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

大陆剧大陆2001

主演:斯琴高娃,陈道明,高兰村,茹萍,李建群,朱晏,薛中锐,李楠,安亚平,宫雪花,胡天鸽,李晨涛,刘钧,博弘,廖京生,李洪涛,高田昊,万中良,朱艺丹,姚长安,宋来运,张光正,曹永祥,马小矛,陈斌,苏廷石,刘大印,侯永生,刘毓滨,卢勇,汤加丽,高宏亮,李明,李如平,王也天,陈大中,郝铁男,白杨,崔岱,赵凯,薛亦伦,马捷,李小雷,刘长生,尚言生,关德俊,陈韦辰,刘挺,胡珊珊,赵景文,马子俊

导演:陈家林,刘大印

播放地址

 剧照

康熙王朝 剧照 NO.1康熙王朝 剧照 NO.2康熙王朝 剧照 NO.3康熙王朝 剧照 NO.4康熙王朝 剧照 NO.5康熙王朝 剧照 NO.6康熙王朝 剧照 NO.13康熙王朝 剧照 NO.14康熙王朝 剧照 NO.15康熙王朝 剧照 NO.16康熙王朝 剧照 NO.17康熙王朝 剧照 NO.18康熙王朝 剧照 NO.19康熙王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30 16:03

详细剧情

  清朝顺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宫蔓延,顺治帝的董爱妃因此一命呜呼,顺治因痛不欲生而决意出家。此时,清帝国充满了内隐外忧。危急之际,孝庄太后(斯琴高娃 饰)当机立断,将得了天花初愈的年仅八岁的皇子玄烨力推为皇室继承人,康熙皇帝登基了。康熙(陈道明 饰)即位以后,手握兵权的鳌拜以权相逼,孝庄太后为了大局也只好暂时放权让鳌拜亲政。鳌拜的野心并不止亲政,他最终目标是图谋改朝换代,少年康熙机智过人,先以终日和一班少年嬉戏放松鳌拜警惕,随后邀约鳌拜进宫而乘机将其软禁,终于为大清除了一大隐患,保住了江山。随后,康熙更是励精图治,向隐忧以久的三藩开刀,开始一段除乱安内的康熙之治!

 长篇影评

 1 ) 世界从来不简单,历史何尝会温柔


风雨飘摇危受命,
少年康熙初长成。
笃志好学意风发,
知人善任举贤能。
韬光养晦斗鳌拜,
运筹帷幄执朝政。

重汉信满然并卵,
鸟尽弓藏周培公。
收复台湾志高远,
功成身退姚启圣。
定国安邦野心勃,
妻儿不若江山重。


再活五百又如何,
错误矫枉须过正。
正大光明史为镜,
是非功过后人评。

斯琴高娃演技好,
巾帼孝庄逞贤能。
雄才大略康熙帝,
王者风范陈道明。

 2 ) 威权君主下的反智主义和传统士人的污名化

这部电视剧其实已经很多年了,之前并不太在意,毕竟有太多的宫廷剧老百姓也就是看看图个乐而已,但最近连续看了几集之后发现其实导演的意图绝不仅仅试图赚几个银子,无论从内容、从塑造的政治形象还是拍摄的时代背景,其意颇为深远。而此片首映后被各个地方频道反复播出,可见其对底层老百姓的政治、历史常识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如此影响的一部电视剧里面如有什么小的纰漏抑或是些许历史真相的不符合,被别人挑挑拣拣倒也是正常,所谓瑕不掩瑜。(这方面文章也蛮多了,有纠正历史事件的、有纠正台词的、有纠正人物形象的等等)然在在整部电视剧看完之后,觉得这部电视剧的很大问题在于宣传和强化威权君主下的反智主义,并同时对传统中国的士人进行了负面形容,这种形容甚至可以说是污名化的。
整部电视剧的故事核心其实莫过于杀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和平定葛尔丹,以此四件赫赫之功来彰显康熙大帝的英明神武。但是这几件大功当中看到导演极力渲染的确实康熙的御人之术,先是魏东亭,而后周培公、李光地、姚启圣、施琅,最后是明珠(确切说是纳兰明珠)、索额图,这些饱读圣贤书在影片中号称四书五经无书不通不人不晓的大臣,无一不被康熙玩弄于股掌当中,尤其是康熙能够微服私访,礼贤下士敢于启用一个落魄文人周培公,还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冥顽不灵的姚启圣驯化如猫狗,然后使出二桃杀三士的高招,用李光地干掉明珠和索额图,最后将李光地也远贬到澎湖。真是大圣人康熙啊,弄得这些满汉两朝大臣服服帖帖,尤其是用了几下小手段将姚启圣无罪名关入大牢三个月,然后随军去盛京,再然后一段狱中谈话一片诛心之论就能够让姚启圣十几年的怨气和骨气化为乌有。何其圣哉!
其实这些倒可以不论,姚启圣等人在剧中的形象其实也是多半虚构。既然整部《康熙王朝》要拍成历史正剧,那么怎么不见导演有涉及康熙年间的文字狱?难道这些事情康熙就没有过问了么,难道这些事情就不是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的丰功伟绩?刻意地回避这些话题无外乎希望扔给我们一个永远正确(连去京城妓院都不会嫖)的威权君主,而且导演不断地提醒我们,酸腐文人必须要被威权君主所威逼掌握才可一用——否则,只会蝇营狗苟(索额图、明珠等)或者虚伪做作(李光地嫖妓、姚启圣穷酸歹毒、落魄周培公也是一个搞不定自己吃饭的废物),要不是康熙爷开恩赏赐和恩典,明珠索额图全部抄家,李光地京城正法,姚启圣还只能做一个九品官,周培公说不定就饿死了,圣哉我大康熙,伟哉我大康熙!

然而知识分子,读书人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么?是导演本身理解看到的范围狭窄了本部电视剧的表达,还是知识分子本来就这么不堪一击,经不住权力、女人、金钱的诱惑,甚至在脱离了王权之后连一口饭都吃不起?

 3 ) 《康熙王朝》让人落泪处

人容易受感动,却不一定会哭.重温电视剧<<康熙王朝>>,却发现自己真真切切地哭了几回.

平三藩,灭葛尔丹,收台湾,江山处处有王师,山河一统,可有谁会记得这故事背后的辛酸?

场景一:大雪纷飞,万物萧瑟,周培公病卧塌前,奄奄一息,数盏昏黄的孤灯扑闪在一张硕大的地图上,十年心血终成此图,而他要将这心中江山赠于待他恩如纸薄的康熙,可想这垂死之命曾率三千家奴踏平了吴三桂几十万铁骑,而到鸟尽弓藏之日,来到这冰天雪地,寸草不生之地,未知天命却已姗姗而去,未见恨然知天下,山山水水待王清.

场景二:涛声拍岸,咸咸的海风吹皱了心中的苦涩,姚启圣挂着两行浑浊的老泪将先人的骨灰点点地撒向大海,不远处是跪成一片的农民,"乡亲们,为了收复台湾,迁界禁海吧!那里的庄稼地比这里的大两倍,搬不动的东西我们用官府的车载着,走不动的老人我们用官府的轿子抬着,三年后这里地还是你们的...老叫花子求你们啦!"一生从未畏惧皇权,面对天下的百姓却生生地下跪啦;三年后,江山一统,一颗赤子之心却从此背上了不孝的骂名.

场景三:蓝奇儿远嫁他乡,容妃却因为一句"老祖宗说,太子不可废"而被贬西宫,干尽脏活,女儿回家省亲,暂时的雍容华贵带来的只是更长久的悲凉.一个深秋的黎明,天夹着寒意,一身单衣的容妃,刚开始一天的工作,身边的马桶掉落了,一个又一个,带着对家庭温暖的无限憧憬,容妃就这样走了...一个女人对幸福家庭的渴望,难道这也错了吗?合棺的那天,康熙拍着她的棺椁,只说了句:"我不能把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推上皇位啊!"小家为大家,但情又何可堪?

周培公,姚启圣,容妃...他们有的不是对皇权的敬畏,而是一种至死不虞的信念,为此,他们放下了个人的恩仇,孝道,甚至是性命.

江山,家庭,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念!

 4 ) 《康熙王朝》与史实不符之处30多处

近日看了一遍大名鼎鼎的《康熙王朝》,却是难以苟同。单论其中演员的表现,确实名不虚传,是一部佳作;但其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故事情节上不如人意,杜撰虚构太多,给人一种不可信任的感觉,让我们这些知道一些史实的嚼之无味。

    以下是网上搜集到的30多处差别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1.《康熙王朝》蓝齐儿剧照(10张)1.电视剧里,说是清兵攻破明宫,历史正确是李自成起义灭明。错的有点离谱
  2.董鄂妃其实是‘旗人’
  《康熙帝国》第二集,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患天花,佟妃恨恨地对孝庄太后说:‘一个汉女’把皇上迷得七晕八素的。其实,董鄂妃是汉女(董小宛)是民间传言,早被史学界否定的。
  3.孝庄太后不能用谥号自称的。
  孝庄太后知道顺治出家心思已定不可挽回后的一段独白,其中说到“我孝庄……”。这里是错误的。
  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十三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她于康熙二十六年12月25日病逝,康熙给祖母上尊谥: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是这位太后死后的谥号,谥号是死者的哀荣,也是对她一生的评价,孝庄太后自己不可能用谥号来自称。
  4.董鄂妃比顺治皇帝小一岁而不是大三岁,苏麻喇姑比孝庄太后还大一岁,比康熙皇帝大42岁,而不是比康熙皇帝大三岁。
  5.历史上的周培公是个小角色,他只是清军里的一个幕僚。
  (周培公长于计谋,曾因功授七品官。图海统领大军进至潼关时,他上《平凉策》,因此被招为幕僚。清军攻下平凉咽喉虎山墩后,坚不可摧的平凉城已置于清军炮火之下。这时,在王辅臣部下任总兵官的黄九畴及布政使龚荣遇得知自己的同乡周培公在图海大将军帐下做幕僚,于是愿做内应,劝降王辅臣。图海最终没费一枪一弹降服王辅臣。)
  但剧中说周培公得到重用,任抚远大将军,有兵力20余万等等,是假的。
  6.历史上容妃是乾隆的妃子,即传说中的香妃。康熙帝只有荣妃,既固伦荣宪公主的母亲。蓝齐儿即固伦荣宪公主(皇三女,二公主),康熙帝的掌上明珠,最疼爱的女儿,但没有嫁给葛尔丹,嫁的是比公主大3岁的蒙古部落贵族王子乌尔衮。
  7.孝庄的死亡时间是错误的。
  历史上,孝庄死时,康熙侍奉在旁,而剧中则是康熙在外征战,不符历史。
  8.苏麻喇姑的身世以及与康熙的关系的错误
  历史上,苏麻喇姑是孝庄皇后的贴身侍女,她从小服侍的应该是孝庄而不是康熙,如果是孝庄的贴身侍女,那么年龄必定与孝庄相仿,孝庄是康熙的祖母,那么,苏麻喇姑也必定是康熙祖母辈的人,又怎会与康熙有感情呢。这与历史不符。
  9.苏麻喇姑死亡时间的错误。
  史上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病逝,而苏麻喇姑死于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而剧中则表现为:“孝庄病逝后,苏麻喇姑随即圆寂,”这与历史不符。
  10.“明珠”即“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再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其子纳兰性德为“清代第一词人”。
  11.郑经死于1681年,此时台湾并没有被清廷收复,1683年向清朝投降的是他的儿子郑克塽。而剧中安排郑经自杀于清军克台之日,违背历史事实。
  12、噶尔丹不是被胤褆杀死的,历史上的噶尔丹一说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一说死于性病
  13、清兵与噶尔丹交战时,噶尔丹是以骆驼来组成“驼城”来与清军交战的,而该剧中没有
  14、顺治皇帝并没有出家当和尚,而是死于天花
  15、康熙举办千叟宴,时间为康熙五十二年,此时明珠,索额图已不在人世,而剧中明珠,索额图均参加,不合历史逻辑。
  16、《康熙帝国》第七集,孝庄说:“前天夜里,圣祖托了个梦,说是陵寝不稳……”;第十五集,明珠说:“皇上,大清律乃圣祖所定,虽当今皇上也应遵守……”实际上清圣祖就是康熙的庙号,所以这两处情节很荒谬。
  17、皇后并不是名赫舍里, 赫舍里是她的姓,她的名是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电视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就难产死了,这是错的,历史上她生了两个儿子, 第一个是承祜,可惜这个儿子4岁的时候得病死了,后来才生胤 礽,胤礽并不是一出生就叫胤礽,而是叫保成
  18、惠妃和慧妃的区别
  惠妃:圣祖惠妃,纳喇氏(就是那拉氏),郎中索尔和女,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三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排序五子)胤禔。
  慧妃: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电视剧中是生皇长子(排序五子)胤禔的妃子,就应该是惠妃,而不是慧妃。
  19、电视里慧妃被封为皇贵妃,这是错的,历史上她最高等级就是妃
  20、电视里自从皇后死了后康熙没有立别的女人当皇后,这是错的,历史上皇后赫舍里氏死了后,康熙还立了两个皇后,分别是: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21、戏里孝庄说康熙的生母是“博尔济吉特氏女人”,而其实孝康皇后是佟佳氏
  22、喀尔喀出了个宝日龙梅公主?估计编剧压根儿不知道喀尔喀在哪儿,内部是什么设置,跟清朝什么关系
  23、噶尔丹居然敢只身进北京,还那么年轻,太抬举他了
  24、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是打击、剿灭、肃清的过程,并未失败过。
  25、皇帝军前带着妃子,把康熙当成齐后主还是隋炀帝了
  26、康熙死在朝堂上也真是个奇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十三日晚,康熙死在南苑的畅春园
  27、最后竟断语“千古一帝”,估计康熙活着也不敢这么自称
  28,明珠找康熙:昨天晚上,福建尚可喜、广东耿精忠的折子......
  说反了,镇守广东的是尚可喜,镇守福建的耿精忠
  29 尚之信来到平凉城楼前,喊道:听着!镇南王尚之信拜会大帅,快快开门......
  他尚之信什么时候成为镇南王了?镇南王是耿精忠,尚之信是平南王 
  30,皇宫中乾清宫中高悬的“正大光明”匾额,明明是顺治皇帝亲自题写的,可是在《康熙王朝》中却成了康熙皇帝的手笔。
  31,康熙皇帝曾下旨,让西方传教士(如,雷孝思、白晋、杜德美等)到全国各地测绘地形,并绘制了《皇朝全图》,但在《康熙王朝》中,它却成了“周培公”的作品,这是与史不符的
  32 有一集康熙说:“朕刚刚和胤褆说过,这个狼外婆就来了.....”狼外婆:来源于童话《小红帽》经典版本,莫非康熙看过?
  33.第一集中太后让一个进宫的小女孩读些什么,小女孩说:“宋词”之后她念了王安石的《梅花》,但是这首严格划分应为“宋诗”。宋代诗歌相较宋词为数不多,但这首《梅花》却是宋诗中较为出名的一首。
  34.电视剧中康熙的伴读和亲信魏东亭是虚构的人物,原型为曹寅,即小说家曹雪芹的祖父。而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也是虚构人物,原型为范承谟。这两个人物均为剧作家杜撰的人物,大可不必深究。
  35.电视剧中康熙第八子名为“胤稷”这是错误的,历史上康熙第八子名为“胤禩”。
  36.电视剧中康熙第四子(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名为“胤祯”,这大错特错。“胤祯”是康熙第十四子,而并非皇四子(雍正帝)。历史上,皇四子(即雍正帝)名为“胤禛”。
  37. 顺治帝是得了天花而死,才让玄烨登基,电视剧中说顺治帝出家让位玄烨,后面有一集顺治帝以行痴师父造型出场。
  38. 第十集中索尼说赫舍里皇后的父亲是索额图,其实赫舍里皇后是索尼大儿子噶布拉的女儿,索额图是她的叔父。
  39.第三集,孝庄皇太后与顺治帝在太庙里面的对话那一段,太庙墙上挂着多尔衮的画像,与事实不符,多尔衮(死于顺治7年)死后,顺治帝撤掉了他的庙享,废了他一切封号,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了多尔衮和硕睿亲王封号,重新配享太庙,此时已经是顺治朝的晚年,所以此处显然不可能有多尔衮的画像。

 5 ) 王者风范陈道明

且不论这部剧到底有多美化康熙,外界对其的评价如何。至少,它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其剧情吸引着。那个爱情泡沫剧泛滥的年纪,难得追上了这么一部史剧。
“长城、长城是个梦、是空的、是个无用之物,顶多是个摆设!!!长城啊长城,哼,自秦始皇开创长城仅俩世就跨了,大明朝怎么样啊?他们用了百年之功、万人之力,没有挡住我大清入关、江山易主!!朕要以王道治天下。你们记着,从今天起,停建所有的城墙关隘!并诏知后世,凡大清国君,当持王道、取民心、练兵马,永不筑长城!!!”
就是这一句永不筑长城,让我被深深震撼。不是因为这句话有多么正义,单纯为道明叔在宣这道口谕时言辞之间的霸气决断!帝王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觉得陈道明版康熙就是最最帝王的帝王。文字功底太弱,借用一句表达内心感受:“雄才大略康熙帝, 王者风范陈道明”。

 6 ) 被豆瓣高估的剧

这部我觉得豆瓣评分略高,电视剧算制作精良,一看就是大投资。但是其中很多故事的演绎并不适合,有点过于理想化。比如两军对垒的赛场,两个女人在中间大喊,不要打!不要打!简直开玩笑。早踏成肉泥了好吗?陈道明和斯琴高娃其实属于同种类型的演员,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演戏比较千篇一律。斯琴高娃非常适合太皇太后这个角色,所以在我看来她比男主康熙要更出彩,更有记忆点!陈道明的演绎只能说不功不过,最后推荐原著,二月河的这系列小说还是很好看的。

 短评

就是错误百出……

8分钟前
  • 火凰
  • 推荐

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张廷玉

13分钟前
  • 风信子
  • 力荐

觉得康熙老牛了,24个儿子,20个女儿,平三番,灭葛尔丹,收台湾,江山美人,山河统一,这样的人确实应该再活个500年

16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比起近年来的电视剧真的是良心,陈道明把康熙演活了,为了宏伟大业牺牲了一切的一切。少年时期的康熙也是演得很好,温润又不失威严。

18分钟前
  • 闻君有白玉美人
  • 推荐

不喜欢清朝的电视剧,把人历史观改变了;没有清朝,中国人进步的比现在快,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21分钟前
  • 阅微草堂
  • 还行

和爸爸一起每天坐等这个剧,很幸福

23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还行

斯琴高娃和陈道明绝对可以用戏骨来形容

24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很好看的历史片

29分钟前
  • 力荐

和现在那些乱七八糟的片子比,这部戏严谨的作风实在难得。

33分钟前
  • süden
  • 力荐

最近重温,发现一些穿帮23333,但是不影响我对这部剧的喜爱,陈道明老师真的演出了帝王之气。

36分钟前
  • 毛球
  • 力荐

向天再借五百年,霸气又好听,陈道明跟斯琴高娃绝对是戏骨,最后容妃的死,让我对康熙真的又爱又恨。

41分钟前
  • 爱情海
  • 力荐

精彩的宫廷戏,但50集冗长的剧情难免让情节稍显松散,陈道明和斯琴高娃的演技让人拍案叫绝。推荐。

44分钟前
  • 雨果
  • 推荐

从此爱上陈道明。

49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有比“宝日龙梅,你强暴了朕啊!”更牛逼的台词么?

53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面,而是在朝廷……咱们这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国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俭,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呢,忘啦?!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地盯着你们呐!正大光明这四个字,说说容易,身体力行又何其难呐!

58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陈道明的表演非常精彩。电视剧让我不得不想到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皆让人感慨唏嘘。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喜欢索额图的声音 喜欢李楠的表演 特别喜欢那句话:马桶比天下干净

1小时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推荐

讨厌辫子戏

1小时前
  • Nana
  • 还行

很奇怪这部片子居然评价比雍正王朝还高。

1小时前
  • 萧湘与小林
  • 还行

极其搞笑的一点就是,里面的孝庄皇后经常说“我孝庄……”。她死前就知道她的死后的封号?

1小时前
  • 青灯有味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