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家

记录片美国2021

主演:马克·安德烈·莱克莱尔,彼得·莫蒂默,亚历克斯·霍诺德,赖因霍尔德·梅斯纳,Brette Harrington

导演:彼得·莫蒂默,尼克·罗森

 剧照

登山家 剧照 NO.1登山家 剧照 NO.2登山家 剧照 NO.3登山家 剧照 NO.4登山家 剧照 NO.5登山家 剧照 NO.6登山家 剧照 NO.13登山家 剧照 NO.14登山家 剧照 NO.15登山家 剧照 NO.16登山家 剧照 NO.17登山家 剧照 NO.18登山家 剧照 NO.19登山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5

详细剧情

  马克·安德烈·莱克莱尔独自攀登,远离聚光灯。这位23岁的自由主义者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胆的单人攀登。没有摄像机,也没有失误的余地,莱克莱尔提供了一种单人冒险方式的精髓。

 长篇影评

 1 ) 极致自由的代价

emo的时候上这种猛药直接泪流满面了。如果没有最后的悲剧大概这又是一部Free Solo…上次引起这么大的情绪波动大约是2012年严冬冬的山难吧。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签名是Brave New World里的一句“I want poetry, I want real danger, I want freedom.” 但是自己知道自己对风险的承受终归有个底限。虽然深知阿式登山的极致纯粹和自由却一直心生恐惧不敢触碰,一直只敢于跟着商业队在低风险区域打转。这几年一直在想为了自由能做到什么程度,底限又在哪里。“A lot of us live our lives thinking of the things we’d like to do, or the adventures we’d like to have, but we hold back. That’s what really stands out to me about Marc-André’s journey. What is it that you would do if you were able to overcome the things you see as limitations or the things you’re afraid of? What would you do?”

虽然只有25年的人生,Marc-André 从幼年起就由母亲引导自由地探索这个美好危险而破碎的世界;体验过阿式登山物理层面和哲学层面的极致自由;也深深爱过,拥有过一个一同舞蹈山巅的灵魂伴侣。这大概是很多人八九十载的人生求而不得的奢望了。

最为触动的是Marc在某次上山之前说每一餐大概都是此生的最后一餐,想起某日和某位修佛学的朋友关于观修无常的交流不禁唏嘘不已。

 2 ) 蜷缩在舒适的被窝里看别人惊心动魄的故事

我是一个追求舒适的人,但我歌颂冒险。

在我看来,人的生活和命运,都是无意和无序的。

社会需要安心工作的螺丝钉,也需要锋利的爪子去前进和探索。

日复一日的生活推动着历史的巨轮缓缓前行,

勇于突破的攀登触碰着在刻画在基因里的前进,

没有人能说谁更高尚更有意义。

看片中就想持续关注马克·安德烈·莱克莱尔的后续生活

没想到影片的结尾,就是他人生的终点。

惋惜。但值得尊重,因为他选择了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和自己对话,和世界对话。

谁都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看过的风景,

你的世界很美,

我蜷缩在被窝里,依旧感受到了你的善意。

 3 ) 自由的 绚烂的 短暂的 天才的一生

当他第一次攀登夜间露营给布丽特录的视频“我总是想起你,我心里的某个部分希望我能快点回到地面,离开这里,改变航班,回去见你,因为我想要,只想见到你,我爱你”以及之后布丽特带着思念、痛苦和他们共同的信仰继续向前走“到处都是他的痕迹,我感觉你就在身边,马可”“我非常想念他,想念我们的冒险,谢谢你让我看到你的世界”。灵魂伴侣,小布带着他改变,他和小布一起冒险,一起穿梭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 marc的自由、纯粹和冲动让我震撼,羡慕又敬佩又向往。他是独一无二的。 marc母亲的教育也塑造了marc独特一生,很爱他妈妈。 marc是热爱生命的,“但你不能否认,每次上山都可能是最后一次,你必须感激你爱的一切,你希望自己最后一顿吃什么就去吃什么”

很感谢能看到另一种人生态度,极致又纯粹,作为理想主义者汲取到新的能量。

 4 ) Own the lane, ride the wave, and climb on

When Marc talks about climbing: “I felt so much clarity, in control, and focus interacting with the mountains. Life is so simple at that moment. Also, there’s something moving about feeling so mall in such a big world.” I can relate a lot to this feeling. It’s not only a sports, but a spiritual cleansing journey, a spa for my mind and spirits. i am Also deeply moved by Marc’s tragic death. but it’s becau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death that makes this climbing so noble. it’s an ode to human bravery, to dream big, to overcome the fear, and to incrementally acheive the impossible. i’m glad that Marc has family and friends who understands and loves him.

 5 ) 如何获得独自享受人间的能力

其他所有搞攀岩的人接受采访时都是在精美的大house里,而Marc要么在山脚下,要么在破露营地。

片子若有若无的暗示我们,攀岩这项运动已经失去了小众时期的初心。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攀岩这个项目搏关注、挣流量,嘴上都是情怀和热爱,心里都是生意和装b。

Marc不一样。他高中一毕业就马上全身心投入了他的攀岩生涯,默默无闻的打破一个又一个记录,独自在一座座悬崖峭壁上寻找内心的满足。

这么纯粹的人,在这个时代真的非常少见。这也算是一种君子慎独——即使在没人的地方,依然保持热爱。

在大多数弄潮儿眼里,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都不过是一个trend。人们不在乎这个trend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人们只是需要能有一个又一个的trend让自己可以保持追逐。这或许是因为内心的空虚,抑或是低自爱状态下对外界认可的病态渴求。

这样的人,是在资本主义潮流裹挟下,丧失了热爱能力的可怜的人。

我们普通大众终其一生,也许都是这样的可怜人,只是可怜程度不同罢了。

有多少人能自豪地说,我有某个爱好,这个爱好与流行毫无关系,与他人的认可毫无关系,即使无人知晓、没有回报,我也愿意持之以恒的去热爱它?

我不敢说。

像我的爱好是做饭,一方面是我自己爱吃东西,也喜欢把东西摆出好看的样子;但另一方面,我也必须承认,我很享受把自己做的东西发到朋友圈后被大家夸赞的感觉。可以说,大多数人的爱好都由这样两个部分共同驱动:个人喜好+外界认可。

Marc不一样。他的爱好仅仅由个人喜好驱动。

这是怎样的一种概念?在这样一个人人一点屁事都要发到社交媒体上“分享生活”的时代,Marc一个人在攀岩。他并不觉得攀岩有多么与众不同、多么酷炫,也不在乎他人是否能见证自己攀了多高的岩,他只是一个人扛着些小工具,在空无一人的野外独自享受人间。

我羡慕他拥有这种独自享受人间的能力。

不受资本煽动,不考虑他人眼光,仅仅是单纯的做着自己爱做的事。

我想,一定得是非常沉得下心的人才能做到这点。但Marc并不是唯一一个独自享受人间的人。日复一日在公园独自遛弯的大爷,天天下了课溜去小卖部买零食回家偷吃的小学生,他们都是在独自享受人间。只是Marc的爱好更为小众,为他附上了一层透着神性的仙风道骨。

人生的意义就应该是快乐,但快乐绝不应该建立在他人的凝视之下。

也许Marc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通往究极快乐的道路,在于主动摆脱他人凝视。

不再想着快乐的事要发朋友圈,而是单纯的去享受这件快乐的事本身。独自遛弯也好,独自偷吃也罢,总之,独乐乐高于众乐乐。

 6 ) 真正自由且纯粹的即兴攀登者

The Alpinist. 纪录片的名字很普通:阿式攀登者,但了解了Marc-Andre之后才发现,这样一个广泛含义的词完全不能定义他。他是一位真正自由且纯粹的即兴攀登者。在他之前,这样的人没几个;在他之后,我相信这样的人也不会太多。

自由且纯粹。

就像同样热爱free solo的攀岩界顶尖运动员Alex Honnold评价他:“Marc是真的沉浸式热爱攀登,而我,是清楚地把攀岩当成一项运动。”这也解释了他俩为何一位在社会上获得很多荣誉与名气,而一位总是默默隐藏在山野。Marc说他攀登是"cruise around". Marc挚爱的女朋友Brette也说他总是out climbing, he's too busy climbing.

Marc和Brette没有太多物质追求,他们住楼梯间、住帐篷,生活里只有攀登。我看过很多业界大神的故事,包括上文提到的Alex, 他们也会为了攀登而放弃很多物质追求,但大多依旧会把做好“攀登”这件事(或者说这项运动)当成目的,因此也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但Marc是追求过程本身,他是真正灵魂自由的人。

摄制组跟拍了Marc两年,可Marc依旧不会在“真正的攀登“中带上他们,而仅仅是在有把握的、日常练习性质的攀登中才让摄影师跟拍。他说,“即使你们在旁边仅仅是拍摄、即使你们不会帮助我,这也不是solo了”。

从技术和理性层面来考虑,Marc这样大多数情况下不带通讯设备,甚至不提前探路、到了就即兴攀登(on-sight solo)的纯solo攀登模式,未免太过以身试险。但Marc觉得纯粹的攀登,就应当“除了自己的攀登能力,什么都不带”。我相信每一位从喜马拉雅式攀登转向阿尔卑斯式攀登的爱好者都对这个观点不能同意更多吧,但大多数人做不到也没办法做到那么纯粹。同时,他也接受这样纯粹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他会对每次攀登前的那顿正餐心存珍惜和感激,因为“这很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顿”,他坦然接受并且并不感到恐惧。

除了纯粹的Marc, 影片还非常打动我的是Marc的母亲,也是因为她才让我明白Marc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Marc小时候有多动症,无法集中注意力,于是她总带着他去森林中、去山野里,教他认识植物、和他一起探险。她的教育理念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就获得足够多的探索机会,去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可能他这一生都很难明白自己能做什么(If you're never given free rein to have little adventures as a kid, you never really learn who you are. You don't learn what your strengths or your weaknesses are, and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capable of.)。当她发现Marc热衷攀登后,她对高中刚毕业的Marc说,“如果你想要攀登,那你还在等什么呢?”。她知道这个世界是美丽却又危险和破碎的(beautiful but dangerous and brokern), 所以她想要儿子有足够自由的灵魂去走进这个世界,她做到了。正如她在Marc过世后的纪念仪式上说的:He followed the course of his own dreams.

我把Marc妈妈在纪念仪式上说的 "To capture lightning in a bottle"改成了我的微信签名。

Climbing is a form of freedom, and the ultimate experience of freedom is to climb alone, unfettered unleased, absultely solo.

Salute to Marc. Salute to freedom.

 短评

顺着Alex Honnold的影人页看到这片子,看着看着知道了为什么今天才看到这小伙子的事迹。。。顺便纯属个人好恶,Marc女朋友Brette观感比Alex的妻子好太多。。。。

3分钟前
  • 小林竹道
  • 力荐

知道登山者 Marc Andre 的人很少,知道这部纪录片的人更少。但没有关系,真的没有关系。在2021年看过的电影里,它是最震撼我的那一部。回想起影片中的一幕幕,我的手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我忽然有一个领悟,语言竟是如此苍白。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注定无法用语言描述。那就写到这里吧。Live like Marc Andre!

7分钟前
  • 2j的花果山
  • 力荐

有种说不出的感受,本来的预期是当作一部普通的极限运动电影来看的,前面大部分时间也是这么觉得的,Marc-Andre Leclerc是个非常极致的人,有摄影机跟着就不是真的solo了,而且他所有的free solo路线都是on site的,就是从来没有走过,上去才知道是什么情况的。当年觉得Alex free solo El Capitan已经够牛逼了,但他还是挂着绳子在Nose上来来回回研究了无数次才敢上去的。我以为这片子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最后十五分钟会是这么个结局,Marc出事的时间早于我开始关心攀岩这项活动的时间,而且我这次也没提前做功课,想说通过电影来认识这个人也不错,于是在完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惊呆在电影院里说不出话来。只能说Marc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够了吧。

8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他的“在餐馆工作”的母亲谈吐举止以及面对爱子早逝后的悼念,都太优雅了。Marc能成为这样超脱纯粹的人和这位母亲有很大关系。

11分钟前
  • Vol
  • 推荐

认为比《徒手攀岩》更加纯粹,虽然在开片几分钟之后,我就想着这样的孩子是天选的,但同时他们的生命应该会是极度浓缩的,但依然我不知道在片子的最后几分钟里面,竟然已经是有结局的了……如果说我还能理解Alex所追求的,那么对于Marc所追求的,我只能说已经部分超越了我的认知和想象,能用“看不懂,但大受震撼”来描述。也许,就真的像他所说的,在那样的攀爬过程中,你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15分钟前
  • 米哥
  • 力荐

①继续前行or彻底崩溃。②不给孩子规划路线,而是让其发现自己的道路,并给予支持。③完成了登顶,并不会给你本身带来什么巨大的改变,但会获得心灵的升华,以及一段最美妙的回忆。④攀登并不是为了追求刺激,而是在全身心投入挑战时,发现真实的自己,用随时可能送命的代价换取高度的精神专注,以及完全掌控自己的奇妙体验。⑤人生不在于长短,波澜不惊也许是一种幸福,但绚烂如烟火,虽短暂却能照亮他人,关键在于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⑥马克·安德烈·莱克莱尔,比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要幸运,天生的攀登者,出色的身体条件和技巧,开明的母亲,挚爱的女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这个世界生活了25年,人最重要是把自己活明白,并全力以赴做自己,虽死亦无憾。

16分钟前
  • 小舞舞
  • 力荐

极限类运动的题材一直没法触动我。这么说吧,these people have nothing to lose. 富官贵科学家一个比一个怕死整天研究怎么活久一点。。但是这些人改变着世界。极限运动者走了,大山还在那里,不来也不去,可能只占用了搜救资源。

20分钟前
  • Chandelier
  • 还行

“每一次攀爬都是山给予的怜悯”

25分钟前
  • 原味乱码圣母
  • 力荐

本是看极限运动的纪录片,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竟是一部很“禅”的电影。年轻时追逐致幻剂中的世界,后来从攀登中找到了更健康且更纯粹的方式去接近那个世界。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束这趟旅程,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通过这些经历“觉知”着当下生命中的一切。很有触动的几个点:成就不会改变你,而那些艰难攀登的旅程会留下印迹并塑造你;攀登前最后一顿饭有什么吃什么,因为那可能是你生命里最后一餐;Marc在攀登前吃着蛋糕珍惜的样子;攀登过后会更珍惜生活中的一切,那种对世界充满爱的感觉会持续很多天,因为nothing in our lives should be taken for granted. 最后觉得感慨的是他们俩找到了彼此,在我看来比alex要幸运得多,因为可以真正地互相理解,并一起经历、一起冒险、一起感恩。

26分钟前
  • 一只柴
  • 力荐

Marc-Andre Leclerc跟Alex Honnold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 Marc注重极致的个人体验 而Alex更多把攀岩当作一项运动 从某种意义上Marc更多是在靠天赋 喜欢临场发挥 而Alex十年磨一剑会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所以Marc的经历和最后的悲剧让他的一生赋予了Alpinism浪漫的艺术性和哲学性 而Alex呢脚踏实地地做一项竞技极限运动 这几乎代表了任何一项事业里的两类人 在我的领域里我敬佩Marc但我想成为Alex

29分钟前
  • 儿鱼小
  • 推荐

震撼人心的不只是片中那些摄人心魄的雪山,更是攀登者纯粹而极致的理想主义。Marc的生命像流星一样短暂而绚烂。

34分钟前
  • Jo
  • 力荐

最理想主义、最纯粹的独攀者。他甚至不愿意有人去跟拍他的独攀过程,因为那样的话整个登山体验就会完全不同。他独攀岩石、雪墙甚至垂挂的冰瀑,假以时日他可以成为Alex Honnold和Ueli Steck的结合体,不过这一切最终只能停留在“如果”。外人可以不理解他的“疯狂”,但对他来说,这是最完美的艺术,是最极致的自由。

37分钟前
  • 灭鼠办梁同志
  • 力荐

喜欢危险的运动并不是喜欢肾上腺飙升心跳加速的感觉,是喜欢那种完全专注自我从而进入心流所有东西都被无限放大的时刻

39分钟前
  • TheSingingSea
  • 力荐

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风雪之夜,登山家蜷缩在山崖帐篷内,给女友留下一段视频:“我孤身一人在山里,但我的一部分想快点回到地面去看你。”这部片子将带你领略一种纯粹而孤独的登山哲学,认识一位光芒夺目又侠骨柔情的登山家,感受一段交织理想、情感与命运的人生旅程。所以这部片子讲的不仅是登山,也是人生。

41分钟前
  • 地瓜
  • 力荐

Success makes no difference to life. It is a journey where we face challenges and solve problems. We celebrate, for Marc's fated but fulfilled life. 纯粹又极致,背景音乐响起《圣母颂》的时候我就开始哭了,好多年没在电影院哭过了。

45分钟前
  • 🐈🐆🐅
  • 力荐

他死了,他活过,他还活着。他鼓舞了我。

49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相比于几年前大火的《Free Solo》,这一部没有把过多的笔墨放在攀登本身上,而是更多的展现Marc作为Alpinist的生活方式和近乎极致的登山理念。甚至最后Torre Egger冬季free solo首攀的壮举,都只是用示意图和随身摄影简单的展现。Marc最后的结局并不是悲伤的,反倒有一丝浪漫主义色彩,这可能和阿式攀登的本质有关系吧。Alpinist们穷其一生,永远在挑战的路上,表面上是对速度和装备的极致追求,实则是对人类自由的终极向往。

52分钟前
  • TZ_Runner
  • 推荐

感觉他和他妈妈都是哲学家。在他的追悼会上,他妈妈说感谢上帝让她能理解她儿子。这真的很重要。

56分钟前
  • DAISY
  • 力荐

everybody dies, but he lived... 看到爬egger那段想起来之前看户外探险写人爬torre的历史,想起torre最后被david lama爬了,而后来david在19年的一场雪崩中死在了落基山脉里。当时我就想,marc-andre还活得好好的在拍纪录片,将来不知道会不会爬一些没那么危险的东西,看他solo水平这么高,过两年说不定还会在新闻里看到他。没想到啊没想到,他居然比david lama去得还早。无情的雪,a clean death.他的女朋友也真的很棒,这么美的爱情,几乎都让人不觉得是一个悲剧了。他的妈妈说得很对,这短短25年是值得感激的、美丽的25年。

1小时前
  • 瓦斯
  • 力荐

攀冰比攀岩更危险也更刺激,嬉皮的野外攀岩登山生活看起来自由又美好。但几部攀岩登山电影下来boys club的气氛却让我难受。Marc有着和Alex几乎一样的profile,生而不同,不容于主流,看起来尴尬却纯粹,最终在岩壁上找到自由,像许多白人怪男孩一样,拓展了人类体验的边界。但女人们在这样的故事里只有母亲和女友的角色,即使那个女友也攀岩。我需要女攀岩者的故事。最后RIP Marc。

1小时前
  • 百野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