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泰国剧泰国2020

主演:皮拉瓦·山坡提拉,张翊昕,普洛伊湘普·素帕莎,提娜丽·维拉瓦诺丹

导演:卡尼萨·坤宇

播放地址

 剧照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1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2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3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4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5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6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13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14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15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16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17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18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19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泰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1:01

详细剧情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翻拍自韩剧《Who Are You-学校2015》,糖妹(Natam)和王慧侦(Krist)主演。  在忍受了恶毒的欺凌之后,孤儿Mind试图自杀,希望摆脱她的问题。不可思议的是,她因失去所有记忆而生存下来,在承担米恩身份时醒来,开始新的生活。头脑和梅恩是没有更多的不同,当然,除了事实上,他们是同卵双胞胎。作为米恩生活,Mind有机会见到内特,一个年轻的游泳运动员,谁是米恩斯的密友,和Gunkan,一个调皮的帅哥在学校,后来来帮助她恢复她失去的记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揭开真相使她感到比她经历过的更多的痛苦。

 长篇影评

 1 ) 蝴蝶结&刺青

喜欢NANA.

不但是那个乖巧甜美温柔可人,脸上永远挂着可以融化掉一切不快的笑容,说每句话都像是在撒娇,刚刚从幸福美好的童话世界里走出来,还没尝过悲伤辛酸孤独及其它苦涩滋味的,小松奈奈.

更是随着奈奈的喜欢,渐渐喜欢上那个打扮另类外表极酷,从不对人笑也不多说一句废话,从不对人敞开心扉甚至只是多一点谈及自己,总是一身黑色,神情冷峻,好像刚从最冷的雪地里走出来可以将一切冻住,内心裹着巨痛却依然高傲而自信的追求着梦想而活的,大崎娜娜.

这个NANA,"看起来乖巧听话,其实只会给人添麻烦".永远着装精致.连做家务时系的洁白围裙都带着可爱漂亮的大大蝴蝶结.睡衣上总缀着美美的公主一样的蕾丝边.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女孩,喜欢用充满草莓图案的水杯,即使穿着尖尖的高跟鞋和正式的小白领装,还是像可爱的小女生.这应该是大多数女孩希望自己可以呈现出来的样子吧.如此的人见人爱.

那个NANA,却可以用捡来的废木钉出一张实用的餐桌,手臂上刻着爱人的形象,不是荷花,而是莲.不轻易落泪,只是在该哭泣的时候也并不压抑自己.在爱情到来之前,从没有尝过任何一种爱的滋味.所以可以把爱藏在心里,只是不表露.然而她发自内心的炽热情感,依然是会让被爱的人深深感动的.

爱情的模式,从来不会太多.或者苦尽甘来,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者先甜后苦,劳燕终纷飞.

有的爱情,看似一条大路可以走到尽头,却径直在不为人察觉的拐弯处,一头冲进了无法回头的死胡同.所以奈奈眼睁睁弄丢了自己一心相信是美好的爱情,却不质问,不责怨,不说话.只是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我不要了",以及必然的哭泣之后的一阵沉寂伤悲.因为说了不要了.就不必在伤心欲绝的境地里再失尽尊严费力去抢,去要一个可有可无的解释或一声抱歉了.爱情的真相和假相都在那一刻得以明白.

而另一种人,将自己连同一段刻铭心的爱情深深埋葬,如果没有如电影中那样神奇的机缘令它得以重遇重生,也就悄然被时光掩藏.而身处其中的人,或者继续沉重的回忆,或者某天拨云见日真的可以一笑而过重头再爱.反正,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选择后的人生里.虽然,我们的选择是如此有限.

NANA,其实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结语:人生,真的是,得一知已足矣.

 2 ) 比起娜娜,强大的其实是奈奈吧!

比起娜娜,强大的其实是奈奈吧!

柏邦妮

这还是第一次给杂志写漫画评论的文章。而且听说,是给比我年纪小上许多的小盆友看的。我有点犯难的是:我想比较现在的少女漫画和以往的少女漫画的不同,却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以往纯情得要死的少女漫画?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曾经铺天盖地都是这种漫画来着。而你们的起点,可能就是《NANA》了。请不要皱起眉头说:“啊,你这种老女人怎么懂得我们的青春是怎么回事?”想想矢泽爱大神是八十年代出道,如今已经四十多岁的大妈,依然可以浓烈的表达出时尚感和新鲜感和青春感,就权且忍耐吧。

《NANA》确实是少女漫画了不起的进步,证据是,我以为,《NANA》并不是一部描述爱情的少女漫画!《NANA》的副标题是《这个世界上另外一个我》。如果漫画也需要归纳主题的话,那么《NANA》的主题是两个女孩“向着黑暗的隧道尽头”摸索的心路,是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任性,关于分离,关于忠诚,关于性和爱……的百科全书。两个完全不同的女孩,完全不同的道路。并没有褒贬其中任何一个选择:矢泽大神流露出对女性的最大宽容。只要你喜欢,怎么生活都可以。也就是说,漫画的主角是“两个女性”,而不是“一对恋人”。过去的少女漫画里,除了女主角之外的女性,都是敌人。她会有层出不穷的狡诈情敌。而在《NANA》里,最使我感动的,恰恰不是所谓的爱情,而是娜娜和奈奈之间由衷的牵绊。是女人与女人结盟,结成强大的家庭,找到自己的居所。女人的自我肯定,不再依靠男人的爱来获得。

《NANA》的故事没那么纯情。所谓的道德感的东西也越来越稀薄。当然,不太有过去古典少女漫画那种忠贞伟大的爱情了,但是,却充满了愉快的轻松感觉。NANA们不再因为得不到一个男人绝望或者痛哭了。在以前的少女漫画里,女主角死心塌地的开始暗恋一个男孩子,然后就是刻意或者不刻意的以自己的“天真,毛躁,脆弱,可爱”,赢得男孩子的注意。主要任务是小鹿乱撞的等待。等待男孩子的告白:“我就喜欢现在的你!”她们在爱情中是非常被动的。如果被抛弃,她们就会死去活来的伤心。但是NANA们,再也不会任何一个男人而否定自己。

比起娜娜来,我其实更喜欢奈奈。娜娜是我们的女神,是我们的理想自我,她那么酷,那么强大,看起来冷漠而彪悍,其实内心暖热而温柔,而且独立又成熟。奈奈则是我们自己,充满了一切缺点,看似幼稚任性,看似永远是超龄少女,永远需要照顾,需要保护,需要被宠爱和呵护。她犹豫,散漫,相信瞬间的感觉,突然喜欢上,或者突然讨厌一个男人……生活下去的依据,不是理智和智慧,是冲动和直觉。但是继续读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我觉得娜娜并没有很大的榜样意义,她其实只是一个看起来很“大”的“小”女孩罢了。奈奈才是真正强大的那一个: 她其实也在慢慢学习,慢慢成长。学习忍耐寂寞,学习给出空间,学习在两个人的相处中真正成熟:既独立,又依附。性,不再一个男女关系确定的一个标准。她在不断地寻找,挑选,现实多了也坚强多了。她将一个男人当作另外一个男人的参照物,慢慢发现内心的真爱,男主角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好几个,一个群体……从而她的故事,变得比较类似一段时间里的历程。奈奈变成了真正的主体。

最厉害的是:奈奈并没有因此而不再天真烂漫了。更厉害的是,她的天真烂漫并不是装的!比起娜娜女王,奈奈才是让我仰望的那一个:了不起的洛丽塔们,你们太伟大了!

 3 ) 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

   这部电影有彦井俊二式唯美的日本雪景和我的dream house 707, 这些在我看完之后都变得不深刻, 现在的我, 心里想的是:有个闺蜜真好。
   我想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两个NANA, 一个是乖巧可爱,一个冷峻独立, 通常大部分都会被父母师长驯服成乖巧可爱型的,长大后,即便自己不骑泥反骨, 交了这类的朋友都会让父母担心,勿误交损友等教条肯定会嗡嗡嗡。。绕梁三日。
   在看奈奈要带娜娜回家的时候我就担心娜娜到他们家后会被奈奈的爸妈侧目, 还好,他们不像我爹我娘,如果菜菜子我交了这种朋友, 肯定被教训三天。
  所以菜菜子成了小菜老师,每天道貌岸然地误人子弟,很让长辈放心。菜菜子的闺蜜都是淑女, 家庭梦想多是嫁个有钱人,很踏实。
  但是啊, 我期待一个像娜娜那样的闺蜜,外表冷酷另类,内心清醒, 独立,有梦想,有坚持,要超越自己爱的男人,能把废弃的木材钉成一套餐桌椅,陪伴闺蜜度过失恋的低迷期。。。
  爸爸说不要期望别人能为你做什么,要想想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那我就不要期待闺蜜了, 自己立志成为像Nana这样的闺蜜。

 4 ) 从漫画到电影,从cosplay到动漫流:看日本电影中的动漫质感

  从漫画到电影,从cosplay到动漫流:看日本电影中的动漫质感

  文/不一定驴驴 2005年11月

  1、从cosplay、《NANA》时尚风潮谈起

  2005年的好莱坞,罗德里格斯极为虔诚地把弗兰克·米勒的黑色漫画《罪恶之城》送上了银幕,并以此名利双收。在日本,改编自当下最红少女漫画家矢泽爱同名漫画的《NANA》引爆票房。2005年影坛的话题之一--漫画改编电影的时尚。

  2003年,北村龙平《百人斩少女》的成功,给日本影坛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上户彩小姐横劈竖砍的刺客“安云”造型,比之《杀死比尔》中的乌玛新娘不遑多让,也让动漫发烧友们欢欣若狂。每况愈下的日本电影,籍此寻获了一条复活的甬路--cosplay(注①)。

  2004年松尾铃木的《恋之门》(羽生生纯 原画),更为直白坦率地以“cosplay”和“漫画同人志(注②)”为题材,美少年松田龙平、玩偶般的“卡哇依”少女酒井若菜,都是不可多得的cos人才。同年矢泽爱漫画改编的《下弦之月》,则由美型少男成宫宽贵和少男杀手栗山千明出镜(二人也曾出演《百人斩少女1&2》)。俊男帅女的粉墨cos秀,是这类电影成功的关键。

  松尾铃木在《恋之门》中直言不讳地表态:少男漫画是小孩子的专利;少女漫画才是今昔主流。《百人斩少女2》的败阙和最近《NANA》的空前火爆,则证实了松尾的谶言。改编自小山雄老式打斗漫画的《百人斩少女》,续篇在失去北村龙平那样一流的导演,余下的很OUT的少男漫画cos自然无人买帐。而《NANA》完全不同,甚受年轻女性观众追捧的它,纵令不具备真的电影魅力,只要在角色扮演方面下足工夫,同时保留原著里所向披靡的时尚前卫元素,成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继《下弦之月》的小试牛刀,矢泽爱当下最IN的《NANA》汇集了美型少男成宫宽贵、松田龙平、玉山铁二,及“被上帝保佑的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中岛美嘉、与观者共鸣的懵懂少女宫崎清,绝不啻一席官方的cosplay飨宴。庞克、视觉系摇滚、Vivienne Westwood的服装,失泽爱本人的拜物主义与偶像崇拜(俨然一本时尚“圣经”),化身为《NANA》主人公的崇拜行径(譬如主人公奈奈崇拜娜娜,娜娜崇拜“性手枪”),与观者对《NANA》的崇拜,达成了三位一体式的律动。电影版的推出,可谓把这股律动白热化了,原画中原本就忠于现实的服饰、音乐、美型少男等,得到了璀璨的、让人眼花缭乱却又合乎情理的现实诠释。目前《NANA》的票房已近四十亿日圆,超过了纯爱电影《电车男》,预计将成为今年度日本电影的卖座冠军。

  少女漫画电影cos票房节节胜利,而少男漫画电影化则一败涂地,与前者形成强烈反差。除《百人斩少女2》遭人诟病,近年来还有改编自藤子不二雄A漫画的《忍者小精灵》,饭田让治的《龙头》(望月峰太郎 原画)等让人大失所望的电影。少男漫画若想赢取票房,仿佛只有诉诸动画电影剧场版了。

  那么,少男漫画真的不适合改编为真人电影么?漫画改编电影难道仅是一场时髦的cosplay?纵令这个事实成立,少男漫画在日本影坛举足轻重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据笔者观察,少男漫画尽管匮乏成功电影化的典范,却委实对日本电影--尤其1990年代以后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新一代导演的动漫倾向

  日本电影,自打诞生就以其细腻质感和迟缓的节奏著称,这是它的最大特征。平缓迟钝的剪切、静谧闷默的画面,缺乏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缩短了银幕与现实的距离。沟口健二的那种“一个镜头主义”、全景镜头,小津安二郎的固定机位长镜头等,朴实自然的缓慢风格,构成了日本电影艺术的特征,即所谓日本的性格的体现。

  日本电影传统禀性的“慢性子”,在现代化的步伐中历经了两次自觉革新的“提速”。第一次发生在受欧洲新浪潮影响“日本新浪潮”(1960年代),第二次是1990年代以后。

  在冢本晋也的《铁男》中,主人公从脸部皮肤薅出一根铁屑,阳器变做螺旋钻,后脚跟儿生出喷气筒;行定勋的《Go》,杉原以一挡百、大闹篮球馆,暴走的他,更倏然失重似的一跃踏上了蓝天;渡边谦作的《血色之枪》,杀手叶山在千钧一发之际,呕出了二十年前吞噬的子弹……这些桥段,可以用超现实主义及黑色幽默的逻辑加以解释,然而,对深受动漫文化浸淫的观者和作者而言,却是心照不宣自然而然的情节。

  九O年代的电影创作者们,常常在电影创作中融会动漫的思维概念与趣味,有时是无意识的。少男漫画式的想像力、日式漫画的诙谐夸张,加剧了日本电影的节奏。这是日本当代电影--尤其新锐导演作品--的显著特色。

  当下日本新锐导演中名列首位的,非北村龙平莫属。这个二十几岁便踏上影坛的动作片导演,近年来受到了东宝公司的器重。从《百人斩少女》到“哥斯拉”的收山之作,其“王牌大导”的超级地位愈加巩固。生于1969年的北村龙平热衷动漫和电动游戏,这不仅体现在他电影题材的动漫倾向(八成以上的作品取材于少男漫画,为游戏《合金装备:孪蛇》客串拍摄短片),在其影像风格和意蕴上更可见端倪: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节奏流畅、要言不烦,注重形式造型美感,把格斗场面表现的“身临其境”是拿手好戏。其“身临其境”,即是指类似于电动游戏中玩家与机器的“互动性”。

  少男打斗漫画与格斗游戏,是北村取之不尽的素材。他影像中的格斗魅力不在格斗本身,而在于格斗前夕的奢华铺陈。他经常会选取森林的空地、山地斜坡、封闭的密室等作为战斗地点,尤为注重氛围的营造,对格斗场景、挑战者“对峙”的精心雕琢,显示了与通常动作片截然不同的趣味。

  与北村龙平想埒的,是大导演三池崇史。暴力cult的他,其实是个骨髓里透着动漫质感的异才。从《Dead Or Alive》到《杀手阿一》(山本英夫 原画),三池的cult才能在少男漫画的孕育中开花结果了。在原本是写实风格的《Dead Or AliveⅠ》末尾,两位主人公间的对决在骤然间变得超人荒诞化了,由肩扛火箭筒到“气功波”,少男漫画中的惯用情节在三池的改良下,意想不到地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此,三池影像早前的写实格调发生了动摇,他摆脱了黑帮片模式的羁绊,并最终由暴力片导演嬗变为日式cult片宗师。从《牛头》、《斑马人》(山田玲司 漫画)到最近的《妖怪大战争》(水木茂 原画),三池采用楚楚动人的、少男漫画式的“儿童”的视角,在跟自己艺术观趋于一致的虚构“动漫”情节中悲戚地揶揄现实。此外值得一提的,三池最重要作品《拜访者Q》女主角,是青林堂漫画家内田春菊。

  其他新锐导演,有擅拍悬念推理片、因《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佐藤文也 原画)而奠定其“堤式”迷幻影像的堤幸彦。恐怖片导演饭田让治,前文提到他把望月峰太郎名作搬上了银幕。从漫画家变为导演身份的石井隆,广告师出身的、彻头彻尾的“动漫主义者”石井克人(去年他推出了讲述“人妻”成为漫画家故事的《茶之味》),前文提到的《血色之枪》导演渡边谦作,以及最近有些复古倾向的行定勋等等,实在大有人在。

  除本土导演,亦有他国导演从日本漫画摄取养分。譬如近年蜚声遐迩的韩国导演朴赞旭那部赢得戛纳评委会奖的《老男孩》,便源自日本漫画。

  所谓电影中的“动漫质感”具体指什么呐?我们且来看今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之一的中国作家阿城对朴赞旭《亲切的今子》的评价。他说:“好的电影应该在于‘减法’,他(朴赞旭)做的是‘加法’。就像在西藏5000公尺上的高原,看上去反倒跟平原没什么差别。”

  这让我想起摄影与绘画的本质区别:摄影恍若一种“减法”,绘画类似于“加法”。朴赞旭的“加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约莫是电影中“动漫质感”的写照吧。

  3、漫画到电影:赋予灵魂

  日本电影与漫画的渊源,可追溯到早期的电影创作传统。

  沟口健二、伊丹万作、新藤兼人、市川昆、黑泽明……这几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影坛巨擘,在绘画方面亦有非凡才能。早年的日本电影在拍摄前,一般都由导演先绘制出每个分镜头的草图--被称之为“影画”的东西,再进行实拍。笔者曾有幸见识了稻垣浩、冈本喜八、伊丹十三的“影画”手稿(注③),其构图轮廓、人物神态与动作的设定,以及“透视”布景和“速度线(注④)”的应用,很难不让人联想日本漫画。难怪会有漫画家石井隆、内田春菊等人自信地跻身影坛执起导筒呐!

  漫画改编成电影时,正类似于那个“影画”的桥梁地基,起了电影草稿似的作用。漫画所具有的构图、角色对白、画面剪切等先天优势都是文字类初稿所无法比及的。

  岩崎昶曾在《日本电影史》中谈到日本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他认为:电影作者大抵是抱着自卑的心态,希望通过改编“高级的”文学作品来提到自己作品的艺术水准(注⑤)。更明确地说,即电影为低于文学一级的较通俗的艺术,据笔者观察,这种说法即便在今天仍是成立的。而今天与文学扮演着同样角色的漫画同电影的关系,恰跟文学与电影的关系相反,源于漫画的电影大抵是胜于漫画的价值。

  朴赞旭《老男孩》举世公认的成就,是最好的佐证,在日本国内,这样的事例更屡见不鲜--

  深作欣二的《大逃杀》,改编自高见广春的漫画,不论知名度抑或艺术价值,电影版都远在原著之上。漫画原作讲的是一个叫作“大东亚共和国”的国家如何强迫孩子们去杀人的故事。深作父子对原作做了大幅度的改动,将时空设定为未来的日本,政府以“治暴”的名义,将一个班的42名学生囚禁孤岛,命令他们自相残杀,最后幸存的一人是这场杀戮战的胜利者。这部影片其实是深作艺术世界的拓展与变奏,以漫画为蓝本,是深作与青少年直接对话的窗口。深作不乏陈酒新装地在其罕见暴力的背景下奏响一曲人性的美丽赞歌,拟定一个关于人类私欲、妒忌、背叛、与自相残杀的旷世预言,并以此影射出日本社会潜藏的危机。


  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同样脱胎自暴力漫画。三池为这个不堪入目的、充斥低俗肮脏趣味的芜秽品,嵌入了具有艺术张力的、三池式的Sadism与黑色媾和状的灵魂--以其意识流和荒诞夸张的手法,抹掉了人的道德良心的概念,籍施虐者与受虐狂之间病态的依存关系为轴,诱导出一座现代文明社会阴翳下的“魔兽都市”。即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蛰居着一只恶魔。盐田明彦反伦理道德的《月吟》,改编自喜国雅彦的漫画。盐田冠以朴实细腻的纪实镜头,谱写了一曲唯美哀矜的、亵渎青春与纯洁的masochism故事,游荡于天堂与地狱的缝隙,美丑之间仅系一线之差。这样的艺术魅力皆是原著漫画难以触及的高度。

  在日本独立电影、地下电影领域,漫画也是很抢手的影像素材。像青山真治和丰田利晃那种传统派技法的、拍摄“闷片”、匮乏动漫质感的电影作者,亦拍出过响当当的由漫画编改的电影。新生代独立导演奥原浩志去年拍了一部《乘坐蓝色的车》,改编自少女漫画,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比起时下《下弦之月》《NANA》等所谓主流电影的cos秀,至少要澄清的多。

  注①: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指穿着有关动漫人物服饰打扮成动漫人物的角色扮演。

  注②:指一群有着相同兴趣的人将各自创作的作品集结成册,不由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而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同好间流通者,均可称同人志。

  注③:出自纪录片《女税收官2拍摄花絮》:1988年周防正行导演。

  注④:漫画符号之一,是用来表现速度感的一种效果线。

  注⑤:《日本电影史》,第115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http://www.blogcn.com/User9/buyidinglvlv/index.html

 5 ) 灵魂里的另一个自己,说与你听

NANA。

这个名字,似乎就适合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女孩。她如此帅气孤傲,她如此甜腻可人。冷漠的,“我是娜娜”,干脆利落的日语发音不再多透露哪怕丝毫信息;卡哇依的,“嗨,我是奈奈”,粉嫩的齿音都听得见香喷喷的笑。

昨晚看完这部片子,感觉是很好的。可也有很多朋友说,完全找不到漫画里的感觉。情节似乎都还没铺开,就戛然而止。矢泽爱的漫画我没有看过,据说至今还在连载中。而还有一个喜欢视觉系的朋友则对两个演员相貌不满。抱怨娜娜太老,奈奈则太难看。呵。先入为主大概也不是好事。

而我依然觉得好。许是还没看过漫画原著的缘故。对日本当今流行的偶像亦无关注,所以没有偏见。

两个女孩,名字相同,年龄相仿,各自有各自的记忆和轨迹,在列车上偶然相遇,命运就这么纠结在一起了。两人之间的感情联系铺展延伸,节奏力度轻缓自然,不过不失。诸多情节脉络亦是在意料之中,总之,是可以放松下来看的电影,却并不缺少感动。

能够让人内心触动,不管力道如何,在我看来就是不错的电影了。也因此,这两个小时没有浪费。

许多女孩是会更喜欢娜娜的。无疑。影片开场第一个画面便给了她。穿透嗓音,金属装扮,摇滚精神,瞬即击中人心。而为何几乎所有的女孩,无论自己是何种style,内心深处都会对这种帅气洒脱的粗线条女孩怀有由衷的倾慕与向往,为什么,或许其实也没有什么为什么,女人就是如此,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结和情绪。

她是如此野性自由,意气骄傲,独立自我,简洁而势不可挡,青春激越的力量让人心惊。而孤独和伤口是流放的根源,一如狡黠锐利的幼兽,不动声色但气场强劲。超喜欢她烟熏黑的眉眼,利落短发,脖颈上皮带犹如兽环,黑色背心衬出线条完美的肩臂和坦然肆意的锁骨。以及淡漠的声音和如履薄冰的眼神。大崎娜娜,So cool。

如若我是奈奈,亦会欣喜而好奇地将她细细查看,在她蜷在地板上听着音乐入睡的时候。

然而娜娜对于奈奈的宠爱亦是显而易见的。她叫她小八,如同宠物狗一般的昵称。她和她是如此不同。她倾听她,帮她出头,给她抚慰,与她分享最高兴的事情,得意的时候,也亲昵地吻她,到最后,也给她惊喜。毕竟都还很年轻,而无论各自的背景道路如何相悖,心地依旧纯真清澈,渴望关怀和感情,也愿意为喜欢的人付出,还有足够心灵相通惺惺相惜的可能。如果有隐匿、逃避和拒绝,那也只是因为,逆乱的,不过只是性情。但若是年纪再往后推三年、五年甚或十年呢?天知道,至少现在,我就很烦那些缀满蕾丝蝴蝶结的草莓女人,似乎怎么也长不大,似乎要被人一直保护到八十岁,亦舒说,怎么可以还这么天真,无耻。

又或许,只因为还不是那个灵魂里的另一个自己。

也曾经向朋友说起分别对于男人和女人的态度和感情。女人和女人之间,很多感觉暧昧难明。至少我是如此。对于女人,通常我会持有更为严密的试探和警戒,许多细节均会以更为敏锐的触觉小心翼翼,与男人相处反倒会放松心机;然而,一旦某个女人走进我的世界和生活甚至生命,我会投放倾注更多的关怀和感情,比对男人深刻持久得多。为什么,其实也没什么为什么。那种比友情更深切一些的爱,何其之好。是会深入到生命曲折幽暗的内核,带来无法言明的力与光。

双生花。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活着灵魂里的另一个自己。

 6 ) 《Nana》:虚妄的摇滚梦想和骨子里的恶俗爱情

文章作者:火神纪

是谁曾经告诉过我。摇滚应该是灰色,黑色,沉重,甚至死亡。我不记得了。
    是谁曾经告诉过我。这部电影描绘的是摇滚音乐以及地下乐队的电影。我不记得了。
  
    电影里有几首歌,听着怎么也无法让我认同这是描绘摇滚音乐的电影。
    莫非只是为了粉饰太平,在日本的摇滚音乐居然是大行其道的,看起来他们的摇滚可要比我们滋润得多了。
    莫非是因为那几句看起牛B而其实俗不可耐的唱词,日本的摇滚音乐莫非真的已经堕落成电影里所描绘的那种落魄。
  
    其实我只是想说,摇滚音乐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可以用那种高亢的曲调串上几句写意的歌词再加几个类似“臭水洼”之类的陋词鄙语就真的成了摇滚音乐。
    其实我还想说,摇滚乐队并不是留个看起异型的发型或者化个带点颓废或者多少有点惊世骇俗的妆就真的成了摇滚音乐人。
    在我看来,这似乎更像是一部打着摇滚的旗号而高唱流行歌曲的伪摇滚题材电影。可是其实有多少人会去真正关心这部电影里讲叙的到底是不是摇滚,也许这更像是一部讲叙爱情或者友情的电影,而不是摇滚题材的电影。或者说,摇滚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噱头罢了,说到底这依旧只是想借着摇滚而走向特定群体的电影。
    也许原著的漫画会更好看一些。我想,毕竟那些音符上的东西无法用很直观的方法在平面的画纸上表现出来,于是,说是摇滚,也许也就真的成了摇滚了。
    既然只是噱头的话,或者就真的把其当是噱头吧。抛开这一点不说,其实这部电影还是挺不错的。不着边际的爱情作为虚线而围绕着表层的友情来表述,可是真正要表述的依旧还是作为虚线的爱情。
  
    女主角Nana。娜娜。
    浓郁得化不开的沉重,甚至是忧伤。这黑色的重得已经凹进去的眼影以及带着点苍白的粉底和艳丽得快要滴血的唇。这样的妆至少可以让人有一种忧伤的错觉。至少可以这样感觉,这个女子的确是忧伤地活着的。
    微微上翘的嘴角以及尖削的下巴。似乎是在宣扬着这个微弱的女子不死的梦和倔强的疲惫,还有困苦不安的生活。
    前方。进取;也许除了进取之外就一无所有了。
    点一根烟,永远漠然的眼睛里永远疲惫以及空白。淡漠得可以连周围的空气也跟着开始弥散出一种死寂的灰白。淡然的双眼,还有一个看似坚定的信念,以及一个苍白的脸庞。之外,似乎已经一无所有了。
  
    还有另一个女主角也叫Nana。奈奈。
    阳光,温馨,可爱而唠叨。喜欢漂亮的商店和呆在家里煮饭洗耳恭听被单以及等心爱的男人回家。
    男人问她,你从乡下来东京就只是为了做一个家庭主妇吗;她只会傻傻地回答说,这一切都只是为你而做的。
    因为长得可爱而被不景气的老板雇用一个月后再被辞退,因此站在滂沱的雨中哭泣地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出现的安慰。因为突然见到心仪的偶像而惊惶失措得落泪的女子。
  
    同样叫Nana的同年女子,两个性格处于两种极端的女子,在奔往东京的列车上相遇。一个去追求她挚爱的歌唱事业,一个去追寻心爱的男人。
    同路。不同途。事业。或者爱情。
    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个女人往同一个方向奔走;追求两种彻底不同的东西。
  
    《Nana》。这部电影里的东京被设置成了一个梦想的所在,或者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只是不同的人看起来不尽相同罢了。而Nana,在我看来更像是同一个人的两个极端性格被设置成两个人,在某种机缘下碰到了一起。于是又成了一个人。
    我在想,这部电影之所以成功的最大一个因素也许也在于此。任何人都是多种性格的综合体,而所有的性格中最突出的部分会成为我们的主体性格。有时候我们会幻想,当我们的一种性格遇上另一种性格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们这方面的欲望。如果Nana只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也许这部电影就没什么看头了。然而有了娜娜,还有一个奈奈。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人格分裂的童话版及终极版本。
    性格迥异到了极端的两个同年同名的女子。相遇。东京,同样的一个地方的两种梦想。碰撞,或者相互相承。我在我的这种假想里欲罢不能地沉迷。如果仅仅是娜娜和奈奈的故事的话,这部电影也许不再那么迷人了。
  
    很多时候总是用奈奈的身份来旁白,这的确很适合这个人物。爱唠叨以及爱幻想的小女人适合在任何时候在心里发表任何想法。而娜娜,总是用一种漠然的表情在镜头里荡来荡去。奈奈表述的总是关于娜娜的事。
    破碎家庭。或者是一个温馨的小屋。自力更生。或者是彻底没有主见和依赖。
    Nana是这部电影里的两个女子。只是因为有了处处的对比反衬和时时的相互扶持,让这部电影在人物设置上来说已经接近于经典的高度了,就算情节设置上是那种常见的恶俗爱情故事。
    当友情成了表象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似乎只是为了所谓的爱情而努力扎挣。如果掐掉最后的十五分钟的话,我会以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可是最后的十五分钟实在太让我失望了。
    当娜娜终于接受本城莲之后。并非我不相信电影里所讲述的爱情。只是娜娜接受本城莲的时候,看起来跟接受施舍没什么分别。纵然被冠上了类似于理智崩溃的堂皇之名,可是依旧让我大倒胃口。
    两年前当本城莲舍弃了乐队和爱情奔往东京的时候,在我看来这样的所谓爱情已经彻底死去了。娜娜作为一个坚强的女人典型,要超过本城莲的音乐事业的决心没有半点值得置疑。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坚强的人,最后却在热烈的拥抱里安然地接受了本来应该已经逝去的爱情。在我看来这跟急转直下没有什么区别。
    理智破产而逝去的情感死灰复燃。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当初可以因为不想生孩子而要歌唱事业而和本城莲分道扬镳。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当初可以自己留在乡下坚持自己挚爱的音乐而放弃自己同样挚爱的男人。这一点没有任何可信度。
    也许可以说,是和奈奈在一起的生活改变了她么。如果坚持用这样的观点的话,也许可以说,我被这部电影彻底地俘虏了。奈何我没有办法真的这样认同。
    我总觉得,这样的安排无非是制作方给出的最恶俗的讨好群众的美丽馅饼罢了。我总想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故事都必须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来粉饰太平呢。是不是我们已经习惯地接受那些看似美好的结局,于是制作电影的人们也就习惯于给所有的电影安上一个看似美好的结局呢。
  
    也许我不是一个很安分的人,所以我会在鸡蛋里挑骨头地祈盼娜娜和本城莲成功地分手,然后我还有一个无须电影说明的祈盼,就是娜娜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她自己的梦想而超越了本城莲。可是这样的结局也许没有把我的祈盼彻底的打碎,只是我似乎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变成了奈奈的娜娜了。在本城莲开完演唱会之后回来给他端上一碗饭说,这是专门为你而做的。
    也许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女人面对情感的时候似乎没有办法可以彻底的理智。可是至少娜娜的出现似乎曾经给过我某种希望,毕竟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女人的话,也许我会寄盼于她。然而现在明白了,这只是一个假定的希望,当这个假定的希望被突然打破的时候,我终于开始愤愤不平以至于开始不停地叨叨念起来了。
  
    奈奈是个小鸟依人的角色。她的情场失意看起来颇有点可惜,或者说是遇人不淑。娜娜最后和本城莲被奈奈撮合,也许正是电影刻意制造出来的错位思索吧。
    一个本来就应该被呵护的女人没有能够在东京找到她的爱情。一个本来只想在东京发展歌唱事业的女人都突然间成了幸福的小女人。错位,彻底的错位。
    娜娜手臂上的莲花本来还在哀怨地绽放,电影的最后显得多少有点妖艳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镜头剪接。回忆和现实被错乱地安排在那些段落镜头里。北方的雪和东京的雨,这一切看起来都很漂亮。电影最后的镜头朝着一个满是阳光的窗口,电影里应该是一个满是希望的朝阳,我却看到了一个没落的夕阳。
    电影之后,阳光明媚。
    在我的电影之后,看起来似乎更多的是死寂和阴暗。
  
    这部电影给了我太多的假象式的希望。于是过多的希望过后随之而来的就只能是越来越沉重的失望了。娜娜是所有人的希望,包括她的新乐队以及奈奈的梦。可是在我看来,娜娜已经不再是希望了。
    爱情会让她越来越疲软了。
  
    本城莲说过,等到退休以后会带着娜娜回到他最初被遗弃的那个旧仓库里抱着她一起老去。坐在浴缸里的娜娜显得比奈奈还更软弱一些。当她老去的时候,她会跟着本城莲一起回到他们最初离开的地方。我想,或者不用等到她老去。
    我曾经想过,这部电影最终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可是我越想越迷糊了。逐梦,却错位地找到梦以外的另一些东西。那么所谓的梦究竟是什么呢。
    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在镜头之外,冷眼旁观,我一无所有。而所谓的摇滚,音乐,梦想,都是这部电影用来掩埋爱情本身这个已经泛滥主题的包装模式罢了。
    其实这部电影不关梦想,不关友情。只关风月罢了。不管是娜娜还是奈奈,女人,终究只是找一个可靠的男人而后在厨房里度过漫漫余生而已。这就是这部电影骨子里的大男人主义。在我看来,本城莲实在只是一个小白脸罢了,就算已经功成名就。
    娜娜、奈奈;Nana。其实都是女人中的一个符号罢了。或者说只是电影里表达这种大男人主义的一个镜头符号罢了。
  
    朋友曾经在半夜四点在外地发信息给我吐血推荐的电影,我说半夜四点的吐血推荐,一定很吐血。那时候看了朋友介绍的那部电影之后的感觉跟这一部感觉差不多。
    除了剪接上给了我少许惊喜之外,这部电影,我不想再说其它了。玩摇滚的女人也依旧是女人,爱情永远是不二的良药。郁闷。

 短评

想要里面的道具!据说拍电影的时候矢泽爱还把Vivian Westwood的限量版戒指给中岛美嘉了!!!我这口水啊

6分钟前
  • 防霾专用三层悠
  • 还行

莲 长的太丑

9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娜娜酷,奈奈嗲。娜娜外表冷如冰,内里是团火;奈奈柔情似水,内心纯洁如月光。让章司和莲都闪开,祝娜娜和奈奈在一起。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喜欢宫崎あおい甜美的样子,很忠实于原著,背景道具服装等等都力求完美。

18分钟前
  • 初初子
  • 推荐

刷着烟熏的中岛美嘉,就是我容易被吸引的型

22分钟前
  • 几点小土
  • 力荐

忍不住吐槽下,松田龙平长得好像孙楠啊。。健一演不羁的骚年演得开心吗。。

26分钟前
  • 塌塌
  • 推荐

喜欢美嘉,她真瘦。

30分钟前
  • 结球
  • 力荐

跟漫画差太远了,真一的扮演者很幻灭~

35分钟前
  • 毛利
  • 较差

她们在707室生根发芽,并肩趟过这个无比乖张而骄傲的青春。那些留在那年707室里的记忆依旧只是属于两个人的小秘密,留给她们彼此呼唤的一样的名字:NANA——永不消失的羁绊;或许再过多年之后,奈奈一个人顺着河边慢慢散步着,忽然听到身后熟悉的声音唤“阿八”,猛的回头看去,什么没有。

36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这部日本片子,竟然没嫌慢。不管是干什么的,感情有时候就是单纯直接而简单的。是吧。每个人心里的孩子啊…… nana最后说:“不可以了。不能像从前那样一起生活。我也有我的执着。但偶尔这样见面也很好,可以互相拥抱和谈天。然后不觉间变老了,执着和虚荣都没有了,又不爱唱歌了,我也可以与你回去那老家。”

39分钟前
  • 鸳鸯
  • 推荐

改编得不错,音乐赞。就是演员太雷了

41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选角很重要,真心的~假如不是中岛美嘉这片估计就毁了。不过故事还是太理想化了一点,怎么才能拥有爱而又不改变自己的自尊和轨迹呢?大概只存活在漫画里吧。

46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莲太让人失望,太难看了啊。。。。

47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很好看的电影,中毒一样喜欢两个nana--奈奈和娜娜。性格完全是南北两极的女孩子,都极致可爱,并没有特别波折的故事发生,最爱渗透式的表达方式,是关于女人的友谊并不是讲宿命的电影,娜娜像极了sd娃娃,奈奈到像是梁静如和李心洁的混合体,不会点评,喜欢就是了,邓格里格隆迪东,大家都看看吧。

48分钟前
  • 金豌豆
  • 力荐

真的就是原著中的娜娜,每次音乐一响起,脑海中都是那个拿着麦尽情唱歌的女孩,深色的嘴唇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善良温柔的孩子。

53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推荐

中岛美嘉好帅啊!!有她在身边,哪里还需要男朋友呢??

5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中岛美嘉的声音在里面是个巨大的亮点 短发女生很有爱

56分钟前
  • スダミルク🥛
  • 推荐

很多人心里的NANA就是MIKA这个样子的

5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宫崎葵居然不是生下来就是性冷淡脸!松田龙平倒一直是

59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最赞的是漫画作者和导演清晰的定位,两个迥异的女孩结伴,继续过着迥异的人生,但创作者并未站在制高点对这些选择做出倾向性的评判,这或许就是对女性的宽容,只要活出自己,怎样活都好。

1小时前
  • 喻鸣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