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记录片美国2013

主演:朱利安·阿桑奇,阿德里安·拉莫,布拉德利·曼宁,James Ball ,迈克尔·海登,Timothy Douglas Webster ,Smári McCarthy

导演:亚历克斯·吉布尼

播放地址

 剧照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1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2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3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4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5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6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13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14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15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16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17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18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19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18

详细剧情

  纪录片饶有兴趣地从多种层面描写了信息时代的透明度和我们对真相的永远不依不饶的探寻。影片详述了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的诞生,这个网站助长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安全缺口。影片描述了这一神秘网站的兴衰,其中穿插着美国陆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Bradley Manning)泄密事件,这个令人不安的高智商士兵从美国军事和外交服务器上下载了几十万个文档。

 长篇影评

 1 ) 《我们窃取秘密》: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维基解密与其说是一次个人对全球政界的挑战,不如说这是一个乌托邦的故事,很难想象,这世界上依然存在着朱利安·阿桑奇这样理想主义的人,用片中的话说:“他像约翰列侬一样,幻想着一个理想世界的实现。”他们认为:“如果我们要制造更文明的社会,更公平的社会,这社会就必须基于真相。”一意孤行的向平等世界迈进,这让维基解密迅速红遍全球,也迅速成了所有权力机关的众矢之的。对中国人民来说,我们可能完全不能理解维基解密在西方带来的影响,这个在我们看来跟八卦论坛有类似功效的高端洋气型爆料网站曝光的消息是西方各国的公民们从来没想到过的。换句话说,美国政府也是依靠欺骗民众来维持社会稳定,发达国家更擅长“统治者不流泪怎么能取信于民”这种招数,让他们的公民一直站在很高的道德层面上看世界,他们不相信他们的政府,或者是信誓旦旦的银行,会是让他们破产的始作俑者,因此当维基解密让真相大白时,连冰岛这种空灵小国的国家电视台都满腹怨气的在新闻里表示:“刚刚接到国家指令,要求我们不许在新闻节目中报道危机解密曝光倒闭的考普森银行的事,这是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冰岛国家电视台的播放内容加以干预。”,在这种逆天形势下,最后连80多的老太太都拿着火把上街和警察打架了。
 
观看他们过激的反映,对我国民众来说有一种别样的滋味,一方面我们在内心偷偷嘲笑外国人的大惊小怪,一方面我们又会震惊于西方国家言论开放的尺度之大,而关于他们生气的原因,我们则根本听不懂,在这个国家里,只有搞金融的人才愿意去弄懂银行那点事,而影片的另一部分内容就是对伊拉克战场上发生的各种罪行的曝光,诸如美军扫射平民,虐待囚犯,打死孩子等等。在电影中,这种禽兽的行为令原本是美军情报分析员的士兵放弃自己的人生,立志要致力于撕掉政府假面的工作。但在我们看来,那个世界离我们更远,看起来甚至有点像美国大片。(文/宋小卡)

http://ent.163.com/13/0715/00/93PMA9IJ00034R78.html

 2 ) 平和的世界

看完纪录片,我心情很复杂,记得第一次知道维基解密所做的事,知道维基解密的存在之后,我也跟那些大街上游行的人们一样激动,我感觉到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了,他站出来告诉我们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我们一直在猜测,但从来没有被证实,也没有依据,但它们就是存在的。但是,兼听则明,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之后,我不确定我是否坚信阿桑奇是对的。也许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这个世界大部分情况下都被一群更强大心思更复杂的人们控制着,很多东西不是表面那么容易理解,不是一份资料被拿出来,就可以立马判断正误,我们不能因为最表面的现象就去轻易的指责一群人,指责一些政府,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像马丁路德金一样,寻求更加平和的方式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而不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民众所有的事情,这样的极端透明会让社会上出现更多不安分因素。总之,我希望世界更美好,但是,应该是以最平和的方式......

 3 ) 我们在橱窗外幸灾乐祸地张望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脑中反复出现的是米兰·昆德拉《不朽》中歌德和海明威的一段对话。


“你知道,约翰。”海明威说,“他们[也]不断向我发难。他们不去读我的书,却撰写什么关于我的书。他们说我不爱我的几个妻子,说我不关心我的儿子,说我一拳把某个批评家的鼻子打歪了,说我说谎,说我言不由衷,说我自负,说我阳亢,说我自称在战场上负了二百三十处伤,而实际上只有二百十一处,说我手淫,说我不听我母亲的话。”

“这就是不朽。”歌德说:“不朽即永恒的审判。”

“若是永恒的审判,那也应该有个像样的法官才是,不该是心胸狭隘的教员,手里还攥着一根苔鞭。”

“手执苔鞭、心胸狭隘的教员,永恒的审判就是这么回事。你还想要什么,厄内斯特?”

“我什么也不想要。我曾指望死后平安无事。”

“但你却千方百计想成为不朽。”

“胡说。我只是写书,仅此而已。”

[......] “我不反对我的书成为不朽。我写书时,一个字也不许删除。要顶住任何逆境。而我本人,作为一个人,作为厄内斯特·海明威,我对不朽毫不在意!”

“我非常理解,厄内斯特。可是你活着应该更加当心才是,现在已经太晚了。”

“更加当心?你是说我爱说大话?我承认年轻时候的确爱唱高调。喜欢在人前卖弄。听到那些关于我的轶事,心里美滋滋的。但是请相信,我并不是为了不朽才这么干的。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确感到不寒而栗。此后我已上千次地告诉大家让我独自好好呆着。可是我越求事情越遭。我为避人耳目去了古巴。我得了诺贝尔奖,但我拒绝去斯德哥尔摩。相信我,我对是否不朽毫不在意。现在,我告诉你另一件事:那天我意识到自己已被不朽控制以后,怕得要死。人能够把握自己的生命,他却不能掌握自己身后的不朽。你一旦被不朽拖上船,就甭想下去了,即使你开枪自杀,你死后还得呆在甲板上,这太可怕了,约翰,太可怕了。我死后躺在甲板上,只见我的四个妻子蹲在四周,写她们所知道的一切,她们身后是我的儿子,也在那里书写,还有那位老太太葛特路德·斯坦因,也在那里不断地写,还有我所有的朋友,他们都在披露过去听说的我的不检点的往事或对我的诋毁诽谤;在他们身后,上百个手持麦克风的新闻记者在那里你推我搡,还有全美国的大学教授们,忙着分类啊,分析啊,并把点滴所得塞进他们的文章和专著。”


阿桑奇是否想要不朽我们不得而知。但WikiLeaks早已如重磅炸弹,在世界各地掀起轩然大波。大家哄哄闹闹地一扑而上,“终于有了详细记录的阴谋论!看看现世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有何区别?!”是的,老大哥始终在看着你,这始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不平衡世界,西方列强始终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侵略他国。好像我们从来不知道?还是Demoncracy早已给西方国家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泡泡,生活在其中的人屈尊俯就,看世界就好像透过了被美化的过滤器。

在信息披露和透明的方面,与其说WikiLeaks和阿桑奇是英雄,莫不如说两者更像是枭雄。

然而在橱窗外观望的观众,你我他,我们不满足于WikiLeaks泄露的资料,我们带着好奇的眼光把关注点转到了阿桑奇本人身上。米兰昆德拉笔下的海明威说他死前能控制着自己的生命,但当代社会的媒体让人死前就无法控制自己。阿桑奇的私人一切被放大了在镜头下一一检视。我们对他的作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取而代之,开始人肉他个人:他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要创造WikiLeaks?他是不是跟伍迪艾伦似的,是个性侵犯者?他为什么和那两个瑞典女性发生性关系时不带安全套?

谁说老大哥是政府?老大哥分明是你们这些手执话筒和记录相机的媒体。

新闻记者开始转移风向。拿着话筒到处质问,他们有“逼迫别人回答”的权力,义正言辞,铁面无私。今日还和阿桑奇一同抖搂政府秘密,明日就开始抖露他的秘密。墙头草摇啊摇。

于是阿桑奇也摇身一变:既然你们用我的私人问题质疑我,那我用这个私人问题质疑你们!什么性丑闻?!这无疑就是你美国政府玩得一套阴谋论,用此来攻击我本人!

罗生门的大戏再一次地被搬上了历史舞台。你来我往,咿咿呀呀,大家唱得不亦乐乎。而我们在橱窗外看得不亦乐乎。

泄露的关于美国政府的Collateral Murder在一片闹哄哄老妈子似的吵架声里,黯然落幕。
谁在为无端死去的人抹泪?

老大哥在看着你。
老大哥从来都是你我他,在橱窗外幸灾乐祸张望的我们。

 4 ) 为了全人类觉醒而爆尿

有三件事情无法永久隐藏:太阳,月亮与真相。--悉达多

如果我们要颁发一项2013年度全球最吸引全球人民围观奖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斯诺登同志将无悬念摘得。这位公然与美国政府唱对台戏的高调泄密者再一次令某些人蒙羞,而他的这一系列作为又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之前席卷全球的维基解密风暴,以及他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如今在这股大潮尚未褪去的时刻,纪录片《我们窃取秘密》的推出又将我们的目光重新拉回到这一暗流涌动从未停息过的信息杀场中来。


阿桑奇与维基解密:撬动世界的爆料者

在一百个人的眼里恐怕就有一百种对维基解密与阿桑奇的观点看法。他是英雄,是革命家,是无所不能的大师,是信息时代的弄潮儿,是能够撬动世界格局的风云人物;同时他也是恶名昭彰的黑客,叛国者,骗子,强奸犯,秩序破坏者。迄今为止并没有人能够正确说出阿桑奇的真实意图,他带给人们的印象依旧是神秘,从容不迫,坚定不移但却又是左右不搭。

成立于2006年12月的维基解密(WikiLeaks),是一个国际性非营利媒体组织,专门公开来自匿名来源和网络泄露的文件。其主要由由阳光媒体(The Sunshine Press)运作。在成立一年后,网站宣称其文文件数据库成长至逾120万份。其创始人,主编与总监朱利安·保罗·阿桑奇,是一位来自于澳大利亚的互联网积极分子。维基解密之所以能够迅速的蹿红,主要是由于其发布了大量的具有爆炸性的政治类社会类战争类的丑闻秘闻,并被作为头版新闻报道,对当前的全球局势跟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与实质性的影响。比如早期发布的文文件包括美国军队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装备购置和保养支出,以及其在肯尼亚的腐败事件等等。2010年4月,维基解密在一个名为“平行谋杀”(Collateral Murder)的网站上公开了一段2010年7月12日美国军队在巴格达空袭时,美国空军飞行员在巴格达利用阿帕奇直升机攻击及杀死包括数名伊拉克记者在内的无辜平民的视频。同年7月,维基解密再发表阿富汗战争日记,内容包含逾76,900份关于阿富汗战争文文件,在此之前这些文文件都未曾公开。同年10月,维基解密和主要商业媒体公司合作,又公开了逾400,000份文文件,称为伊拉克战争纪录。这使得每起在伊拉克,以及跨越伊朗边界的死亡事件的地点,都可以在地图上找到。2011年4月,维基解密开始公布与被关押在关塔那摩海湾拘留中心的的囚犯有关的779份机密文件。

这一系列的动作自然触动了很多当事人,尤其是作为几起最重量级爆料中心点的美国政府,基本可以用恼羞成怒来形容,并不惜通过国家力量对阿桑奇以及维基解密进行封堵与抓捕,为了网站能够正常运作并保障工作人员甚至是爆料者的隐私与生命安全,阿桑奇不惜几度化整为零,还将服务器数据的储存几经变更,可以是超级黑客的秘密据点,也可以是地下三十米深的防核战机房乃至是公海。而其本人也基本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维基解密从来没有固定的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跟很多传奇极客黑客一样,阿桑奇与维基解密像是《终结者》中的天网一般,存在于互联网每个可能的角落,并难以被灭绝,而在真实的线下世界里,他和他的小伙伴也一样秉持着这一原则。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的阿桑奇为了躲避国际通缉令早于2012年6月进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避难,自此驻留其中到现在,这位传奇黑客的爆料之路显然暂时停下了漂泊的步伐,然而爆料之路却远未终止。


好莱坞式的揭秘传记纪录片:前赛博朋克时代的普罗米修斯

与很多当下的焦点话题人物一样,阿桑奇与维基解密这样的题材自然不会被影像工作者放过。曾获得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开往暗处的的士》的导演Alex Gibney敏锐的将目光对准了这位白发传奇黑客。影片采用大多数同类传记写实纪录片常用的手法,通过大量的当事人访谈,新闻素材,媒介资料(如《星际迷航》中的小林丸测试典故,以及《辛普森一家》中对阿桑奇的戏谑等)相互穿插剪辑,在平行多点叙事的层面上带入部分插叙倒叙,试图用绵密的论据,多方不同的声音,以及当事人的自我辩解来阐述维基解密这些年发展的历程。Alex Gibney试图努力的将自己包裹在中立客观的视角中为观众寻求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即阿桑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家伙,这个家伙多年来所作出的一切举动到底意欲何为,维基解密的精神与内涵又是什么?

你可以在这部纪录片中找到一些接近于真相的答案。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前的躁动期。社会不公,国际局势动荡,金融危机,灾害不断,资源消耗巨大,科技文明日新月异(尤其在信息产业上)。在很多科幻作品的描述中,其已经具备了赛博朋克式的时代背景设定特征,反乌托邦式的强权横行,大型企业垄断专制,黑客横空出世,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主要的生存生活方式。数字化生存所带来的最直接需求,一是对世界真相的探求,二是对反英雄人物的渴望。阿桑奇与维基解密恰巧扮演了这样一个微妙的角色,通过对机密黑暗信息的释放来迫使主导世界的强力做出让步与屈服,从而为全民体系控制做出一个鲜活的范本。

在阴谋论分子看来,阿桑奇可能是NWO(世界新秩序)派系放出来的搅局者,用来推动一体化计划的实施进程,而在他的支持者跟学者看来,他又是个不折不扣的无政府主义者,左右不理。而阿桑奇自己呢?在纪录片中一开始的访谈中就这样说到:“我喜欢有创意,我一直是个发明家,长时间设计系统和程序,也喜欢为受害者辩护。我好战,所以我喜欢打击混蛋。这种职业(黑客,爆料者)结合了这三件事,所以这令我满足。”看得出来,第一是因为有趣,第二是其对赛博世界的热爱,第三则是对公知人权与所谓正义感的申诉。在阿桑奇看来,这个世界已经糟糕透顶,而当权者还在用一些虚伪的正当理由干着极其卑劣龌龊的勾当,只有勇于向大众传递真相才能获得全民觉醒,推动人类进步。但这里却又出现一个难解的悖论,本片用了很大的章节来展现美国陆军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宁窃取机密后通过维基解密爆料。就以正常逻辑来说,曼宁的确构成了侵害国家安全或者叛国的罪名,其行为本身足以被视作犯罪与不道德;但是泄密内容本身却又充斥着美军的黑暗反人类反人道丑闻,血腥味十足。在这种矛盾的道德逻辑选择前,常人似乎难以判断是非对错。

纪录片末尾旁白可能说明了一些问题,曼宁在给维基解密发送爆料信息时给了一张太空中拍摄的地球远景照片,那是他阅读宇航员卡尔沙根文章时看到,同时引用了其的配语:
“那是家,那是我们,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罪人与圣人都住在那里。
  变成了尘粒,漂浮在日光中。
  我们之渺小,宇宙之浩瀚,我们注定不知道是否会得到帮助,
  从自己手中拯救出自己,这由我们自己决定。
  我会在乎吗?”

其带有一种类似原罪救赎式的心理宽慰,更像是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或许对于我们与维基解密来说,这就是全部的信仰力量了。

话题不断:纪录片成为众矢之的

当主人公是争议话题的时候,作为改编文艺作品自然也会得到格外的关注。本片并不是第一部以维基解密作为主角的纪录片,早在2010年导演Jesper Huor 与Bosse Lindquist就合作推出了一部《维基解密的抗争》,不过那时维基解密正处在风口浪尖,又具备道德制高点的优势,纪录片更像是为其造势。

回到《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本片的电影执行制作人Jemima Khan指出影片片名的灵感来源自美国前国家安全局,中情局前局长Michael Hayden(在本片中出镜接受采访)那句“窃取别国秘密”访谈内容。虽然本片诚邀维基解密前工作人员,与其相关的媒体精英,不同观点的学者与社会人士,乃至对维基解密憎恨至极的政府高官与大企业人员进行访谈与论点阐释,尽可能的还原事件原委,为大众提供信息筛选支持,然而其最遭人诟病的地方统统落到了阿桑奇并未参与纪录片拍摄的层面上来。

来自英国《卫报》(维基解密之前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之一,为其迅速崛起提供了媒体传播平台,但后来阿桑奇指责其泄露了部分秘密)的Jeremy Kay为影片打出了三星(最高五星),并评论说影片深入的探究事实以及给出了令人沉思的论题,而且尽可能的采访到了相关政府人员,媒体从业人士以及维基解密的前工作人员,然而却没有能够直接面对阿桑奇。还特别指出对于阿桑奇以及维基解密的历史定位“可能还没远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好莱坞新闻记者David Rooney认为影片很迷人,拥有非比寻常的探索性与洞察力。《综艺》杂志的Peter Debruge认为影片很明显缺乏核心冲突方面的研究论证,尤其是跟导演的前作相比。此外他还跟《卫报》的看法一致,影片的重心仅仅是在曼宁事件上的阐述,以及阿桑奇的性侵案件,而至于对他本人的深度挖掘则差了火候。英国著名影评杂志《Screen Daily》的Anthony Kaufman认为影片缺乏必要的情感支持,但他依旧还是保持了高超的制作水准,尤其是详尽的论据研究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题材。当然最无情的指责来自于以报道曼宁事件而获得2013年玛莎-盖尔霍恩新闻奖(有趣的是阿桑奇曾在2011年获得过该奖项)的Alexa O'Brien认为,导演在曼宁事件上的表述显得很无知,为此他还专门发表了一篇针对纪录片的长篇评论,在其中对于导演提供的素材与可能存在的观点导向性进行了解读比对跟事实还原。

那么作为当事者本人的阿桑奇又是怎么看待这部纪录片的呢?阿桑奇在接受采访时声称维基解密从来没有与环球影片公司(本片投资方)或者Alex Gibney进行过合作。因为其觉得该导演的拍摄已经丧失了客观性,而据传由于影片开拍之前曾经寻求过与阿桑奇合作但惨遭拒绝,鉴于此阿桑奇认为片方有故意报复的嫌疑。然而导演Alex Gibney对阿桑奇的指控予以否认,并说明影片并不存在事实错误,也不存在对维基解密的误导,这些指控仅仅是阿桑奇本人的一家之言。

维基解密至今还声称手中握有更多的重磅猛料等待合适时机放出,而关于阿桑奇与维基解密的争论远未结束,他们的命运将走向何方也是全球将继续关注的热点。跳回到三次元的影像世界,除了纪录片,还将有今年十月由卷福主演的传记电影《第五阶层》上映,或许到了那时候,人们又会领略到一场血雨腥风。


更多星际秘闻请访问:http://ethermetic.com/

 5 ) 不真实的纪录片没有任何价值

这片挺长的我也不想重头找bug。说说我记住的。
结尾几个记者,前维基解密人员强调“阿桑奇不是领导者,比起他曼宁才是真正泄密者。”
exm???曼宁不是什么天才黑客只是恰巧接触到国家机密然后刻碟带出来泄露给维基解密好么??然后自己嘴巴大轻信别人导致事情败露被捕ok??
还有一个巨大bug....一个德国的前维基解密员工之前说是阿桑奇解雇他最后又说自己离职??神经病啊??

这片倾向性太重了。根本就是在误导人。一个记者说阿桑奇在全世界跟四个女人生了四个孩子....阿桑奇全世界环游就算跟别人打炮也不可能一次就中吧?还中四次??这种屁话还要放出来??导演真是居心不良啊。
阿桑奇具体什么性格谁都不知道。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符号人物。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作为一个黑客他敢于把自己当成活靶子,创建维基解密让真相被大众所知 。他是真正伟大的人!!
所以……不要被这个狗屎纪录片误导!!导演居心不良啊啊!

 6 ) 注定难以取悦任何一方的纪录片

阿桑奇的支持者会认为,这部影片是阴谋集团的宣传攻势;官方的支持者则认为,它将前者塑造成了英雄。所以我能理解那些极化了的评论,但还是打算给它打高分。

影片中出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noble cause corruption”,我姑且把它翻译成“扭曲的正义”。这基本上是一种伦理例外主义,它假设某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不仅取决于行为本身,也取决于行为者。也就是说,行事者认为自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因而有资格采取非法手段对抗非正义。

如果这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一种幻觉;如果是为了说服别人,它则是道德捆绑。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人的不完满性。

非常不幸的是,在这个案例中,对抗的双方都符合这种伦理例外的情况:美国官方认为其行动是维持全球秩序所必要的,因而不择手段(实际上曼宁揭发的只能算是正常的军事和情报活动的秘密,这里说的“不择手段”是指类似棱镜门之类情况);维基解密则认为在数字时代有必要让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量提升到更高标准,因而也不择手段。这种根本性的伦理困境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加以讨论,这种讨论绝对不是对我们有害的。本片如果没能充分展开这一讨论,至少是很好的启发。

当然,维基解密也是一种传媒,传媒总是免不了被利用的结果,但是旨在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传媒,只要不侵犯到私人领域,仍然是值得鼓励的。

 短评

我们只能围脖解密...

9分钟前
  • _在云端_
  • 推荐

既是网络时代自由化解权力的历史性一步,又是以理想主义为由的政治游戏。再真善美的追求,只要是人类在实践,必会出现漏洞。虽然片子节奏把握得有点问题,可立足点还不错,至少从多个角度重塑了所谓现实

10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很好的背景资料,原来阿桑奇的头发不是天生白的啊

1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与之前几部以维基解密为题材的纪录片相比,本片在叙事与陈述上显得更为沉稳有力,视野也比较开阔,全景式的勾勒出维基解密从发家到高潮的大事件,抛出了很多NWO的概念。放开阴毛论来说,阿桑奇确实有点儿像赛博时代的可汗,有意思的是片子里还真的引用了一段《可汗之怒》。

19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主角的不是维基解密,而是阿桑奇。信息量大,很值得一看,但请保持清醒,别被牵着鼻子走。

20分钟前
  • MissDragon
  • 推荐

信息量非常大非常有意思的纪录片。从阿桑奇的角度还原维基解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2分钟前
  • 阿拉斯加
  • 推荐

美国人拍了这部电影 你就会发现电影是偏向职责阿桑奇变坏的 说的是维基解密的罪恶 但是事实是什么 谁也不知道 这就是美国所谓民主政治的丑恶

26分钟前
  • suspanda
  • 力荐

本片重点,被遗忘的英雄布拉德利•曼宁;阿桑奇rape,崇高事业的腐败,揭秘人成守密人;政客永远不敢调转枪口指向媒体;“匿名者”总是强势插入捍卫自由。

30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因为对这故事的人物和背景完全不了解,看完后顿时感觉学到了好多东西。似乎就是把guru一般的阿桑奇彻底世俗化的纪录片,可总觉得目的性太过强烈,就当我阴谋论吧。

31分钟前
  • 吉法师
  • 较差

自由颂歌。剖析而非维护阿桑奇,立场比《The War You Don't See》中立得多。

36分钟前
  • 亚历山大俊
  • 力荐

阿德里安·拉莫不明不白的死了。James Ball 讲话时,好温馨的感觉,好喜欢这种气氛。

38分钟前
  • 容貌焦虑主理人
  • 力荐

信息量巨大,观点众多,经常会推翻10分钟前所说的,也没有单一的关注阿桑奇一人,最后的结尾大爱

43分钟前
  • YOUSAWNOTHING
  • 推荐

乌托邦是遥不可及的糖果,甚至它是不是甜的都无人能够保证。

46分钟前
  • 坊间传闻失控
  • 推荐

反思,人性,节奏,都很到位

48分钟前
  • mark
  • 力荐

维基解密:极客和基佬如何改变世界。《可汗之怒》友情客串。可耻地ship了朱利安和丹尼尔,基情走向跟脸书那对好像

50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影片呈现了一个无比复杂的阿桑奇:一个人道主义的无证府主义者,一个自我中心的强奸者,一位怀疑一切的强迫症患者……这只是整个复杂的维基解密事件的一个维度。信息自由的边界在哪里?一个人能如何为其他人做决定?还有最可怜的被囚禁的曼宁……人物和情节都很饱满,值得一看的影片。

54分钟前
  • 容安
  • 力荐

远距离看,大家都好美好。近距离看,谁都是一样的。

57分钟前
  • 小佳
  • 还行

最后只能试着去关注其中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思维过程。

59分钟前
  • 和光同尘
  • 推荐

永远别惹基佬!!!

1小时前
  • 木棉
  • 力荐

free speech!激进的信息透明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者。阿桑奇是政府定义的恐怖分子,但是从长远来看,他做的都是正义的而且是有必要的,人民有权知道政府所作的一切从而更好的监督它的一举一动防止权力的滥用。

1小时前
  • vol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