一旦生病,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换到城市里,也许我们看起来生活的好一些。但是当压垮一切的命运突变到来时,那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是有多一无所有。肖央饰演的父亲,即是这样的一个一事无成最终一无所有的人。这样的人,文学史上也真不少,我看片的时候,老想起《推销员之死》里的那个父亲,穷途末路,只能靠自欺欺人来维持幻梦。

《误杀2》第二个机灵的做法,就是赋予了这个一无所有的父亲一点点天赋,他,是一位不成功的编剧……再不成功的编剧,到了穷途末路时,也是能用编剧的能力,为自己,为周围的人,博得一点登上舞台的机会的。爸爸的编剧身份,推动了剧情,甚至,他还有那么一点点幽默感。整个故事,也成为了这位不成功的编剧最成功的作品,我只能说,当然代价也是很大的,这也是一个父亲能够拿出的全部了。当你看他掏出了全部的底,当然还是有些动容的。所以片尾有言,这是一部献给父亲的电影。我觉得走出影院,起码我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家人有事时,你能做些什么?卖房子,借高利贷,还是拿出你的命去搏一搏?

《误杀1》有近乎素颜的谭卓,《误杀2》就用了近乎素颜仍旧很好看的文咏珊。文咏珊有场医院变脸的戏很不错。

前面说过的张世真的是我的宝藏演员之一,请电影导演们多多考虑他。感觉好多年没看见他出来了。任达华是真的老也是真的辣,以前演大哥狠,演快退休的老警察也是有模有样,有股美式侦探片的味。其他如宋洋(武侠系列的好手)、尹子维(555,和彦祖的组合时我就关注他了),以及李治廷等等,居然都被这部电影炸了出来,也是不容易啊。

 短评

看了场《误杀2》,听后排小姐姐哭了20多分钟!片子牛逼!看完最大感想,现在养个娃已经不是费钱了,还得搭命!万一是二胎,可能小两口都得搭进去。难怪现在年轻人都不结婚生娃了,有钱给自己花不香么??

7分钟前
  • 真味君
  • 推荐

肖央赶紧跟陈思诚解绑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10分钟前
  • 小林不是李昀锐
  • 较差

打低分的人到底怎么想的!!!!明明那么好看那么有意义!!!!

12分钟前
  • 宜嘉
  • 力荐

他儿子的心脏和成年人一样大,所以要换,最后换了个成年人的心脏。笑死谁了。

17分钟前
  • 单色蓝
  • 较差

成年人的心脏不能移植给小孩!不适配!不适配!不适配!两星半吧!不要再拍3了!

22分钟前
  • 暴暴 蓝
  • 还行

我们普通人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但为什么总有些人要踩在我们头上呢?最后一段写信的独白给我整破防了,哭得停不下来!肖央的演技真的很可!

23分钟前
  • 力荐

中国电影已经把泰国拍成法外之地了。

26分钟前
  • 王食欲
  • 还行

一个细思极恐的情节:片尾袭医未遂者对医生说“我那天本来想杀死你的,但是他(男主角)让我知道了你是一个好医生。”那么,假如当时没有突发意外,医生没有来得及为自己辩护,在医院里最先倒下的就是他了。袭医行为本身就是犯罪,让一个犯罪者若无其事出现在片尾合适吗?

29分钟前
  • Kira
  • 还行

那个什么什么萨丁出场的时候,我就想走了。绝了。看得我头疼。让蝼蚁市民们花大几十块看自己的同阶层蝼蚁怎么死的

33分钟前
  • 阿北
  • 还行

国产电影致力于揭露泰国腐败哈哈哈

36分钟前
  • 薏苡也是药
  • 还行

最后文咏珊是要一个人还200万高利贷吗???

37分钟前
  • 甪里
  • 还行

在泰国…每个人都讲着不同口音的中文…xx处长电脑的保密信息…电脑都没密码…乱七八糟的尬…

42分钟前
  • 将在下一个月
  • 较差

前半段有些俗套,节奏太慢,觉得跟第一部完全没法比,但是后半段开始发力,一步步把整部影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直到结尾,一气呵成,影院抽泣声一片,可以说非常优秀了。权力顶端、国家机器、媒体、普通百姓,多个视角呈现一个故事,对于社会不公不义的发声是本片主题(这一点有点像我不是药神),但同时也反映了民众作为狂热之徒其实也是愚昧的(容易受影响改变立场甚至成为“暴徒”),这个主题其实也是从上一部延续而来的。几个主要演员都挺不错,李治廷还真的很像坏人,但记者真的演的用力过猛。

44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陈思诚真的掌握了“民粹”的最佳玩法。虽然我拍得差,但是我能保证票房。这种破电影,今天能八千万票房,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45分钟前
  • 马二
  • 还行

没必要硬叫误杀吧

47分钟前
  • 柒月
  • 还行

非常老套的故事,强行反转、强行用亲情刷眼泪。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还有就是陈导你不要再搞鬼面具突然吓人一跳那一套了,太幼稚了。

52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一群医生在手术台上低头看小孩子却什么也不做的那个镜头实在是太恐怖了

53分钟前
  • Blue
  • 推荐

“我们老老实实做人,为什么赢的怎么总是你们?”是啊我也想问,希望不要让“生存与平安”这些需求,成为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祈求。

54分钟前
  • 壹安²
  • 推荐

肖央在《误杀一》中说过,「当你看过一千部电影,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套用这句话送给陈思诚,「当你看过一千部电影,你就会明白所谓的《误杀二》,根本就是《世纪大劫案》《迫在眉梢》《恐怖直播》等多部国外电影的片段大拼盘而已」。与前作毫无关联且文不对题的电影典范,烂尾系列电影之新军。电影只是用了误杀的IP去吸引眼球,实质上却在讲一个与题目毫无关联的、无任何新意的、拼凑的、拖沓的、无聊至极的狗血故事。建议避雷。二星不能再多了。

58分钟前
  • 周宇勋
  • 较差

影片介绍:《误杀2》,改编自筷子兄弟歌曲《父亲》,由主唱之一的肖央倾情演出,以及“好爸爸”陈思成微笑监制(两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父爱(两星半)。

1小时前
  • 青绿的流水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