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交通

综艺大陆2005

主演:谭乔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谭谈交通 剧照 NO.1谭谈交通 剧照 NO.2谭谈交通 剧照 NO.3谭谈交通 剧照 NO.4谭谈交通 剧照 NO.5谭谈交通 剧照 NO.6谭谈交通 剧照 NO.13谭谈交通 剧照 NO.14谭谈交通 剧照 NO.15谭谈交通 剧照 NO.16谭谈交通 剧照 NO.17谭谈交通 剧照 NO.18谭谈交通 剧照 NO.19谭谈交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16:03

详细剧情

  成都本土一档寓教于乐的交通警示类节目。因为其贴近大众的节目特色和诙谐幽默的主持特点,赢得了成都市民的一致好评。其中很多期经典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转载。受到了热烈的关注。一个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警察,《谭谈交通》令谭乔成为成都最有影响力的交警!而谭乔则让交通法规变得生动有趣,清晰可触。

 长篇影评

 1 ) 支持谭sir

谭sir上热搜了,又勾起了对谭谈交通的回忆,这个节目在成都应该是无人不晓吧。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魔力,这不过是成都电视台,红绿灯节目里面的一个小章节。没有广告,没有宣传,每天几分钟,却把大家都迷住了。成都人不会刻意蹲守播放时间,只是到了晚饭时间,就觉得少了一道下饭菜,立马跳台到谭谈交通。我也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它,从来没人安利,只不过是调台刚好看到,就开始喜欢上了。谭sir退出节目时,心里还很惋惜,这么多年的忠实观众,在成都街道上都希望能遇到他,哪怕被罚款。戴上警帽的谭sir,佝偻着背,说着不普通的普通话,这么多年,在我心中永远那么风趣幽默,高大伟岸。他的同理心让节目真实动容,打动着无数观众。谭sir加油,如果当年你能让我出镜,此刻也能助你一臂之力,告上一状。谢谢你带给我们的正能量,也谢谢那么多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主角们。希望我们都能面对逆境时,迎着阳光,笑着面对。

 2 ) 所有春晚小品都输给《谭谈交通》

作者: pASslosS

最近《谭谈交通》的一个选段重现江湖,点击率惊人,一夜爆红。

这早已不是这档节目第一次翻红,从它被上传至各个网站的视频点击量看,再火个十次八次都不成问题。毕竟对于多数网友而言,如果想要快乐,点开大合集敞开捞就是了。

说到《谭谈交通》,这是成都电视台一档于2005年开播的交通普法节目,因为有了些许年头,很多视频的质量都不太好。

这档节目被插在新闻节目中播放,核心目的是为了宣传《道路安全基本法》,规范交通,保障人身安全。所以谭警官每天的工作就是追人追车,以亲切的问候挽救打工人“摇摇欲坠”的生命。

在《谭谈交通》海洋般的视频资料中,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潦草侧面,他们有股子憨劲儿,干活不惜力,违反交通规定多是因为不熟知,有时甚至是牺牲了个人安全的莽撞行径。有的司机看见警车吓得弃车逃跑,有的人连车带老婆全抛在路边,一头扎进小树林逃往另一个星球,顺便把谭警官一起拐丢。

但更多的人还是停靠在马路牙子上等待后续,偶尔能碰见这种下不来车的师徒俩,边开车边捏着电线,人车合一,废品变飞机。

在观看很多选段之后,我发现在我的评价体系中,《谭谈交通》已经成了高质量的喜剧片。

原因很简单,很多粗制滥造的喜剧片仍在以空洞的夸张手法挑动观众神经,但《谭谈交通》却很真,它是取自现实生活的、鲜活的喜剧结晶。

无论是天抛的包袱还是硬凹的梗,都能一转正经画风变成爆笑小剧场。

人民群众有一张特立独行的嘴,谭警官有一对天马行空的耳朵,过招几个回合就没有靠拢过的时候。

这其中最耀眼的便是谐音梗,不是王建国那种生拉硬拽的尬梗,而是不同方言碰撞出来的火花。引渡听成印度,防火听成放火,卖膜听成卖萌,蛇形听成色情,投(放)自行车听成偷自行车,碰见一点儿都听不懂的方言,只能让中国人给中国人当翻译……

多数时候人民群众说话不那么严谨,主谓宾经常前后颠倒,以至于谭警官与各种动物之间暧昧不清,比如,猪。 谭警官曾与一位伶牙俐齿的大姐现场battle,堪称乡野版《奇葩说》。那时大姐侧驮了一张巨大的破床在车道上奔驰,用来改善自己的城中生活。

在被谭警官拦下后,敏锐的大姐觉察到了四溢的阴气,根据过往生活经验,大姐先发制人叫价50块,直称“你拦我下来就是看上了我的床”。

谭警官解释车辆左右负重不均衡容易发生危险,大姐对此并不认同,她说自己前后左右都能搭东西,还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赶猪,而且谭警官的站位就是“猪の花道”。

不仅如此,谭警官还能灵活运用各种二次元知识。

他拦下过不止一辆脏到看不清车牌的车,称自己是交警里的柯南,说司机是金田一,他们要互相协助破解一个谜题——为啥他会被拦下。

而在看到另一车窗上的猪形logo后,谭警官把闯红灯的司机比作愤怒的小鸟,把遵纪守法的人比作捣蛋猪,他教育司机,愤怒的小鸟不能被捣蛋猪嘲笑。

《谭谈交通》著名角色气球哥,爱唱歌,曾经做过买卖,干啥都走歪门邪道。先是卖歪烟歪酒搞黄了铺子,然后蹬歪三轮也被罚得不轻,现在卖气球,摸良心说自己卖的是环保材质,这次绝对不歪。

被拦下之后,他拉起谭警官的手就是一段《两只蝴蝶》。

还了解各种歪八卦……

因为上了这档节目,气球哥成了红人,他卖的气球也更多了,从喜羊羊和灰太狼变成了巨型海豚。再次偶遇谭警官时,他唱起了《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千年等一回》。谭警官叫他闭嘴,他偏不闭嘴。

要说中华功夫,腰马合一的河南郑师傅首屈一指,他坐在一堆啤酒瓶子上,颇有功夫之王的排面。在谭警官的鼓舞下,郑师傅给自己来了个过肩摔。

混江湖总有失手的时候,但大哥确实会摆几招,再混几年就是范德彪成都分彪。

马路上文化人也不少。

有一位边开车边看书的大哥可谓学界泰斗,被拦下来之后,谭警官发现他看的是涩情论文《诱发一夜情的四大心理根源》,一时间不知道大哥是要亲自试水还是遁入空门。

一位没有穿上衣的害羞男子,全程用粉色小毛巾挡住上半身接受问询,其娇羞行为激起了谭警官的好胜心。

听到对方说“卖萌”,谭警官认为自己才是专业的,不过仔细听完之后才发现男子说的是卖膜。

有时候交通节目也会搞成《相亲进行时》。

谭警官:“徒弟你愿不愿意你师父平平安安?” 徒弟:“我愿意。” 谭警官:“你愿不愿意你徒弟平安安全?” 师傅:“我愿意。” 谭警官:“都愿意是吧,那你可以亲你师傅了。”

随后师徒二人双双娇羞,不仅对着镜头给自家橱柜品牌打广告,还想要片酬。

不过要说名场面,绝对是下面这位二仙桥和成华大道的总舵主。

大爷大喘气堪称一绝。他拖着很长的货物在快车道里奔驰,被拦下后发生了这么一段迷之对话。

“你该走哪儿啊?”(意思是不能走快车道) “到二仙桥。”“到什么二仙桥,我是说你该走哪根道儿?” “走成华大道。” “什么成华大道,你车子能拉吗?”(意思是拉多了) “只能拉一点点。” “我是问能不能拉?” “只能拉一点点,不能拉多了。” “我是问你这个车能不能走?” “能走,到二仙桥。”

除了百看不厌的高能集锦,有时《谭谈交通》也会冷不防让人鼻头一酸。几乎每个被拦下的人都有苦衷,有时他们会选择讲出自己的故事。

一位戴着女士眼镜的拉风大爷,拉着七八百斤的木材,木材上坐着一名男子和一条狗。被拦下之后,大爷说是原来的眼镜被木材压坏了,这才赶紧买了个新的,没看清是不是女款。

谭警官仔细一问才知道,大爷今年69岁了,爸爸死了十一年,妈妈死了二十多年,老婆因为难产也在十一年前和没出生的孩子一起离开了。

谭警官问他还有没有其它亲人,他指了指车上的弟弟和狗。

节目镜头下的这些人都很单纯,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拿气球哥来说,他说的这段话略显滑稽,但又有点暖心。

如果把《谭谈交通》当作一系列喜剧短片来看,它其实完美证实了那句老生常谈的“喜剧的背后是悲剧”。毫无疑问,它具备现下许多糟烂喜剧片最缺乏的真诚。

谭警官看似吹毛求疵却不刻薄,他不以伤害和侮辱的方式创造笑点,普及法律当然是落脚点,但教化并不是目的。

而且,这个节目之所以这么好看,不只因为碰见难以沟通的奇人异士让观众猎奇,而是把你按住,用谈话向“无意义”猛踩油门。

《谭谈交通》的每期节目都围绕着“聊”。谭警官本身侃功十级,能把没的聊成有的,所谓的“梗”都是因为交流障碍带来的,但他并不会因为没得聊而放弃沟通。

就像这一段,谭警官问司机为什么闯红灯,司机说:“因为我开车时心里装着事儿。”

这样的谈话在现实生活中太少了,少到甚至会让我们感动。情感丰富的《谭谈交通》总有着最好的喜剧片的样子,因为它真的在尝试着“去懂每个人”。

 3 ) 十二年蝉联沙雕冠军,你没看过真的是可惜了

最近好多宝宝在家憋出膘了。 没事!看完这档节目,立马让你八块腹肌上身。 腹肌怎么来? 笑出来的! 哈哈哈,不信?不信你就看看嘛—— 《谭谈交通》(2007-至今)

这档节目,是一档交通法规科普类节目。 主持人的形象,就是上面这样的。 人民警察,又是交通法规,肯定是档伟光正的节目了对不对? 错! 咱们随便拿一期来体会下。 话说节目组每次都是在街上转悠,看到交通违反的车辆,就拦下来教育车主。 这一次,谭警官看到前面有几个沙发在移动。

于是,就把运沙发的吕老板劝停下来。 常规节目,肯定就是交警一顿劝导,说违反哪条哪条法规,车主认错,节目结束。 可谭警官让吕老板把沙发卸下来,然后就把二手沙发当街一摆,开始了一档高端访谈节目(还配了央视BGM)。

吕老板也毫不含糊,翘着职业感十足的二郎腿,开始应答谭警官的问题—— 今天你为什么开个电动自行车,运送这么多的二手沙发?

只见吕老板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从哥本哈根会议,聊到了全球环保问题。

再到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调皮的小编,还在字幕上加上了“哥本哈根分会场”

偶尔,还会有一个路过的老奶奶围观下俩人的会(zi)议(hai)现场。

接着,吕老板又通过金融危机、宽松货币政策、房价,联系到了自己的二手业务上。

进行了几轮磋商之后,吕老板聊得是嗨到飞起。 谭警官也终于想起来自己是来做交通栏目的了,立马话锋一转,开始起了普法教育。

嗯,你不要怀疑,这档节目的常态,就是如此。 而且,一做就是12年了。 到目前为止,派爷还没看到哪档栏目,可以在沙雕领域,超越它的。 出镜的,不仅是各路交通违法人员。 他们的另一重身份,也是高度一致—— 逻辑鬼才。 比如这位大爷,开个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飞奔,还违规挂载。 谭警官拦下来质问他—— 你该走哪儿?

结果大爷回答,到二仙桥。

谭警官三脸懵逼,换了一种问法。 我是说你该走哪条道?

大爷继续神回复,走成华大道。

谭警官被这个大爷绕得是一脸无可奈何。 但看看大爷的表情,仿佛是在嗔怪这个警察,怎么人话都听不懂?

绕了半天,才算让大爷明白了。 你这个车,不应该走机动车道。

再说接下来这位大姐,也是电动车拖了个床,在街上蛇皮走位。 然后谭警官上去拦下来了,问她这个床怎么回事。

大姐说了一堆困难之后,就说这个床就给你了吧。

谭警官想正好让你把床卸下来,就让大姐赶紧取下来。 结果大姐话锋一转,说你要床是吧?那先给五十块钱。

谭警官一脸委屈,大姐继续穷追不舍。 你大街上把我拦下来,不就是看上了我这张床么? 赶紧拿钱!

谭警官急忙辩解,我不是要你这个床。 大姐立马接上,你不找我要床,你找我么?

老谭连忙摆手说,不找你不找你。 大姐跟着续上。 啊?你不找我是吧?那我走了啊。

除了逻辑鬼才,节目里也有不少旷世奇葩。 有看到谭警官,就把助动车一丢就跑了的。

关键,还把自己老婆给扔下了。

搞得谭警官还以为这个不是亲生老婆,还问了半天。

最后跑远了,警官只能劝导女方。 他这个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女方立马面带微笑地回怼。 他又不是和尚。

还有下面这位,手拿一堆气球在快车道上跑。

被抓住后,还说是谭警官粉丝。 以前没看到他们抓到过卖气球的,所以今天是第一次。 是缘分。

要送个喜洋洋灰太狼给他,表示对他的爱。

说到爱情,俩人不仅唱起了《爱情买卖》。

气球哥还自曝自己太穷被离婚的往事。 谭警官想开导他,拿谢霆锋张柏芝两对的感情来劝他。 就问他认识不认识张柏芝,气球哥就说—— 认识认识! 不就是陈冠希 陈老师拍的那个么?

还有一个头铁的,看到谭警官问他要驾照。 直接说人是假警察,还打了110报警。

结果110一来,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了。

还有葬爱家族顶着杀马特发型,现场给谭警官普及发型知识的。

还有一个河南小哥前脚说自己腰马合一。

然后直接一个跟头栽柏油路上的。

还有这个没穿衣服的货车司机,直接拿个粉红色抱枕挡着。

当谭警官问这个是不是喜羊羊时,还纠正说这个是美羊羊的。

围观路人也会偶尔冒出一个醉汉,出来抢戏。

最牛X的,还是接下来这群打广告的。 因为开了个只能用手按着才能启动的电动车。

车后座还是拿木板钉起来的。

可小哥没放过这个机会,说地板就要买他们家的,国产的贝斯特橱柜。 质量就是好。 这个车钉了这块板,两个人250斤坐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还有这个卖苏打水的。 说喝了包治百病,还死活要送谭警官几瓶。

乍看之下,谭警官每次都会被人带得离题十万里。 偶尔还有戏精附体,或者唱几个歌的。 不过,沙雕只是表象。 一个本来应该义正言辞的警察,突然用这么一种接地气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而且,编导们也不会回避一些他被误解、被强词夺理、被粉丝围观的内容。 他就像一个倾听者,先不管三七二十一,耐心地听那些违法者讲完自己的,甚至陪着他们继续表演,最后再切回到严肃的交通违法问题上来。 这样的教育和接受过程,反而会让他们印象深刻。

其实好多法规,不是大家不爱听。 而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法,去输送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谭谈交通》,就会让大家在看相声小品一样的氛围中,把这些规章制度,给记在了脑海里。 同时,也会担心自己可能上了这档知名的节目,被大家取笑。 因此,对交通法规,有所忌惮。 派爷希望,下一个十二年,能看到更多的谭警官,在全国的大街上,跟人聊天。

 4 ) 我正在努力着

周六看了一下午的《谭谈交通》,昨天又从下午5点看到快接近晚上12点,好家伙,自己追剧追番都从来没有这么狂热过,可见这就是的“经典老番”的魅力吧。这档节目不仅在四川人民、成都人民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全国人民甚至“全球华语区人民”即使没来过成都都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在这档宣传交通安全普及守法知识的交通栏目里,成都老交警谭sir以他风(sao)趣(hua)幽(lian)默(pian)的主持风格和平易近人的温情执法(对视交通安全为儿戏漠视他人生命安全的人除外)以及点睛之笔的主题升华把节目效果拉得满满,吸粉无数,成为中老年妇女之友,“成都形象大使”,人民心中的偶像!当然,一个受欢迎的节目不仅得有优秀的主持,还要有让人记忆深刻的“嘉宾”。在谭sir的执法镜头下,大多数呈现的是文化教育程度低,交通安全意识低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刚开始看这些视频都是奔这搞笑和沙雕去的,上身裸露嫌安全带“勒得咪咪痛”而不系安全带的司机、“腰马合一”坐在摇摇晃晃啤酒箱子上下车就“打脸”的“练家子”、边骑电瓶车边看书研究“一夜情”的“好奇心大叔”,当然还有“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的二仙桥大爷和他侄子以及来自他“谭警官好变态啊”的梗…这些没有舞台剧本来自普通民众最生活化的写照,诙谐又带点狡黠的让人笑出鹅叫的对话采访难道不比春晚小品好看一百倍?当然,说笑归说笑,这个节目的宗旨和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意义是深入人心得到广大网友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点赞。谭sir对待大多数违反交规情节不算太重的大都温和以劝耐心教育,温柔幽默中散发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人文关怀,理解鼓励而不仅仅只是冷冰冰的斥责罚款,对生活困难的一些人甚至还给予一些物质帮助;而他对于那些开大车抢时间闯红灯、开豪车飙车,不顾他人生命安全,漠视他人生命的那些人毫无情面狠狠地批评严肃地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又让人拍手称快!我真的很喜欢《谭谈交通》这个节目,它记录了很多平凡生活的小人物,一天拉千百来斤货物的搬运工大姐,乐观直爽,觉得自己还年轻,能用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价值,养活一家人不给国家添麻烦;各种工都打过,老婆跟别人跑了,依然靠卖气球热爱唱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气球哥;还有父母兄弟妻子孩子都不幸离世还依然和智力残疾的弟弟相依为命对谭警官说“向前看”的“福贵大爷”…他们是中国最普遍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缩影和写照,也有着中国劳动人民最普遍的特质,不屈从命运,自立自强,乐观朴实。引用一路很喜欢的话“也许在面对命运的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如果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我们就去改变活着的态度。” 谢谢谭sir,谢谢可爱的叔叔嬢嬢大爷大妈所有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人!我正在努力着!

 5 ) 名梗不断,泪目不止

怎么去二仙桥?

如果你脱口而出“成华大道”,那今天要聊的话题,你肯定看得懂。

对,咱们这就来说说普法之光、交警滴神、鬼畜区常客、二仙桥唯一扛把子:

谭sir和他的《谭谈交通》

开讲前要先说一下,《谭谈交通》并非一档独立节目,而是成都台《红绿灯》节目中的一个室外板块。

内容主要是谭sir带人出警维护交通、抓超载、抓酒驾、抓违规驾驶等等。

单看结构,《谭谈交通》不过是地方台的常规操作。

论刺激程度,跟大漠叔叔的“子弹已经压满”,或者孝警阿特漫山遍野抓粉丝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论案情的复杂程度,也没有《守护解放西》那么千奇百怪。

在播出的那些年,《谭谈交通》也不温不火,基本走不出成都台。

但是,停播之后,它却火遍大江南北。

因为,“二仙桥”这个梗出圈了。

这时候,广大网友突然发现,一档电视节目,居然可以做到如此地反复拉扯。

到此为止,在“一本正经”搞笑这个领域,《谭谈交通》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1818黄金眼》。

在这里,你可以学到如何从成华大道去二仙桥;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席黑裙、体态丰腴”的大姐姐;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什么叫腰马合一;

在这里,甚至还有现实版“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嘛,为的就是妹妹多!

各种出圈名场面,开始一波接一波出现在社交平台。

谭sir也接过了朱广权的“钢枪”,成了主持届的整活担当。

怎么评价谭sir的整活力度呢?

看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极限拉扯,我一度认为,谭sir是不是雇演员、写剧本、走小剧场风。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是我想多了。

因为,在看了一大票谭sir的视频之后,我看到了“福贵大爷”。

“福贵大爷”的故事,流传度还蛮广的。

为了照顾没看过的小伙伴们,我简单讲讲这段。

故事发生在2011年,谭sir日常上街,拦下了一个超载的老人。

这位老人的小三轮上,装的木头起码有个七八百斤。

而在木头上面,还有另一位老人和一条狗。

应该说,这玩意儿不管对驾驶员、“乘客”、还是路人都有隐患。

就在谭sir打算对老爷子批评教育的时候,老爷子的话震惊了谭sir。

原来,此时的老人无依无靠。

老人的父母早已去世,妻子因为难产和孩子双双离世。

如今,他的身边只有智力障碍的弟弟,和一条垂垂老矣的狗子,也就是车斗上那二位。

虽然生活的debuff拉满,老爷子却依旧乐观。

他告诉谭sir,自己每月能赚2000块,能养活两人一狗,还能给弟弟买保险。

因为老爷子的的家庭和生活心态,特别像《活着》的男主福贵。

所以,他也被网友冠以“福贵大爷”的爱称。

“福贵大爷”的故事传开之后,让网友们开始重新审视《谭谈交通》。

更有不少网友开始搬运、传播节目中类似的故事。

比如做生意赔光、家道中落,只能骑车沿街卖气球的大哥。

以及“小车扛大床”的搬家大哥、“掰手腕没输过”的搬家大姐。

还有更多为生计奔波的小人物的故事,篇幅原因,我就不一一展开了。

在看完这些内容之后,我相信许多人的内心多少都发生了变化。

先说点略显“不近人情”的观点吧: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还得牢记在心。

这些让人直呼泪目的人物,确实违反了交通法,属于道路安全隐患。

贴条罚款是小,因为类似情况闹出事故,实属得不偿失。

所以,为了自己、家人、路人的安全,小伙伴们万万不要效仿。

但是,在写上面这段“批判文学”的时候,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

有没有可能,这些出镜者,根本不懂什么是交通法?

前文我说过,谭sir的不少节目里,总像事先有剧本一样,跟对方各种极限拉扯。

但细看之下,谭sir对节目“嘉宾”批评教育加普法,“嘉宾”们却完全不懂这位警官在干嘛。

于是,就出现了谭sir劝大爷走非机动车道,大爷表示“我走成华大道”;

谭sir批评大爷拉货超载,大爷表示“只能拉一点点”。

同样的例子,还是同一时期出圈的那位“腰马合一”。

谭sir批评,你在车斗上折腾很危险。

老哥反手一句“没事,我练过!”

然后,在镜头前摔了个大马趴。

这些内容看似极限拉扯,实际上俩人的视角完全不在一个平面。

如果这么看,谭sir每次都融入“分段”,配合他们表演。

一方面,确实是谭sir本人有很强的表演天赋,要搞点节目效果。

可看多了之后,也觉得他真的是在用一种不那么直接的方式,给大家普法,顺便给违规者挽尊。

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一个问题:

《谭谈交通》里的那些“笑点”,究竟是因为真的很搞笑。还是说,只是因为我们这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面对一个个知识不那么丰富的人,下意识的俯视和嘲讽?

不过,今天不搞鸡汤式道德绑架,毕竟我也笑的贼开心。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也正是《谭谈交通》的魅力所在。

它自始至终,都在以普通人的视角,给大众讲普通人的故事。

其中,既有特别搞笑的整活儿,也有“福贵大爷”那种悲剧中透着自立自强的励志。

当然,也有我们在新闻里常见的,各种违规者胡搅蛮缠,甚至是恶语相向。

总之,在这档节目里,三教九流什么都有。

且放眼望去,每一集、每一帧都写着“真实”。

如果说《谭谈交通》第一次破圈,原因是“搞笑”。

它成为年度经典,可能就是因为大家真的喜欢那份“真实”了。

写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了老家同样因为土和搞笑出圈的《我是大明星》。

这档纯粹的“乡村大舞台”,一度让看惯了各种高大上综艺的我大受震撼。

这玩意儿怎么可以这么土!

可转念一想,如果真把我丢上那个舞台,我能比他们更“时尚”吗?

大概不能,甚至还会尴尬和怯场,当场社死。

最后,也只能佩服他们,敢把最真实的样子展现给全体观众。

能把导演安排的各种小剧本,用蹩脚的普通话和浮夸的演技演出来。

特别是愿意展现给会看节目的邻居乡亲,那是真的牛批。

而能策划这种“土出风格”的电视人,也真是鬼才。

同样的案例,还有曾经的现象级神综《爱情保卫战》。

那种两口子台上battle,三四个专家台下点评说理的套路。

怎么说呢……惊险、刺激、悬疑、搞怪。

关键是真实和亲切,像小时候扒在墙根偷听邻居吵架一样亲切。

而《爱情保卫战》逐渐没落,除了互联网冲击和审美疲劳之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节目组为了节目效果,搞出的剧本越来越离谱且狗血,到最后甚至要超越碳基生物的认知边界。

它不真实了,就不亲切了,自然也就不火了。

这其实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在看多了各种“练习生选秀”、“大明星真人秀”之后,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大牌包装、出道既巅峰,以及靠剧本、剪辑创造的“真性情”。

拍摄纯素人、真俗人的节目,成了“差异化竞争”的一种。

看着《谭谈交通》里普通人制造的笑点、泪点、槽点时,反倒感觉眼前一亮。

殊不知,这些“点”恰恰是真实生活该有的样子。

如果非要区分它和生活的区别,大概就是节目里,永远有个妙语连珠的谭sir答疑解惑带捧哏,而生活里没有吧。

关于《谭谈交通》咱们就先聊这么多吧,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

咱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

 6 ) 生活就是三环路,对不对?

啊,生活,你突然感慨,就是三环路,你说,其实就是三环路。双前手画出一个圈。

谭谈交通晓得嘛,三环路逮人的,天天逮,十多年了,就是在三环。你继续说。主要是关心闯红灯现象,也要研究电瓶车面包车超载的问题,可以称为交通警察执法普法实录。我个人认为它算是这类节目中的重要角色了,你补充说,至少是厅级。

好,我说,晓得了,但是这跟生活有什么关系,你展开说说。

好,你说,我展开说说,你想想,十多年,就在三环路,天天逮人,逮了十多年,这是不是生活?

我说,我晓得这个节目,看过,知道它天天在三环路抓人,谭警官嘛,但是为啥子这个是生活,你展开说说。

好,你说,我再展开说说,你想想,十多年前你坐到餐桌上吃饭看到他在三环路上逮人,十多年后你又坐到餐桌上,你看到他还是在三环路上抓人,这是不是生活?

安?我说。然后沉默。

唉。你说,就是,你想,十多年,啥子车没抓过?啥子人没逮过?十多年,这个就是生活。二仙桥晓得嘛,火了!网上可以说是火了,走成华大道,去二仙桥,一个大爷在谭谈交通里头,笑死个仙人。还有啥子倍思特橱具,巨搞笑,哎哟你想嘛……

嗷,我嗷的一下想起来,是,我想起我坐在马家花园的木头小板凳上,比面前的茶几没有高出多少,前面是灰色的那个小电视;我想起红照壁的那个透明茶几,对着电视放着一碗棒子骨汤;我想起外双楠那个可以移动的电视柜,吃饭的时候就把电视转到餐桌这边,桌子这边是加豆腐干和二荆条炒的回锅肉,还有一盘蒸的茄子,旁边的沾水无敌诱人。为啥全是下饭菜,我想。突然,红绿灯,新闻全接触,李伯清,陈岳叔叔还有中分的王宝器一下全部站到外双楠的餐桌前,可以说是图谋不轨。我脑袋一转对他们说,都是下饭菜,你们吃嘛。我嗷的一下想起来了。

啊,我叫一声。你停下。我说,我懂你意思,生活就是三环路,对不对?

你愣住。

我继续说,还有哦,去二仙桥我们不用走成华大道,一号线转七号线,方便。

 短评

谭sir每次聊天都能跑题到十万八千里,但每次都能精准降落到交警分局接受处理

4分钟前
  • 小蓝蓝
  • 力荐

哈哈哈哈竟然有条目,那我就不客气了。最近在B站循环播放这节目生产的段子,我已经记不起我上一次笑到抽搐笑到流泪是什么时候了。川渝好地方啊,果然天府人民欢乐多。

8分钟前
  • AilsonAir
  • 还行

在b站看到一个弹幕 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确实

9分钟前
  • dowhatuwant
  • 力荐

看这个长大的,现在看来又好笑又心酸,很多违法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无意的,这就是人家的生路,跟他们说了下次就不这样拉货载人了吗,不可能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镜头中采访者身旁飞驰而过的一辆辆载人摩托、超重拉货三轮,他们的人生又是怎样的,那些敢想的、不敢想的,他们之后的人生又是怎样的,看见的、看不见的,都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所以采访基本都在三环路边,城乡结合部不远。多么轻松的节目,我说的好沉重。

12分钟前
  • 第①印象
  • 力荐

虽然没去过成都但我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1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好的(纪实/虚构)作品,其中一个共同点是真诚。零几年的时候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流量还不能折现,电视还是有观众,看到的东西都比较让人有共鸣,加上这个节目的老百姓太加分了,那种城乡之间碰撞出来的民间智慧、幽默和朴实,是在短视频盛行时代里很难看到的。现在大部分视频都充斥着做作和拧巴,“我想红”的渴望溢出屏幕,唯独缺少真诚两字。

17分钟前
  • latitude17°
  • 力荐

真想和那个边聊qq边骑车的家乡特产是荣昌猪的想去征服韩国市场的男孩聊qq。

19分钟前
  • moa
  • 力荐

这该上春晚

24分钟前
  • 三条龙
  • 力荐

喜剧的背后是成都底层人民的生活,笑中带泪

26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这是中国,这是生活。

27分钟前
  • 力荐

国内最搞笑最好看的综艺节目了

31分钟前
  • 慈祥的大手
  • 推荐

伟大的劳动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

36分钟前
  • DER
  • 力荐

小时候经常看,后来去重考科一我被迫在交警大队连看七天。。。

39分钟前
  • 康踏踏
  • 力荐

很多五星片段,但所有精彩的段落都是“嘉宾”贡献的,谭警官太多耍宝就变得没意思啦

40分钟前
  • 飞机头
  • 推荐

越看越觉得谭警官很帅啊!!

45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虽然我没有到过成都,但是我知道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47分钟前
  • 星期五
  • 力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妈呀四川人到底是什么宝藏

49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b站真是地方台奇葩民生节目宝库,底层人民的生活就是土味小品,笑中有泪。

51分钟前
  • Cheeky Monkey
  • 力荐

“经历这么多痛苦,是什么让你保持着乐观?”“往前看。”“什么?”“朝前看!”

53分钟前
  • 猫大仙
  • 力荐

虽然我从来没去过四川成都,但是我知道要腰马合一的骑着民思达电瓶车走成华大道到二仙桥送倍斯特橱柜。

55分钟前
  • 搔首踟蹰s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