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一声一世

记录片大陆2019

主演:佐藤康夫,小凑昭尚,蔡鸿文,徐浩鹏,海山,三桥贵风,星梵竹,三冢幸彦,梁文道,陆川,龚琳娜

导演:聿馨

 剧照

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1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2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3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4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5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6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13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14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15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16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17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18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19尺八·一声一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18

详细剧情

  本片通过记录中国,日本,美国等地的尺八演奏家,制管师,学习者的生活,去见证在尺八之路上行走着的人们,通过他们不同阶段的经历与思考,折射出来古老的尺八在当下的困境与希望,也通过尺八去映照出每个人对生活,生命,世界的认知与感悟。  尺八,由竹子根部制成的管状乐器,因管长一尺八寸得名。尺八源于中国,在南宋时期传至日本发展至今,成为日本传统乐器的代表;而在中国,尺八却日渐式微。20世纪末期,随着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尺八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视野。

 长篇影评

 1 ) 差

讲真,能把传统文化拍这么丑也是一种才能了。 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就拍出这么个玩意儿? 这审美???这镜头???我他妈怎么不花12块钱冲个网易云会员??? 青龙寺演出,旁边工作人员大叔拽着工作牌在镜头里自拍。我去你的别糟蹋尺八了 讲真,能把传统文化拍这么丑也是一种才能了。 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就拍出这么个玩意儿? 这审美???这镜头???我他妈怎么不花12块钱冲个网易云会员??? 青龙寺演出,旁边工作人员大叔拽着工作牌在镜头里自拍。我去你的别糟蹋尺八了

 2 ) 師承與記憶

一衣帶水, 史稱東洋, 尺八之樂, 自宋遠渡重洋, 開花結果, 落地生根, 如今已蔚然成風.

記得導演吳宇森在拍《劍雨》曾專門赴日本請教劍道之學問. 譬如花道、茶道等依舊在日本得以傳承與發揚, 不覺悲喜交加而不知其味. 反觀其母國, 如今文脈已蕩然無存, 十月一聲炮響, 移花接木, 暗渡陳倉, 托樑換柱, 反客為主, 遺留至今, 五味雜陳而不可嘆, 心心念念卻不能期, 慨然氣之矣.

觀影反求諸己.

山川異域矣, 此地風月不同天.

悼念老友

情意拳拳

長城之上

黃昏浸染

餘暉映照

 3 ) 一音成佛

每一个尺八的音色,独一无二,声音从产生到消亡,短暂所以永恒。这永恒,应是源于演奏者心中的境界吧,佐藤该是心中有佛,在尺八的声音里找到了内心的世界,所以每一音就像逝去却永恒的演绎。长城上,夕阳里,古刹中,时光外。

“境界””永恒”这些虚空而被人类追逐千年的字眼,很难有特定的解释和定义,他的神秘和他的空泛如出一辙,都需要探寻者在时光的磨砺中,孤独的阐释。对于做尺八的工匠来讲,或许是十万支竹子中的寻觅到的那一颗,对于三桥桂风(佐藤的师傅)来说,或许是跨越时空为亡灵超度,为新生儿洗礼。这些在漫长时光里的累积本就是境界的本身,而尺八,或只是被心中有境界的人,假以阐释。也在被阐释的过程中,尺八有了它自己的性格和情感。

一直觉得日本是一个崇尚哀伤美的民族,就像他们对樱花易逝的崇尚,对亲情裂痕的保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所以尺八能在日本被传承,不仅仅源自日本民族的工匠精神,也不仅仅因为日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是日本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基因注入了尺八之中,所以它厚重,传承着千年的历史,它壮阔,像长城之上绵延的人类,它空灵,像古刹里诵经祈福的对话。同时,它是优美的,只是优美的存在于天地山海,街头雨巷,在情感的共鸣中,被喜欢,被热爱。

被喜欢被热爱,喜欢和热爱,这些回归初衷的字眼,似乎无法比拟伟大而有意义的追寻,但他们本身却始终伟大而充满了意义,或者本不该用这么伟岸的字眼来阐释如此简单的词语,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热爱,却不是每一份热爱都能成就伟大,也不是每一份热爱都应该成就伟大,从不同的角度考量一个人的追寻,皆有不同的定论,我只是由衷的倾佩那些用一生追寻心中热爱的人,也正是这样一小部分坚持心中所爱的人,用自己孤独的坚持,为璀璨的文化做出着贡献。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就像《尺八:一声一世》,一样值得尊敬。

今天的南京,只有四家电影院上映了这样一部小众的纪录片,去观影时候,片场恰巧只有四个人,而四个人,都是一个人去看的,大家坐在各自的角落,随导演,用100分钟走完了他们的一生。

一声一世,一音成佛。为这一如始终的热爱和悲伤,热泪盈眶!

 4 ) 最动人的是师生的轮回

四星半,剪辑上有一些bug,比如不知道道长和龚丽娜女士的出现是为什么。

整体非常喜欢,明天二刷。

很美,不仅是画面和音乐,里面人物对尺八的情感也美,能从演奏者或者制作者眼中看到他们对尺八的痴迷,崇拜甚至感恩,这种情感熟悉又陌生,我爸对土地就有这种情感。

印象较深的有几个画面。

小凑昭尚和一位中国僧人(忘记名字)在尺八“祖庭”杭州护国仁王寺遗址前演奏,那里已经在城市的发展中被拆的什么都不剩了。只剩一块碑一个尺八雕塑。这俩人就站在碑和雕塑前吹响尺八,当时给的镜头,两人的身后是一个公交站台,一个骑电瓶车的小伙子在站牌前回头看两人——让人唏嘘,宋代的时候,日本僧人心地觉心在此学会尺八的演奏方式带回日本,一千多年后,作为日本人心中尺八的“祖庭”,小凑昭尚怀着朝圣的心情在此演奏,但这里的人已经不知道这种乐器是什么了。

小凑昭尚在长城用尺八演奏了《晚霞》。这一幕导演用的是航拍,非常喜欢这个画面,崇山峻岭,视野壮美,小凑昭尚站在长城之上,吹响尺八,应景的是,当时他背后的天空就是一片绚丽的晚霞,加上尺八和自然融为一体的音色(不知道怎么形容),脑海里就冒出来“天人合一”啊,这就是个仙人,尺八是个仙器吧,就应该在这里演奏。

古人该有多少好东西,大约古代很多美好的文化和器物,古人在与自然融合,向自然学习之后的产物。可惜我们遗失了太多,有的就算在,我们也不懂欣赏,就像涛哥说的,有的好东西,你发现不了它的美,真的可惜啊。又想到一句诗句:“朝闻道夕死可矣”。

小凑昭尚从中国回到日本之后,也意识到:“尺八就应该是在大自然中演奏的。”

徐浩鹏是因为听了佐藤康夫老师的尺八专辑《宙》,迷上了,开始艰难地自学之路。之后有一次佐藤康夫老师因为为歌舞伎《幻想神空海》进行配乐创作,了解到空海和尚曾经受法于西安青龙寺,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所以他要去青龙寺拜访,并在此演奏尺八。

徐浩鹏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想去青龙寺,“我就是想见佐藤老师一面”。

当天,佐藤老师在青龙寺吹响尺八时,镜头扫过底下的观众,看到了坐在下面,端正又沉浸的徐浩鹏,当时就没忍住眼泪——一千多年前的盛唐,空海在这里学习知识带回日本,一千多年后,当时的学生把这块故土已经失传的优美之物带回了这里,下面坐着的是这块故土上的传承者。

师生身份的转换,生生不息,文化传承,大约就是这个画面。

 5 ) 把舞台交给艺术家之后 [猫]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9年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

严格说,《尺八·一声一世》只能算中央台科教频道电视纪录片水平,中规中矩,以五个章节的形式,粗浅介绍了尺八这门从中国传出去又在日本真正扎根的乐器,展示从大众视野里的尺八——参与过《火影忍者》主题曲、尺八制管师、尺八教师、尺八学徒到几位尺八演奏艺术家的当代尺八发展状态。女导演聿馨出场一霎那,说了句傻话,又剪辑出著名文化科普员梁文道在尺八推广音乐会上交头接耳的样子,他和著名不受欢迎导演陆川站上台说了些可有可无的空话,最终使敏感如我的观众,感受到导演附庸风雅背后的匮乏,以及资本在这整个故事里运作的气质。

但纪录片导演没什么电影企图也未必有害,即使她面对的是自己无法了解的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在为这种特别声音而活,他们多少都放弃了主流人群的生活轨道,将一腔狂热持续燃烧几十年,导演只要把舞台交给这些真正的艺术家或匠人,就能任凭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以及从他们身上燃烧出的音乐,穿透影像,直抵观众的心灵。

尺八的声音可苍凉有力,可细腻温暖,既可为亡灵超度,又可迎接新生儿的初始。但对比中、日、美三国艺术家的反应也相当有趣。中国人在西湖地盘就演奏下《新白娘子传奇》之类的俗曲。美国艺术家海山非常像受禅宗影响的那代嬉皮士,自由随性,尊重自然。日本艺术家是整个尺八艺术界的中坚力量,无论是身为第三代传人、生来就要接收使命却在寻找生命意义的小凑昭尚,还是不停说着尺八传递天地生死之意、声音与空间的关系之类哲思的佐藤康夫,都将尺八音乐与更深广的精神链接起来,而且让观众看到日本匠人精神背后仍有无尽玄思。看到这种并不刻意的对比,某些差异,观众心里有数。

佐藤康夫提到他自己是不怎么听(别人的)音乐,只想不受打扰地静心于自己的音乐,龚琳娜讲述自己从公鸡叫、羊叫等自然之音习得少数民族唱腔,也比较立体地讲述了人们拓展技艺的不同途径。尺八音乐发展到今日,无论是动漫、手游主题曲,还是纯创作,形式都更接近现代轻音乐,但它依然有使人潸然泪下的感染力。尽管片中很多音画结合并非现场收音,像是后期配乐,但有个镜头我很喜欢,佐藤康夫吹奏到高潮至曲终之处,尺八虚虚实实的清音,融入晃眼的亮光,光与声抵达了同一效果,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顶点。尺八这苍苍茫茫的音色,正是这样贴近灵魂,所以雅俗共赏吧。

 6 ) 追逐着你的追逐

文 | 叶丹颖

河西死后,三毛跟荷西的对话没有终止,她用“通灵术”和荷西的亡灵沟通。

听起来很迷。

但我相信。或许可以用另一个接地气一点的词来形容“通灵术”,叫“心诚则灵”。

当心静下来,再静下来,你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你想念的故人。那一刻,虽然跨越时空,甚至生死,你却能清晰地感应到对方的存在。

这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

无独有偶,在空无一人的司马台长城,面对山川和夕阳,小凑昭尚用尺八吹起《晚霞》时,他感应到了死去的队长。

2006年,小凑昭尚所在乐队「ZAN」的队长砂川宪和因登山意外去世。那年,队长才32岁,而队长生前的愿望就是去长城吹《晚霞》。

在那天的晚霞里,小凑昭尚感觉自己不是想起了队长,而是看见了他,“十年来,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他。”

日本乐队「ZAN」

“想念”和“感受到”是不一样的,“想念”是思而不得,“感受到”是与你同在,“想念”也许时时发生,“感受到”却要等待时机,前者令人苦涩,而后者给人宽慰。

当天地辽阔,小凑昭尚的《晚霞》响彻在长城的晚霞里,我泪目了,全身的毛孔不自觉震颤。

夜里,打开网易云音乐静静听「ZAN」的《YUYAKE》,温暖的感动再次浸润而来,如酒越喝越暖。

网易云音乐里《YUYAKE》的评论

类似的温存在《切尔诺贝利》的一处细节里也出现过:丈夫临终前,妻子望着窗外普普通通的白墙,向丈夫描绘她眼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救世主塔”、“列宁墓”。丈夫问她:“你能看见圣巴西尔大教堂吗?”妻子满足地说:“能看见,真美。”

因为丈夫答应过妻子,会带她去看莫斯科。灰蒙蒙的医院病房内,他们谁也没有看见莫斯科,可是他们又真真正正“看见”了。

似乎有一种哀而不伤的东西。

纪录片中这群年轻尺八人打动人的,是他们对音乐至死不渝的热爱与澄澈之心,和由此带给他们的生命哲学——“用一音将人心中的迷茫与悲伤进行救赎。”

在队友们眼里,砂川宪和的墓不是墓碑,是歌碑。

因为有了对尺八信仰般的热爱,生死皆有了寄托和解释。

想起在巴黎圣母院熊熊燃烧的夜晚,信徒们祈祷的歌声;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后的现场,众人为缅怀遇难者合唱的马赛曲……

那条视频不见了-腾讯视频

“一音成佛,佛是一面镜子,在佛面前吹奏能看见自己。”

小凑昭尚对万里长城的第一印象是十分温柔。我一下子被这种表达吸引,一直以来,长城都被人们用“壮观”一词形容(当然,我的印象还有“挤”),但小凑昭尚用的是“温柔”,他用“温柔”一词形容的另一个对象是祖母。

看完电影时,我在想,其实是因为小凑昭尚本身就是个温柔的人吧。他看见的万里长城的温柔,是他心底的温柔。

在队长去世前,小凑昭尚对山本无兴趣,队长去世后,在追逐故人未曾来得及追逐的脚步中,他真正开始感受到山的魅力、感受到了故人对山的热爱。

想到《牵手》的歌词——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在《尺八·一声一世》里,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条因尺八串连起来的追逐路线图。

小凑昭尚到“尺八祖庭”——杭州护国仁王禅寺遗址,对着公交站边一块石碑旁若无人地凭吊;年轻的尺八学徒徐浩鹏一路坐火车到西安,只为在青龙寺见一面他的偶像佐藤康夫。

虽是带着朝圣色彩的寻源,但《尺八·一声一世》并不是一部传达狭隘民族主义的纪录片,人们不必嗟叹为何中国古老的乐器却是在日本得到了传播?

音乐亦有自己的生命和缘,只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比起“文以载道”,“为艺术而艺术”才更符合艺术的初心。

就像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导演聿馨没有选择古典的尺八和尺八人作为拍摄对象,而是今天的尺八和尺八人,因为打动到她内心的正是后者。

尺八的声音空灵、遗世而独立,尺八人的故事和精神带给人的感动,接近于润物细无声,而非带有情感绑架的为煽情而煽情。

影片的呈现,与传统纪录片不同,它与年轻人很近。从开场的街头采访切入,各路神回复,让人们开始对尺八这一陌生的乐器产生好奇。

中日间的来回场景切换、人物好玩的语言,让整部片的节奏并不枯燥(Ps.让谨慎拘束的日本演奏家在镜头前真实生动,聿馨的技巧是请他们喝酒,她说纪录片中有很多金句都是他们在酒后讲的,而一开始的采访,她挖掘不到任何东西)。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画面,还是声音,都是心灵的淘洗与享受。纪录片的每一part与音乐的每一章完美契合,一部电影,亦如一场完整的演奏会,且首尾呼应。

在至净的尺八声声中,遇见一个个年轻皮囊下至净的灵魂。会让人觉得,因为有这些美好,所以人间值得。

走出影院的时候,北京的天晴了,地上还留着下过的雨水,一路上小风轻吹。低头看见水泥地上小小的落叶、落花,感叹它们也是一“声”一世啊。

细细碎碎叨了这些,是想留下那些稍纵即逝的感觉,深感比起电影本身,文字是苍白的,在电影正式上映的时候,想要去二刷,希望你也去看呀。

 短评

希望河南小伙不要执着于把尺八做为今后唯一的出路,希望小凑昭尚放过他儿子。

6分钟前
  • 周绍钦
  • 还行

其实我也只知道尺八是一种乐器,其他一概不知。我一直觉得传统文化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要有低姿态,融入民间日常,否则又怎么会有人欣赏,怎么存续。海山说,你背痒的时候可以拿尺八挠痒痒,你愿意的话可以反过来吹。尺八在美国人手里从神坛回到了日常,这才是我想看到的传统文化形态。

10分钟前
  • Sadeli
  • 力荐

很好的题材,很糟的叙事方式,很糟的提问技巧,很糟的镜头语言。陈丹青龚琳娜陆川的出现更是毫无意义,除了能看出导演是在炫耀朋友圈。确实资源强大,不然应该没机会在院线上映。

12分钟前
  • flyinsummer
  • 较差

海山说,如果不计较对名利与安全感的追寻,将心长久地投注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自然会有好事发生。很喜欢老外这种随性自在的状态,生命很开的样子,灵魂随时可以起舞

16分钟前
  • 推荐

太少记录,太多情感输出。两个期望,一是我希望看到尺八在文化维度和社会维度如何以及为何被边缘化、它的现实状况,这算是提出问题,二是尺八艺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他们的生活细节,这算是深化问题,然而,两者都没有,通篇是情绪化的哲理说教,意境营造、展示艺人对尺八忠贞不渝。看完这个纪录片,我作为一个之前对尺八完全不知道的人,对它的了解依然是极其浅薄极其表面的,这就是作为电影的失败了。

17分钟前
  • 🌵🌵
  • 还行

其实对尺八的挖掘程度一般,分章节的做法也比较笨拙加无趣,等于说是把观众当傻瓜的做法,且抹杀掉了这些人物在一起可能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只能说目前这种结构看起来比较规整吧(也很死板)。不过音乐实在是太好听了,听到眼眶湿润,又空灵又燃。看完只有两个想法:请出OST!请来中国开演奏会!

2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不懂尺八,但喜欢那苦涩中清亮的音色,当演奏会听也值了。传主挑选了几位大家,作为纪录片没什么特殊,让人感叹的是家族传承并没有阻拦尺八艺术家们创新的脚步,一根竹管贯通古今,“一音成佛”,能见天地众生。他国艺术家则有的还停留在以地域界定国族,感叹“你们日本音乐特色就是模仿海浪啊”,有的则背倚祖庭,却只能合奏一曲《有缘千里来相会》,其中差距真有点吓人。

26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纯个人意见:尺八这种音色和表现力,如果人在特定的心境下,很容易被逼出眼泪。所以非常理解导演在映后说的:偶然开车时听到,在尚不知是什么乐器的时候就听得泪流满面。PS:其实大陆几年前拍过部以尺八为重要元素的电影《夜孔雀》。可惜大陆18流电影的优秀传统:拍什么都要拍成:以XX为背景的狗血爱情片。女主刘亦菲又苏到飞起,最终只是一部4.7分的烂俗幻想型凄美爱情故事……

29分钟前
  • 夏之轻寒
  • 推荐

披着“传统”外衣的“商业”纪录片,片名叫“尺八”,可它的历史、传播一笔带过,古代的那些事,更是只字不提,大部分时间都在讲两个人。其实,电影和那场发布会一样,请了这么多嘉宾站台,打着传统的旗号,背后只有两个名字——佐藤康夫、小凑昭尚。不过,话又说回来,尺八的声音还真好听诶!

34分钟前
  • 木石子
  • 还行

无数次想要落泪的冲动,想起了自己多年前第一次听到尺八音色的震动,用佐藤大神的话即是,如遭雷劈。诚如各位先生所言,尺八是连接此岸和彼岸的通道,短短竹管里包容的是人的精神,是宇宙,是世间万物。丧失理智,五星感情分,已激情购入上海演奏会VIP票,感觉自己会泪洒当场。@金鸡湖UME

39分钟前
  • 某个春日
  • 力荐

尺八唐代从本土传入日本,千年后成为日本民族器乐之代表,而尺八如今国人少有人知,专注于尺八演奏的乐人更寥寥无几,why?除了俩本土尺八爱好者,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关于日本,这么美好的传统乐器,缘何在其发缘地竟无人青睐?PS 为中国女导演的情怀点赞。

40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尺八.一声一世》南京首映礼。短竹之间,以窥人生。一吹一按,一声一世。尺八,原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在唐宋之时传到日本,不曾想,尺八在日本发扬光大,在中国却已没落。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便在于让尺八回归,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尺八甚至爱上,并传承下来。影片收录了多首尺八名曲,强烈建议在杜比厅观看。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更是一次听觉的旅行。即便抛开内容不说,尺八的旋律也让这部纪录片相当有诚意了。

43分钟前
  • 陈ken
  • 力荐

题材有点,片子差强人意。每一章的英文字体难看,长城处颜色露怯。中国男孩本和日本大师本有映照,中段拍丢,刻意去问男孩妈妈资不资词儿子是国产纪录片最常见的自以为是。国内的尺八表演者篇幅少且死,日本小凑的生活细节比较充盈,而佐藤则不停“宣讲”,语言比起其演奏太直白且苍白,艺术者也可能被技艺俘虏,饭局的访谈有点不真诚。相对日本人的仪式感,美国人的随心所欲也可以是很好的对照,未如此。青龙寺表演似乎没有用环境声而是CD配乐,全片还有几处怀疑是声画错位的。导演两个名字,创作初衷充满感性和玄学,称赞小凑年轻时代的美貌时,前排的女生拼命地点头——也是一种消费,活动结束她冲到一个工作人员面前大声质问:“您以后不要这样在旁边说话,很不礼貌”。

46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杭州是尺八祖庭所在,然而仁王寺原址不存,大石碑也因修地铁倒在路边

47分钟前
  • 罗夏
  • 推荐

作为纪录片来说,拍得实在一般,不过从弘扬文化和推广尺八这种乐器角度来说,还是推荐给大家看。我大汉族实在谈不上能歌善舞的民族,古琴和尺八可以算作汉族传统乐器里的明星了。我曾托同事从日本买过藤原道山的《四季》。这部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在推佐藤康夫和小凑昭尚(片中出现了好几次签约会的片断),不过他们吹奏的那几支曲子比如《一声一世》、《朱红》确实也很好听。尺八的表现力非常强,希望将来会在中国慢慢复兴。

50分钟前
  • 歌辞
  • 推荐

“尺八”是一种独一无二且高难度演奏的传统竹管乐器,源于中国,流传在日本,其中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火影忍者》鸣人战斗配乐“naruto main theme”就是由尺八领奏,同时混搭了三味线等传统乐器和现代乐器,好好听!

54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力荐

非常的纯粹、洗涤人心。全景声效果很出色,弥补了影片自身很多短板

59分钟前
  • metaphor17
  • 推荐

一尺八寸的竹管,令河南小伙神往,台湾青年转行,救赎日本少年的迷惘,轮回美国男人的悲伤。用忍耐的力量调整内径,宁静的神性锻造歌口,可为逝者超度,能为新生祈福。群峦上的长城如斯温柔,孤独着守护犹如尺八,成为连接此生与彼生的通道。青龙寺尺八一响,千年的痛苦与爱恨,兴衰与纷争,一音成佛。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一个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的乐器却在日本得到传承和发扬,热爱尺八的人来相会,空镜略多,稍显零碎,长城上演奏晚霞的片段美得像宣传片,太让人出戏。听着仿佛来自千年之前哀怨悠远的古音,恍惚梦回大唐,看到李商隐在乐游原上哀叹夕阳近黄昏。那个河南的大兄弟不知道有没有跟佐藤老师合奏一曲高山流水呢?如果没有,那确实很可惜了。一声一世,一音成佛,不知是人选择了尺八还是尺八选择了人呢?

1小时前
  • 阿孝咕
  • 推荐

超赞的纪录片,由物及人,尺八已经将一些人的人生和它绑定在一起了,在传承,在制作,在发扬,亦或在学习,不同的尺八人有着不同的人生,却有着相同的灵魂共鸣。

1小时前
  • J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