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喜剧片大陆2013

主演:马頔,王佳杰,张硕,宋冬野,肖珊,郭思遥,王辰昊,张翕

导演:张内咸

 剧照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2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3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4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5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6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3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4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5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6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7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8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9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0

详细剧情

  叶子(马頔 饰)是一个80后的摇滚青年,整天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日子,他每天放荡形骇,却不愿与正常人为伍,他认为常人过于庸俗物质。他唯一的生活来源是跟纪录片爰好者王小师(王佳杰 饰)在剧组干剧务,干点搬搬扛扛的粗活,领取一点微薄的酬金,闲暇时间则与医生大钊(张硕 饰)、民工申夜(宋冬野 饰)在一起厮混。有次酒后断片,他结识了白富美王紫菲(肖珊 饰),缠缅一阵后很觉无聊,感觉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本片改编自小说《那些人五人六的日子》。

 长篇影评

 1 ) 人总要学着慢慢长大

    记不清那是小学几年级了,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翻开被我误当做作文指导书的《第四届新概念论文大赛》,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改变我人生道路的一个下午。我像是第一次知道白菜可以生吃的南方人,吃起来居然还是甜的!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其实不光作文可以这样写,生活还可以这样活!生活中原来有那么那么多的忧伤,其实我原来也不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天真烂漫好少年,我内向又敏感,但此刻才知道应如何表达这种情绪。
    
    忧伤真的是件很具体的事,看着蓝天会忧伤,想着转学了的朋友也会忧伤,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会忧伤,走在斑斓树影下也会忧伤。而且我已经开始衰老,因为杜拉斯说,当人开始回忆就已经开始衰老了。后来我成为萌芽忠实读者,又迫不及待如饥似渴的阅读张悦然,郭敬明,安妮宝贝之流的作品。青春是场明媚的忧伤,有那么多决绝的遗忘,笑容可以那样心酸,瞬间就会恍如隔世。我是如此怀才不遇,那么孤独那样不被理解,只有沉默和伪装才能抗衡这个世界,甚至上课睡觉,上课途中突然跑出教室,逃学去看日落都是叛逆的浪漫。看到这些我就感觉自己好像一缕仙尘,脱离世俗的世界,飘到无边的蓝天上。看了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我就励志当个白领,白天在人情冷漠的高楼大厦的小格子里上班,晚上就去酒吧点杯芝华士,然后迷蒙着牵着一个陌生男人的手离开,或者和一个不着调的男人同居,就算他打我扔掉我的闹钟,花我的钱我也无法和他分开。周末的时候我会穿着纯棉衬衫和牛仔裤,坐在星巴克里喝着咖啡,观赏橱窗边的行人来来回回。
    
    在整个青春期,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不被人理解的刺猬。与其说是一场无休止的忧伤,不如说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骄傲。众人皆醉我独醒,或是众人皆醒我独醉都是一个道理,都是说,你们这些煞笔,老子看透了你们看不透的东西。
    
   后来的结局和大部分的同龄人一样,今天的我讽刺郭敬明,批判小时代,指责他是个利益熏心的商人。讥讽早期的安妮宝贝就是一个内容空洞的装逼流,对当年热爱的一切都难以启齿。
    
   但是我仍然感谢那本装逼流新概念作文大赛,感谢骗了无数中国少年的忧伤的郭敬明。至少是我,如果,那天下午没有翻开这本书,以后也不会翻开王小波,也不会看余华,也不会看到娄烨拍得颐和园,也不会听到地下丝绒那么多奇奇怪怪又无比可爱无比精典的歌。我不知道万青,不知道野孩子,不知道李志,不知道麻油叶。不知道要时时刻刻与流行保持着距离,不知道在庸庸碌碌的人生中是不是也要时不时的思考些什么。当然也不会看这一场,叫做’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的电影。
    
   也许不成熟,也许太浮夸,也许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慢慢来,因为人总要学着慢慢长大的,总有一天会了解什么是深刻的永恒。
    
-----------------画蛇添足----------------------------------------------------------


    曾经和李志先生一样,坚持科学民主自由,坚持文艺才是第一生产力,愤青最光荣的方针。 感觉人生就是虚空,公共道德不存在,怀疑一切,不断完善改变,有坚持遵守自己制定的准则。不那么爱自己,凡事又极度自我。
    然后有一天认识了主,认识了虚空之中唯一真实的主宰。当世界全部崩塌,唯有主会拉着你的手。在他面前自己什么都不是,却又白白的得到他无私的爱。

----------------------------------多此一举--------------------------------------
    
   我是想说啊,那个男猪脚太年轻啊,这个电影太浮躁啊,大家年轻的时候总想抓点自我感觉主宰世界主宰认识的东西,都热血啊,都想暴力大boss的头啊。其实都是虚幻啊虚幻,不是真实的东西啊。
    
     婶婶的讽刺啊。

 2 ) 扔了枷锁,才想起自己是个疯子

   总有人认为对于表达的限制无异于对于人性的压抑,于是总有人愿意也敢于付出代价,冲破限制来进行毫无保留的表达,可悲的是这种表达最后往往成为了各种形式的辱骂。
  记得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说,高考作文就是戴着枷锁跳舞,所以我总认为,扔了枷锁,舞总会跳的更好。而这部《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告诉我,疯狂的人只有背着枷锁才能跳舞,扔了枷锁,不过是剩下一地的放浪形骸。
  这部电影总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些美国关于“堕落的一代”的电影,只是这里的脏话不再是S和F打头的脏话,而是原汁原味京骂和国骂。唱民谣的马頔披上长发,在这部小成本而且永远不会公映的电影里,肆意而又毫无目的的活着,似乎也是由于这种肆意,他永远亢奋,永不停息的折腾。而《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毫不遮掩自己对于广电总局这道枷锁的鄙夷,从片头恶搞的龙标,到全篇的高潮处拿道具枪逼停广电总局的大巴,浓浓的不满似乎倾囊倒出,用这种戏讽与不恭说着自己的怀才不遇,像个孩子。
  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有野心的,他想用肆意的生活和偏激但尖锐的话语来刺痛来惊醒,可悲的是,最后的最后只剩下一大堆无用的肆意和偏激,在不断地狂笑,看到的人都露出看疯子的猎奇目光,仅此而已了。
  只有骨子里是舞者的人,扔掉了脖子上的枷锁,才会跳出漂亮的舞。而骨子里是疯子的人,只有在枷锁里才能把毫无意义的手舞足蹈压抑成舞姿,但事实是疯子永远不会甘心跳舞,成为取悦的对象。疯子从来不喜欢也不需要受众,对他们来说,疯魔一回,人生无悔。
  这样看来,疯子们的故事,不在电影里招摇着的话,是个好故事。

 3 ) 耳光响亮

前段时间看了<有种>觉得自己玻璃心碎一地想着什么电影艺术商业化鸡巴这鸡巴那的还扯什么希望自己艺术的种子不要被磨尽 看完<五脊六兽>真是痛苦又痛快 痛苦是因为被打了一巴掌 痛快也是因为被打了一巴掌
我想张内咸拍完心里一定也很痛快

又是一个崇高的理想自由主义摇滚小青年抗战在第一线的故事 但张内咸不像张元双脚离开地面还妄图掩盖气喘吁吁中年大叔的逼仄之气用伪装的年轻人的视角去还原一个青春躁动的故事 他接地气儿 吐槽广电吐槽中国电影 贾宏声的隐喻戳中我 坚持理想的调侃讽刺太好玩了 马老板萌到让我决定这周末去看他和十三的专场


被外物影响/对事物产生共鸣 加重精分和敏感 以为精神得到了拯救 其实带来的是痛苦 这种挣扎的痛苦很容易转换成了快感 可是大多数人是不会承认痛苦源于某个隐秘的欲望驱使 他们归咎于压迫和失去 靠本能和幻想行走 于是越来越绝望 不过生活的轨迹本该越来越绝望啊
无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 别挣扎了 那种生活叫做漫无目的 漫无目的不是虚无缥缈 反叛一阵子 呐喊一阵子 最后也不会再剩下些什么的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瞎鸡巴扯什么呢 什么理想自由主义都是屎 到头来还不是被操蛋的社会强奸的没有力气反抗 就是那么回事儿 人五人六的事儿逼们向前看又看不见未来只有一片漆黑 抱怨来抱怨去 到头来我们还是什么也改变不了 并被这个世界改变了

- 谁能为中国电影把他妈命给卖了 我他妈能
- 就算你一枪崩了我 广电总局也不会关门下岗
 
耳光响亮 艺术的种子磨光与否其实不重要 最终我们还是得为这个社会服务 得讨好低俗的市场 学电影太痛苦了让我想死 在理想与妥协的边缘时刻提醒自己别失衡 我清楚自己的祈愿实现的可能性有多渺茫 眼前千百条路却都不是自己想走的 唯一想走的路依然影影绰绰雾霭弥漫 曾经以为同路的人早都各自为安奔了现实而去 跟你惺惺相惜的如今也只顾嘲笑自己早年的理想主义 仅存的为数不多执着至今的人都快要走火入魔了 在成为挂着荣誉勋章的开拓者之前已经不幸成为殉道者

阴三儿在<黑>里唱 “抱怨太多也根本伤害不了社会” 现在这个时代人民已经不需要自由了 我只想高歌一曲 社会主义好啊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我算是明白了 像我这样的人还是做个有证的神经病吧 因为世俗的模式真的和我设定的每一条都相反 不过我从来都不觉得我是神经病 我只是觉得我不是一个正常人 在我看来“正常人”和“普通人”的概念是不同的 满大街都是的那叫正常人 而我应该被称作是“普通人”
普通人能领证吗?

 4 ) 五脊六兽

在大一下半学期看的这部片子,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怎么说呢,有时候感觉这部片子能给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们上一堂简单粗暴的心理课,在你刚接触喝酒刚接触适应人流时候,迷茫、困惑、焦虑、慌张都是在晚上发生,到那时候喝酒就会变成一种解脱,然后你会跟着片子越陷越深,直到你把一瓶白牛二喝完,吐爽,浑浑噩噩躺在床上想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抑郁症?
也许是,在步入大学信息接触大多,失恋、各种名人的辍学、自由旅行年轻人会受到更不知所措的惊慌。
这种故事不是每个人都会有
有的也许就是在

 5 ) 宋冬野涉毒,这部让广电总局恼羞成怒的奇葩片早就料到了

最近有两位民谣歌手上了头条。一位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传奇歌星鲍勃·迪伦,另一位就是被媒体曝出因涉毒而被抓的宋冬野了。两位都是唱民谣歌曲的,还都吸过毒。不过如今,一位是永恒的乐坛传奇,另一位却身陷囹圄,不由得让人唏嘘。


鲍勃迪伦凭借《Blowin' in the Wind》《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名垂青史,宋冬野的《董小姐》《安河桥》也传唱甚广。不知宋冬野这次是在何种情况下被抓的,但应该不会像下图那样狼狈:

这是宋冬野参演的电影《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中的画面。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是青年导演张内咸的作品。他曾凭借纪录片与剧情片结合的电影《待业青年》出名,后拍摄的《青春是什么?》在互联网引起很大反响,还被中央电视台拿来“引用”,引起不小的风波。那么,《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讲的是什么故事?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五脊六兽”这个词。根据网络释义,五脊六兽与汉族宫殿式建筑有关。此类建筑有上脊五条,四角各有兽头六枚。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北方民间用“五脊六兽”这个词来形容百无聊赖的状态,也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多含贬义。这个含义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龙须沟》里也有使用。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讲述的就是一群80后摇滚青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内心又躁动不安想要干点儿什么的故事。主角叶子由民谣歌手马頔饰演,他是麻油叶民间组织创始人,凭借一曲《南山南》走红。叶子常与一群狐朋狗友厮混。宋冬野演的就是叶子的朋友申夜。


上面这张宋冬野“吸毒”照,就是这部片子的截图。你别说,这片还真挺神,不仅料到了宋冬野涉毒,而且亮点非常密集,尺度大得惊人。从第一个画面到最后一个画面,都充满戏谑讽刺。

电影的第一个画面,就张狂地把广电总局狠狠地涮了一把。

电影一开场,马頔饰演的无业青年叶子在天桥上走,被董立范饰演的红衣大妈叫住:“大兄弟……大兄弟……”叶子不耐烦地说:“不要盘!不办证我也不要发票!”大妈一语惊人:“枪你要不?”

叶子傻眼了。大妈一本正经地说:“你觉得这个世界对你公平吗?我就不相信你没有仇人!”随即递给叶子一把枪!

画面一转,喝高了的叶子躺在地上。由好友张小师骑着电动车送他回家。一路上叶子耍酒疯,对路人高声叫喊,脏字不离口:“别他妈上班了,国家都他妈完蛋了还上班呢?傻逼!”“小妞,约个炮啊?”张小师只能一路给他圆场:“对不起对不起,他神经病啊。”

等叶子酒醒,什么都不记得了。狼狈不堪。

叶子去洗漱,马頔的屁股就这么曝光了……

叶子跟着张小师混剧组混饭吃。这一段恶搞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让人喷饭。

叶子因为长期酗酒,生活不规律,患上了失眠症。正头疼呢被楼下遛狗的吵醒。他烧了一壶开水浇了下去……

患失眠症的叶子托在医院当医生的大钊帮忙开安眠药。这工作是大钊家里托人安排的。叶子说:“你不怕给人治死啊?”大钊轻松回答道:“没事儿,中药吃不死人。”(这黑中医黑得……)大钊还介绍说,医院一楼窗户都没栅栏,因为医生怕挨打,一听楼道里有人骂街马上吓得跳窗跑了(汗……)。

叶子和大钊撸串,大钊跟串儿兄说:“给我烤五个大腰子,多放点儿肉精!”串兄说:“俺的腰子不放肉精。”大钊急眼了:“少他妈废话,让你丫放就放!哥儿们几个就好这口!”等烤腰子端上来,又骂:“你丫这帮河南人嘴里就没实话,你还说你这串没肉精,你看这不放的都是肉精吗?”不仅翻了脸,还掀了串摊子,耍赖不结账。

叶子宿醉一觉醒来,床上多了个女人。一看,就是给他开药的女大夫。是他喝醉时勾搭上的。女大夫叫王紫菲,说:“我觉得我特对不起我男朋友……要不我跟他分了,咱俩在一起!”喷了……

叶子来到酒吧,和玩摇滚的朋友一起组乐队。宋冬野终于出场了。然而他们的乐队叫……LZSB……音乐一起,哎,这不是久石让给姜文《太阳照常升起》创作的歌曲吗?这首歌就叫《看上去很美的太阳照常升起》。不管了,反正他们很HIGH。

瞧宋冬野这HIGH的。叶子说,他想往自己肚脐低下纹个斯大林。宋冬野说:“斯大林不行了。我得纹一个那谁……我不能说。”

一曲唱毕,来了一个哥们说:“哥几个,我特别喜欢你们的音乐,一看你们哥几个就没怎么排练过,唱的就没他妈一句在调上,这他妈才叫真朋克呢!走哥几个请你们喝酒去!”于是大家又去串儿兄的摊子喝酒,酒过三巡,那男的说:“其实哥们啊是一警察……哥几个慌麻痹啊?这就是一职业。这年头谁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啊!”喝高的大钊补上了上次欠下串儿兄的钱,却又砸了串儿兄的摊子。

喝完酒大家去KTV唱歌,在黑豹《Don't Break My Heart》和万青《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歌声中,喝大了的警察哥们带着乐队,还拉上一个KTV陪酒小姐,拜起了关公:“以后咱六个就是一家人了!”(陪酒小姐:黑人问号???)

叶子在剧组片长骂群众演员,却不小心得罪了区委书记,被赶出了剧组。原来在KTV拜把子的陪酒小姐叫小雨,小雨也在剧组混。叶子,小雨,大钊来到宋冬野家,大家吸起了叫“时光菠萝”的毒品。在毒品的作用下,在崔健《飞了》的音乐声中,大家回到了过去,各人的往事浮现在眼前:

宋冬野饰演的申夜,抱着“拯救中国媒体”的新闻理想毕业,却只能拍拍领导开会,还被人骂。

大钊在家天天打游戏无所事事,被父亲训斥。偷了家里的钱想要离家出走,最终缺乏勇气,接受了家里安排的工作。

而以怀旧复古风格出现的画面,则揭开了叶子的父亲过去的往事,以及叶子父母患难相知的经历。涉及敏感历史事件,尺度颇为大胆。

也借孩童时的叶子之口,对中国教育发起抨击。

叶子和张小师想要撸串,串儿兄却因为拆迁掐电,关张歇业。叶子和张小帅从剧组拉来发电机,给串儿兄接上了电。

叶子和张小师拜访“门导”(画家朱茂富饰演),“门导”正在创作以央视新大楼起火为题材的画。门导聊起当年拍片:“剧本上报,层层审批,等他们给你修改完了,面目全非”“奴才,就是他妈奴才!”门导最终因病去世,叶子把被广电总局枪毙的未过审的剧本给门导烧了。

串儿兄老家被强拆,这回真做不下去了。哥们几个带串儿兄去KTV“潇洒”了一把,与KTV老板闹翻。各自分手。叶子回到家,父亲还在做“五毛”的发帖工作。

叶子从剧组负责枪械的师傅那偷来一把道具枪,回KTV耀武扬威,把KTV老板耍了一通,痛痛快快地报了仇。(与开头天桥大妈的段落形成呼应)

    大钊:“问你个问题,毛主席死了吗?”

    KTV老板:“死了……”

    大钊上去一耳光:“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再问你,毛主席死了吗?”

    KTV老板:“没死……”

    大钊上去一耳光:“那天安门城楼上挂着的是你大爷啊?”

张小师想起记恨的初中班主任,抢来三件校服回到中学,却弄了个灰头土脸。不过还是教训了校门口的三个小混混。

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众人遇上了广电总局的大巴车。叶子带着枪上车,劫持了车上最大的官。勒令他对全国人民说一句话:“广电总局今天以后关门下岗了!”。

那位领导跟他解释,即使他这么闹,也不可能关闭广电总局。申夜也打电话过来说:“这事儿没有媒体敢报,警察要来了你快走吧。”

领导痛心疾首地说:“谁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在什么位置干什么事……这么多年,什么好本子我没见过啊,好电影被糟蹋了我他妈也心疼,CAO!”叶子向领导开了枪……


广电总局领导只是擦破皮,经过此事性情大变,也下岗了。张小师的硬盘被警察没收。叶子被认定为精神病,还享受国家补贴。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看,你总觉得政府不好,你看政府不是对你挺好吗?”电影就这样在荒诞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宋冬野被抓后再看这部电影,虽然过于荒诞,冲动,杂乱无章,却也符合“五脊六兽”的主题。一群有理想有追求有血性有正义感的青年,五脊六兽地,人五人六地活着,奋斗者。相信会引起不少人的共鸣,也会让不少人冷汗直冒吧。这样的电影,至少有所追求。



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

 6 ) 总有人不喜欢这种姿势

 据说光中国 每年就有超过3000部电影产出,当然这些电影并不会全部上映,上映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像石入大海,就比如这部:独立制作、零宣传、业余演员,7月份到现在豆瓣评分1000多人,大概还算是好的,不管怎么样,我挺喜欢的。
       这3000部电影各式各样,有讲述各类职业,讲述各类人群,讲述各个年龄段,但只有这部,它真诚的记录着傻逼,纯傻逼。
        经常看到有人说生活是强奸,不能反抗就享受。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那么下贱,总有人不喜欢这种姿势,反抗的人当然是伤痕遍体,但他们就不喜欢享受,就喜欢反抗的痛感,这样的人一般被主流人士称为傻逼。
       世界上总有这样的人,他混不吝,对自己不在乎,对别人不在乎,浑身是刺,谁胆敢靠近就弄得彼此浑身是血。他并非不爱这个世界,他比任何人都喜欢着生活周围存在的东西,蓝天、绿草、花香、鸟叫,可这世界又太烂了,蓝天满是乌烟瘴气、花草被随意践踏、鸟儿被拔去羽毛丢进火锅,于是他又深深的恨着这个世界。他看不得周围美丽的一切被打碎让自己恶心,干脆把自己也打碎恶心别人。
       他除了伤害自己不会也不敢干别的,看得上的称他们是理想主义,看不上的也就骂句傻逼,也没人正和他们较真,这年头人们熙熙攘攘,都卯足了劲往钱眼里面钻,没人愿意浪费时间和傻逼较真。
       傻逼们明白一切,反抗无力,却不肯顺应肮脏,于是就拍部独立电影恶心你。本片的实际意义是一方面告诉中国的傻逼,你们这样的傻逼并不算孤独,咱们北京的傻逼在这为哥们儿鼓劲呢;第二呢,告诉观影的正常人:你们丫就是一群傻逼。

 短评

就好这一口我草

4分钟前
  • 四水
  • 力荐

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想怎么评论别人也随你便。你要真觉得这社会太傻比,那就自己去做点牛比的事儿,但是你又没那本事。天天喷来喷去看着就烦

7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还行

可喜的是这部片子终于不那么像学生作品而有那么点电影的意思了,可惜的是导演仍然在镜头后面喋喋不休。一部电影只需要讲好一个故事就行了,说得太多,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9分钟前
  • 杨子虚
  • 推荐

没什么,就是烂片。

10分钟前
  • pyan
  • 较差

“我们这代人已经完蛋操了,可是你们连下一代都不放过”

11分钟前
  • 我回2000年
  • 还行

其实吧,这帮人还得感谢广电总局,要不是有广电的存在,这部北京流氓纪录片也不会因此显得如此牛逼闪闪。

16分钟前
  • 皓宇
  • 力荐

想看裸体的马頔和宋冬野么?那就来看此片吧

19分钟前
  • 罗夏
  • 推荐

两个字:进化。从草莓百分百到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张内咸作为说故事者一如既往的下流跋扈,作为导演却真正是脱胎换骨。叙事到画面都足够成熟丰满且有自己的骨气,看来金主给张内咸投个几千万拍部进院线的电影是不用担心了。张内咸这一帮人,加油吧!!

22分钟前
  • 猴猴
  • 推荐

整体就像那戏谑的开头:戏谑调侃,嬉笑怒骂。广电总局,阳光灿烂的日子、五毛、民谣、强拆、烂片剧组、89等纷纷中枪。有点想法,但成果非常稚嫩、装逼和矫情。剧本差演技也差。很多桥段极其扯淡。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豆瓣有人说得好:不是反动就一定动人,不是反党就一定高档。两星半

27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就是内匹野马,还是没草原。

32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还行

明明不是纪录片,也没有电影感,人家随便乱搞,咱也随便看看

36分钟前
  • 白無硯
  • 还行

居然有宋冬野

3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你说 毛主席死了没?” “死了” “放屁 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0分钟前
  • 吉吉
  • 推荐

完全无共鸣

42分钟前
  • 臭脸秃驴贺弃疗
  • 较差

拍了一个精神病人的故事,却比日和附体的前作正常的多。还是能明显看到进步的地方,包括每次断片后不连续场景带来的虚幻感,之前访问穿插叙事的风格也被弱化。不过他的片也就那么回事吧,不如意的青年,操蛋的生活,傻逼的光锭总菊,一股脑泄愤的喊出来也只能煽动煽动热血小青年,缺乏更深的力量。

45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后半部分精彩

49分钟前
  • EVANGELION
  • 力荐

拍个电影别老装逼

52分钟前
  • 我有一个小秘密
  • 较差

活jb该你过不了审╮(╯▽╰)╭【窝是不是不该这么说话。。

56分钟前
  • 某S
  • 推荐

是我进步了,还是你退步了?

1小时前
  • 想来想去想不开
  • 还行

京骂教科书之:艹,他妈,你丫,傻逼用法案例详解

1小时前
  • 核桃妞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