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时光

剧情片日本2015

主演:田中幸惠,菊池叶月,三原麻衣子,川村莉拉,申芳夫,三浦博之,謝花喜天,柴田修平,出村弘美,坂庄基,久貝亜美,田辺泰信,渋谷采郁,福永祥子,伊藤勇一郎,殿井歩,椎橋怜奈

导演:滨口龙介

 剧照

欢乐时光 剧照 NO.1欢乐时光 剧照 NO.2欢乐时光 剧照 NO.3欢乐时光 剧照 NO.4欢乐时光 剧照 NO.5欢乐时光 剧照 NO.6欢乐时光 剧照 NO.13欢乐时光 剧照 NO.14欢乐时光 剧照 NO.15欢乐时光 剧照 NO.16欢乐时光 剧照 NO.17欢乐时光 剧照 NO.18欢乐时光 剧照 NO.19欢乐时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1 16:03

详细剧情

  阿明(田中幸惠 饰)、樱子(菊池叶月 饰)、芙美(三原麻衣子 饰)和纯(川村莉拉 饰)是非常好的朋友,一有空,四人便会结伴出游,彼此之间友情十分坚实。阿明是一名护士,至今未婚,虽然身边并不缺乏追求者,但她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走进一段稳定的关系之中。樱子是一名家庭主妇,和婆婆 一起生活,儿子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令她有些措手不及,忙碌的丈夫又总是缺席孩子的教育问题。  芙美和身为艺术家的丈夫即是恋人又是工作伙伴,两人虽然生活和工作都在一起,彼此之间却又一种无法言喻的疏离感。纯正在和丈夫打一场离婚的官司,这段失败的婚姻里,纯是过错方,但丈夫显然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婚姻。

 长篇影评

 1 ) 实时的堆砌:通往生活迷局的漫长捷径

滨口龙介长达317分钟的《欢乐时光》给予了我们几组日本社会平常家庭的生活样本,通过四位女主角的视角传递——家庭主妇“樱子”、深陷离婚官司的“纯”、因丈夫出轨而独自生活的“明”和与丈夫一起工作却少受重视的“芙美”。

四人是经常会聚在一起的挚友,而引发她们之间话题讨论的,往往便是家庭生活。以四个人联结的友谊出发并作为基点,滨口龙介探讨了日本社会所特有的“家之困境”和“人生之困境”。

《欢乐时光》的实验性无疑是同类议题的日本电影中所少见的。导演的创作思维延续了部分真实电影运动中的特点与诉求,又以学习工坊的环境进行了剧本写作和影片拍摄、制作。而四位素人演员(片中几无专业演员)能在传统意义上并不适合被“银幕化”的平凡人物中,贡献出克制而又能量巨大的真实表演,则又让影片的这份实验性落到实处。

在简单的场景、长余的对话中,这部电影找到了一条通往生活的漫长捷径——以形似“堆砌”的拍摄、剪辑方式,来捕捉、提炼出日常,便可以在随性的组织里举重若轻,迎来数度微妙时刻,入微地展现每个人的情感状态和所遇的困境,再从内扩散至外部社会。

电影中,“身体研习会”与“读小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两大段落群戏,给人强烈的冲击,也是滨口龙介的野心所在——模糊“电影时间”(reel time)与现实时间(real time)的界限。我们在观看时,会感受到银幕内外的时间流动,所产生出的微妙平衡。

从“虚构再现真实”的角度而言,这两个效果各异的段落的塑造令人惊喜,因为其极为有效:每个段落都对两到三个场景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完整的镜头段落和几乎同步的银幕内外时间,从而塑造出真实的电影时空。

在时间的“同步”中,观众与银幕上的人物、现实中的演员产生了近乎相似的“经历感”。这是付出漫长的时间而走进银幕之中。类似于《四月三周两天》中的聚餐段落或《让娜·迪尔曼》。

身体研习会

“身体研习会”作为第一大段落帮助这部电影找到了开篇的“重心”。

背对背坐地起立、寻找同伴与自己的中心线、听对方丹田的声音(听肠气)和靠额头接触来传达思想,四套动作循序渐进地揭示了人与人相处间亲密关系的模式,即如何从信任到平衡、从接触到相知,也象征了之后会发生的种种事件。

在研习会之后的分享会中,之前此段落中通过行为传递信息量的方式迅速被置换成通过大量场景对话——樱子不经意间透露出她通过研习会,感到自己的身体受到了关注,心情受到了理解,这其实也是其遭遇困境的原因。纯也自然地透露出自己因为单方面出轨而陷入了一场持久的离婚官司中,被价值观不合的明所反问,明出走,芙美随即告辞跟上。

段落的前半部分侧重于暗示电影的主题和随后会发生的事件,段落的后半部分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展开情节。

读小说

“读小说”作为第二大段落,一方面对前两个章节进行了“稍显刻板”的总结,也正式拉开了樱子和芙美家庭崩溃的第三章。

在其中,我们主要站在芙美的视角上,不仅和她共同聆听了青年女小说家的辞藻纷繁、内容浅显的恋爱小说,也接收到了她对自己丈夫“爱的宣言”,并在庆功宴上听到了丈夫对小说家恋爱观的拥护并出走,换成了樱子告辞跟上。

当然,这个段落也夹杂了樱子和明各自的视角(都以一种都市孤独情绪渲染),纯则作为不在场的在场促使她的丈夫公平发出了告白。

个人其实对这个段落的喜爱有限,不可否认它完成的很好,但其中滨口龙介的“创作谈”借公平之口介入占的时间实在是有点多到过分,本来如果控制地好会产生“我就夸夸自己几句”的幽默效果,目前这个则显得有点尴尬,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这个场景中人物的失真。

仿佛有预兆一般地,在朗读会和庆功宴上备受压抑的樱子向芙美吐露自己渴望“被关心”的需求,与突然遇见的“身体研习会”上触碰过额头的男性出轨。在第二段落结束之后,这三位女性角色都巧妙地和第一大段落中的自己进行了互文。

由这两个段落可见,虽然有着已经足以走进真实的“漫长捷径”,滨口龙介依然在剧本中强调了“设计感”,有巧妙之处,亦有过火之时,自信与不自信同时出现。

由此,再说回到这部电影的主题。

在“读小说”段落中,纯的丈夫公平(这条线说实话里面的人物状态情绪真的很像直接从某部黑泽清电影中提拎出来)对女小说家的对话展现出其不会是一个没有生活趣味的人,而之后的餐桌对谈中也展现了他不为人所知的感性的一面。

是什么使这样一位并非无趣的老好人的婚姻与家庭摇摇欲坠(纯直言她的精神被丈夫杀死,而丈夫去找她时也差点被纯杀死)的呢?

这部电影与凯莉·雷查斯的《某种女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异卵同胞,电影中女人们的故事在电影外也都会持续下去。

当然,不限于“她”,不止是女性,滨口龙介在访谈中提及了此作剧本的创作仿效对象为约翰·卡萨维茨的《夫君》。

《欢乐时光》不仅仅只是给我们呈现出了这四位好友作为女性所面临的家庭困境,她们身处其中的精神状态——所感到的无力、麻木与空洞,遂以各自的方式反抗,却依然不得其所;它也并没有将这些问题以模式化、标签化的方式直接扔到电影里的男性角色身上。

每个人都陷入了生活的迷局,被自己的人生所围困,警醒、逃离或麻木,或悲或喜。

滨口龙介没法给出上面那个问题中我们需要的答案,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也无法给自己这个答案。

欢乐的时光是否真实呢?或许,只是我们面对人生时所获得的片刻的欢愉,但那也已经足够。

电影里最迷人的片刻,莫过于四位女子在电影过半时的出游。在瀑布合影,相互开玩笑似的自我介绍,仿佛大家才刚刚相识。

往往一开始都是欢乐的,但随着这段短暂的时光过去,我们还是要进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巡回。

文/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2 ) 人人都能拍电影——《欢乐时光》

2015年度洛迦诺电影节将最佳女主角颁发给毫无演戏经验的四位日本女性。以及“特别提及”授予该片编剧。《电影手册》毫不吝啬的称赞道:“(这是)绝对的明智之举”。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四位女主角,片中所有演员都是第一次出演。而即便如此,他们共同完成这一部317分钟的超长篇。从瑞士凯旋而归之后,又被选入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第三名。足够“业余”,足够长,足够年轻的导演。作为一部话题性十足的电影,瞬间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文艺电影院。允许我再次重复引用《电影手册》:“对于《欢乐时光》的成功,我们却是始料未及的”。

非常规的制作模式  全片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并不稀奇。如早期的侯孝贤、贾樟柯,又或者将其理论化到极致的罗伯特・布列松,他们的电影中早已屡见不鲜。是出于拍摄成本上的考虑,也是出于电影美学上的追求。这些演员通常是导演从一定范围内筛选出符合作品角色,然后对其加以演技方面的指导。而如此选角、再指导的过程,其实导演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作用。但是,《欢乐时光》却与之截然相反。它是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双向互动,它平等而又民主,充满了美妙的流动性。 可以说,《欢乐时光》是一部非“常规制作模式”的,广义上的学生作品电影。其在于,它并非通过如松竹,东宝之类的大手电影制片厂,而是神户KIITO,这个学习即兴表演的工作坊。滨口(导演),还有野原位,高橋知由(编剧)三人作为培训老师,在此执教。而片中出现的所有登场人物都是他们的学生。虽然说是学生,但他们却来自不同的年龄和阶层。大学生,上班族,主妇,退休老人等等。他们利用周末业余时间,培训八个月之后,作为最终的学习成果,共同完成了这部电影。非常简单的来说,《欢乐时光》就是一群想学表演的,和一群教学电影的人们一次欢乐的合作。

而如此制作模式非常值得推崇。首先,它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电影制作成本。学生的培训学费成了拍摄的启动资金,且无需在演员上再花费精力财力。因为培训学员即是演员。对低成本的独立电影来说,尤其显得具有可行性。其次在于理念上的革新。对于非职业演员的采用,不再只是导演或者制片人所选择的少数的幸运儿。所有参与培训的学员都能参与表演。教员们(即导演,编剧)结合每个学员的特点,以此为前提,创作出相应的剧本来。区别于一般电影中常见的先演员后剧本。这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平权。从采访中我们得知,其间剧本九次易稿,不仅是出于滨口,野原位,高橋知三人的共同创作,也是导演和演员之间达到高度互动性的佐证。 总而言之,《欢乐时光》的制作模式,为独立电影的生存空间和样态,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来。其价值不仅在于电影本身,也作用于电影产业体系。它将电影创作的行为普遍化,去阶级化。让电影拍摄成为一场人人皆可参与的全民运动。(神户KIITO的工作坊也是电影拍摄场所)

极简约的拍摄手法 让拍电影变成人人可为的行为,如此实验性的探索不仅停留在制作模式上,非职业演员的选择上,也体现在滨口的拍摄手法之中,渗透到电影文本内部。 《欢乐时光》不同于桥口亮辅《恋人们》中关注边缘,底层人物的命运,而是将镜头对准四位四十岁左右的普通女性,她们各自的婚姻状态和家庭困境。《恋人们》的结尾,尚且在层层立交桥下露出一小块蓝天的希望。《欢乐时光》却将四个家庭的崩溃从开始彻彻底底的进行到结尾。前夫出轨后离异独居的明,生活闭塞的家庭妇女樱子,事业成功婚姻失败的芙美,想离婚却离不了婚的纯。直到最后,电影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尾,她们各自的困境即便看上去一时得到解决,但却仍作为不可更改的事实般永远存在着。

本片在结构上明确的分为三部分。纯的角色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可以说,正是因为突然纯打算离婚的自我告知,四人的平静生活才打开了缺口,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第一部分是得知纯出轨之前。第二部分是三人出席纯的离婚诉讼。第三部分是寻找失踪的纯。而即便第三部分中纯已消失,但仍作为不在场的在场推动着叙事发展。除去第二部分的四人的温泉之旅,明亮的外景,自然的光打在她们的笑脸上以外,全片几乎都是在夜晚,在酒吧,餐厅之类的室内,又或者电车,巴士等移动的室内进行。室内随处摆放的桌子和椅子等道具。极度限制了演员的身体,将动作控制在极小范围之内。这显然是出于滨口的拍摄策略。演员们所需要的表演的就是对话,对话和对话。四人间的闺蜜谈,又或关于友谊的争论,婚姻人生的困惑等等。她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恰如其分的符合片中的角色,同时又让人感觉,她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的熟悉感。而这似乎在告诉我们,构建我们世界的,不是那些戏剧性台词或至理名言,而是一堆琐碎的,毫无意义的对话。

无论是此前的《亲密》(2012)还是《触不到的肌肤》(2014)等,滨口电影都试图通过堆砌,罗列大量的对话来推展剧情。可以说这是其电影的主要特点之一。因为在滨口看来,即便是毫无演戏经验的演员,最初对表演抱有违和感,但在不断的对话之后,她们便能顺利进入角色的意识当中。反过来说,对话促使她们成为角色。而语言也并非舞蹈之类的特殊肢体表达,是我们生活中的最基本尺度。当演员一句又一句台词喷薄而出之后,观众慢慢消除了电影作为虚构的存在这一事实的心理戒备,从而认同电影中人物本身。 坐下来的对话表演形式,也作用到拍摄手法上来。动作上的极度受限,促使摄影机也相对应的变得安定。即便滨口坦言本片是对偶像约翰・卡索维茨的致敬,是《夫君》(1970)的女版(《欢乐时光》的最初标题是《花嫁们》)。但实际上,并不像卡索维茨般在持续晃动的手持摄影之下,在人物脸部特写与特写之间,实现去空间化的转换。而往往选择了最简单的,从正面的固定拍摄。也许这是出于对小津电影的效仿,但却又丝毫不见小津那般整饬的仪式感和形式美。而是一种局促的紧张感和爆发力,一种期待将要发生,但却不知道何时发生什么的不安和诱惑。记得同样使用非职业演员的侯孝贤毫不遮掩的曾说道,之所以用大远景拍摄,只因为镜头一旦靠近他们则会穿帮。

而滨口则全然相反,毫无顾虑的将摄影机正对在演员面前,让她们无可回避的面对自己和摄影机的关系。也就是这个时候,在滨口看来达到了表演纯度的最大化。此外本片除了大量对话,正面拍摄等特点以外,片中还出现了两段近乎于和实际时间同样长度的纪录片式的拍摄。而如此真实时间的意义也在于,它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和剧中人物一起共有和体会同一段欢乐时光。工作坊间感受彼此的信赖,朗诵会上倾听情窦初开少女的独白,还有那冷酷的生物学家发自内心的爱的忏悔。 《欢乐时光》就是这样一部神奇而又平凡的电影。用最简约的手法拍摄一些没有任何演戏经验的普通女性的一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对话。它却感动了来自异国他乡的我,同时让我惊喜而诧异——电影创作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将会是我们每个人明天爱的行动。

原载《看电影 午夜场》

 3 ) 深焦 x 《欢乐时光》导演滨口龙介:我只想表达出女性本身所具有的强大

原文2016年6月4日刊于深焦DeepFocus公众号。

同时刊载于2016年3月30日《看电影·午夜场》,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滨口龙介,1978年出生在神奈川县,2008年制作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映象研究科的硕士毕业作品《激情》,获得了国内外电影节的好评。导演作品有日韩合拍片《THE DEPTHS》(2010)、采访东日本大地震受灾者的纪录片《海浪的声音》(2011/跟酒井耕导演合作)、长达4个小时的长片《亲密》(2012)等。2015年8月, 《欢乐时光》在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和特别提及奖(剧本),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银热气球奖,《电影旬报》年度日本电影第三名。本片也将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

2015年11月底,深焦DeepFocus在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间隙,采访了滨口龙介及其摄影师北川喜雄。

《欢乐时光》海报

深焦:首先想请问滨口导演成长在一个怎样的家庭,小时候就已经对电影耳濡目染了吗?

滨口:我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家人一起去看电影只是很偶然的事,并非从小就是影迷。

深焦:然后您在东京大学读书?

滨口:我19岁考进东京大学,就读于东大文学部的艺术美学专业。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约翰·卡萨维茨的电影。毕业后当过商业片和电视节目的助理导演,但都是很失败的经历,并没有怎么融入进去。然后报考了东京艺术大学,它也是日本第一个开设电影制作专业的国立大学。第一年没有考上,接着又报考了一次。之所以非常想去东艺大,是因为有北野武、黑泽清这样的日本代表性导演在那里执教,我想没有比东艺大更好的学习电影的环境,把它当作最后的期望,终于考上了。

滨口龙介

深焦:从您的老师——黑泽清那里,您学到了什么呢? 滨口:当然,我从他那学到很多。具体来说,因为东艺大主要是以制作实践为主。两年内需要制作两部短片和两部长片。电影理论虽然并不是主要的,但是在黑泽的课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向黑泽讨教。当时黑泽每年都有新作品面世,我们就会多次向他请教诸如那个场面究竟是怎么样拍的这样的问题。其中最受用的是:作为一个电影作者到底为什么会那样去做?到底为什么能做成那样?让人不得不去这样追问下去。

深焦:是什么让您不得不追问?

滨口:观众。拍出让观众无论如何都不得不感到震惊的东西来。这样才是电影,非像一个谜团不可!还有黑泽平时常说道,摄影机放在哪?摄影机面向谁?从什么地方开拍,到什么地方结束?等等。这些都是些非常本质性的问题。

《激情》(2008)

深焦:您和摄影师北川喜雄先生在东艺大虽然不是同期,但是否是长期合作关系?

滨口:确实是长期合作,但在学校时基本上没有一起拍过片,最多也就帮一天的忙之类的情况。第一次合作是在2011年的上半年拍摄《亲密》。他对于我之前当过商业片助导的经历有过质疑,然后互相交谈了各自想法。虽然这部电影要花费一些时间,一起拍拍试试看吗?说完后,他非常乐意的接受了。这种合作关系,我们一直持续到现在。

深焦:后来又为何会拍摄关于3.11大地震的东北三部曲?

滨口:《亲密》拍摄快要结束时,3.11大地震、海啸、核电站爆炸事故接连发生。当时,收到了来自东艺大的拍摄东北纪录片的请求。我个人方面,也因为看到海啸视频后被震撼到,就决定去实地拍摄。

《亲密》(2011)

深焦:虽然没有看过东北三部曲,但即便是在剧情片《欢乐时光》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

滨口:我想你所说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在《欢乐时光》中主要有两个场景。一个是workshop,一个是朗读会。其实我并没有打算用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摄。从这个电影的特点来看,作为剧情的一部分,它们都事先被写在剧本当中,然后逐一拍摄。在这一点上,按部就班的拍摄也许和纪录片有接近的地方。只是这两个场面之所以看起来很像纪录片,或许是因为出场的人物特别多,对于我们来说,人物有什么样的反应很难事先预料:是在哪里发生,发生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面对这种状况,摄影机变得迟缓,看起来和现实发生的一样。但总体上来说,是事先做了一定的准备,然后逐一按照剧本来拍摄的。

《欢乐时光》(2015)

深焦:《快乐时光》的剧本是如何创作的?您是如何塑造了这样动人的四个女主角呢?

滨口:关于剧本,首先我们在神户开设了为期五个月的即兴演技培训。这是一个以制作电影为前提的培训,学员一共有17人。我们的四个女主角也在其中。作为培训结果,我们一起创作了三个剧本。《欢乐时光》是其中关于三十岁女性的一个剧本。最终我们选择了《欢乐时光》,因为我们觉得它是最能挖掘出所有培训学员魅力的一个剧本。当初的设定是两个半小时,但考虑到人物特征有更多扩展的可能性,又增添了不少。但最关键的原因也许还在于,对日本社会里三十岁的女性,这样一个弱势群体,如何去展现她们的魅力,如何创造一个展现她们的魅力的环境。相对应的,培训当中的其成员如何去协助配合她们。在这样一种设定上,《欢乐时光》的剧本很容易被实现。

《欢乐时光》(2015)

深焦:剧本是在培训前写的,还是一边培训一边写?这三个剧本都是集体创作的吗?

滨口:对,是培训过程当中写的,也包括我在内,三个人一起写的。

深焦:也就是说是贴着这四个女主角创作的剧本?

滨口:是的,是结合她们特点写的。首先写好了她们四个中的一个人物的剧情,然后在其余三个人物之间摇摆不定,但确定了剧本最初的一个架构。可以说是卡萨维茨《夫君》(1970)的女版。(注:《夫君》是讲述的三个中年男人的故事)但对于剧本,她们会有感到违和的部分,也有拒绝拍摄的反应。比如,这样的动作我做不到,或者我不愿意这样去表演,或者非常不愿意,但不得不去这样表演的情况也有。所以剧本修改了很多次。在保持原有架构的基础上,但不是写她们想说什么,而是去写,作为她们所扮演的这个人物不得不去这样说的。因此,很戏剧性的台词和动作,都变得不大可能,所以也就越来越接近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和节奏。同时,她们也慢慢的越来越接近剧本设定中的人物。产生的最终结果是,剧本变得很长很长。

《欢乐时光》(2015)

深焦:但在电影后半部分我们也看到akari的脚受伤了,纯的失踪,朗读会的变故等等戏剧性的情节在慢慢的增加。这样的情节设定也是事先写在剧本里面的吗?

滨口:确实,接近日常生活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电影前半,后半段开始剧情变得戏剧性起来。这部电影一共拍摄了8个月,剧本修改了7次。最初的剧本是包含戏剧性情节的,删除以后又回到很日常,然后又加入了一些戏剧性情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当中完成的。但是改稿的过程并不是让演员去适应那个角色,而是演员自己慢慢的去亲近角色本身。然后最终确信可以在后半部分加入更戏剧性的情节。还有,关于纯的失踪是事先就已决定好的。

深焦:workshop和朗读会的两个场面,是如何调度的?为什么要用实际的时间长度去表现?

滨口:之所以说为什么不得不这样拍,还是要从我老师黑泽清说起。比如摄影机摆放在哪里?摄影机面向什么?黑泽给我们看卢米埃兄弟的《工厂大门》(1895)。摄影机摆放在有什么好像将要发生的地方。这就是电影拍摄中摄影机的位置。而对我来说,好像将要发生什么的地方就是人的脸部。拍摄人的脸部产生什么样真实的反应,这一点,可以说贯穿了全片。比如workshop那一段,现场有什么样的反应,事先是并没有写到。还有朗读会那一段,即便是事先在剧本里写道“很高兴”,“观众们很感动的听着”之类的。但实际上并不能就拍成这样,只能交给现场,捕捉现场的演员们的反应。而且这两段都有很强的连贯性,刚开始就没有剪辑,最后也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

《欢乐时光》(2015)

深焦:workshop部分用的是自然光?其他部分看起来也很像是自然光……

北川喜雄(摄影师):基本上都是有打光的。只是朗读会的时候,照明打到了年轻女作家身上。空间上来说,也有照明,只是把灯光放在不太注意、隐蔽的地方。workshop一段,滨口导演觉得自然光看起最美。而且照明无论放在哪里都很碍事,所以整段是没有打光的。

深焦:滨口导演您自己也参与了演出。

滨口:是的,我也出演了。因为这部电影没有一个职业演员。职业演员的那种专业表演让她们释放不开。所以取而代之,剧组员工也出演了,我作为员工其中一个自然地出演了。

《欢乐时光》(2015)

深焦:电影前半段剧情是靠四个女性一起行动推进的,到后半段,渐渐地她们四个人在一起的场面减少了,她们各自的家庭、工作的描写开始增多。到了最后,以她们四个人的反叛而结束。能请您谈谈您是如何理解日本社会的女性,使得您这样设计剧情?

滨口:并不限定于女性,我觉得在日本社会中困难的是,如何尊重自己情感的问题。只是这样的问题,在女性的身上显得尤为明显。因为日本是男性主导的社会,是男性更能容易赚到钱的社会。也就是说,比起女性,男性在外面赚钱这件事被合理化。这样的话,从整个社会来说,男性对自己的伴侣,对家庭不关心这件事也可以被正当化。在这部电影中的四个女性,基本上都是处在一种不被关心的,感到痛苦的境况里。当然女性处在弱者的社会地位很明显,但男性所处的境况是不是更严重?在拍这部电影时我这样想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男性们并没有得到、唤起他们意识到自己已陷入漠不关心这件事的契机。而女性们能意识自己被压抑的情感,也能为自己申辩。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为女性助威,还不如说只是单纯的表达出她们本身所具有的强大。怎么来说,这部电影也向男性们提出了警示。正因为没有去倾听,没有去感受,因而才陷入这样的困境。

 4 ) 中年女士失婚指南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高慢慢(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640359534/

《欢乐时光》观影笔记

作者:高慢慢(首发于公众号“MOVIE木卫”)

据说,日本女人的大半生都在“忍”,从少女时期开始,到成少妇(陈希我《真日本》)。隐忍个人自由成为妻,“妾本萝丝,依托乔木”,依附丈夫一辈子,妻再熬成婆,家庭就是女人的终身归宿。日本一度流行的“贤妻良母主义”传到中国,五四时期被一众主张妇女解放者批判。

日本传统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二战之后,国家鼓励男人为企业奉献,丈夫是工薪族,妻子是专职太太。一个标准家庭里,女人承担育儿、家务、伺候丈夫的全部责任,而男人承担家庭经济来源(养一家子)。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我的一位日本朋友说,在老一辈人眼中,女人婚后仍应该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家庭。不管情愿与否,有相当一部分的女性也确实这么做。但其实,也有越来越多70后、80后女性开始不满现状,她们追求自我,未必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唯一选择,或者不婚、或者离婚。

日本社会对晚婚或不婚的宽容度似乎比国内高,2010年,日本35岁男性的未婚率是41%,女性是29%,十几年之后,30岁女性未婚比例从30%增长到50%,已婚男女婚后出轨的比例也不小。

电视剧《昼颜》的余热还没过去,2017年上映了电影版,人妻不伦的话题在少女少妇心里撒下小火花。早前熟知的林真理子的《三十岁的女人》、渡边淳一的《失乐园》、电视剧《不愉快的果实》《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家族的形式》,各种形态的婚姻一直是电影文学作品的宠儿。

2015年这部长达5个小时的马拉松电影《欢乐时光》就像一部长篇小说,用近乎真实的方式,叙述四个三十岁女人的感情生活。和初恋结婚,当了十几年专职主妇的樱子;渴望从无爱婚姻中解脱的纯;离婚后不乏追求者却一直独身一人的阿明;和丈夫总有疏离感的芙美。5个小时下来一点不觉得乏味,反而是秋天看过最舒服的电影,温度恰好,日影独有淡淡哀感让时间流逝都变得美妙了,四个女人的生活也微火慢炖一样走进观影者的生命体验里。

“研习会”是电影一个重要的引子,隐喻后文要铺展开的现代婚姻关系。两个人背靠背融为对方的一部分再互相依靠站立起来;找到对方的中心线,保持两人间的平衡;额头和皮肤接触;倾听对方的身体,从最原始的触碰和倾听来看,语言反而成了交流的障碍。研习会的目的就是“修复沟通”,修复从表层对话到深层情感的交流。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夫妻、子女之间都保持的相当距离感,礼貌、克制在这里打破了。

女人是需要被长久注视的动物,《昼颜》里出轨的主妇利佳子说“仅仅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刺激,就能体会到活着的感受,如果没有关注着我的人,我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活。”《欢乐时光》里樱子也说,“获得关注的感觉真好”“只要是一直触碰就觉得很幸福了”。

其实是情感需求,纯子们的情感需求被另一半漠视了,这是她们觉得婚姻难以忍受的原因。 长久地和不存在的另一半生活在一起的孤独,比起独身一人更是精神折磨。也因为情感需求总是被漠视,樱子觉得空虚,失去一部分自我存在的价值感。《昼颜》中,利佳子也是因空虚而出轨,《欢乐时光》里,纯子和樱子的出轨不是玩感情游戏,也不是为了寻找刺激,就是不愿意忍受而做了反叛。

樱子问婆婆她的婚姻是怎么走过来的,婆婆说“一起生活着实不易”“只要忍一忍就行了”。但是,她们怎么能再接受父辈的那种忍耐过来的婚姻,缝缝补补过一辈子需要牺牲多少自我价值,现代人对幸福的期待越来越高,人生可以追求的东西、爱与被爱的机会又那么多。

谁想委曲求全呢,阿明和芙美就不想。芙美和丈夫表面和谐,其实疏离。两人结婚纪念日,丈夫说“我们两真是无趣啊”。芙美的丈夫没有行为上实质的出轨,然而热情不在自己身上,精神出轨的丈夫还是把芙美刺伤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只停留在表面,两人之间深层的疏离感,旁人也能看出来。

离婚后阿明一直单身,她坦白自己需要男人,有男人存在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女人。阿明有强烈的感情需求,“并不是为了找刺激才约炮,总之就是想求安慰。” 但另一方面又抱着矛盾的心态,“上床的门槛是很高的”,对方必须是“能让自己完全信任,能让自己无所顾忌完全放得开的人,否则就没有意义。”

这也是一部分当代女性情感的共性,就算经历过一次婚姻也还是迷茫。婚姻对她来说不仅仅是找个陪着的伴,也不是找一个经济共同体。明是一种女性的典型,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的生活,婚姻不是刚需,性和感情的标准没有一个可以妥协。

如果对感情的需求鲁钝一点点,如果对爱、性和婚姻的感受不那么敏锐,她们是不是可以不那么艰难。

从表面看,电影独特在于漫漫5个小时的对谈、独白。当人物倾诉的时候,往往正面直视镜头,导演试图逼近她们的内心(芙美看到瀑布时的恍惚已然是人物内心特写)。独白、对谈是用来推动电影情节和人物内心最多的动作,在大段谈话中,是日本人礼貌的距离,隐忍、克制,没有戏剧性的情绪爆发,娓娓道来(即便是丈夫声讨出轨的妻子时也没有歇斯底里)。

向内看,夫妻间的每一次对话又显得那么干扁、苍白——“没有实质性对话”,夫妻生活被没有意义的对话填满了,“亲密”超不出对天气怎么样、吃了没的谈论,内心的声音欲言又止,琐碎闲谈又心不在焉。在一次次对话中,导演对她们婚姻隐取挖掘相当细腻,可以代表一部分三十岁女性的生活状态。

纯子的丈夫在婚姻中是缺席的,离婚时的庭审是她八年婚姻中仅有的一次与丈夫“对话”,丈夫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为时已晚,纯子在如同丧偶的婚姻中被扼杀了。纯子遭受到的精神暴力是丈夫几乎不跟她说话,即便说话也没有实质交谈,不走心的对话如同没有对话。“读书会”上的告白,又表明他不是一个没有温度的人,他只是忘了,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要去理解朝夕相处的妻子的情绪了。

在离婚成本如此之高的今天,纯子的离婚不计代价。夫妻的社会关系交叉在一起,出轨的纯子立刻被共同的朋友谴责,耗时耗精力打没有胜算的离婚官司。更重要的是,剧中纯子是极有知性气质的女性,多年专职主妇的生活中,使她在职场上不具有竞争力。电影有一个细节,纯子只能做一些清洁和生产的零工。经济上常年依赖丈夫,离婚后也只能住在条件简陋的小房子。

导演并没有在谴责什么,只是铺展一种人生常态——没有情感滋养的婚姻,自然而然、不可自拔的枯竭了。可是不管婚前爱与不爱,婚姻都可能是爱情的坟墓。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里说,人之性,本是多婚的,男女皆然,所以爱情很难持之永久。虽然作为理想主义者抗拒这种冷冰冰的论调,但是不能否认“婚姻制度和人性的内在紧张关系。”

李银河老师在《奇葩说》里说过婚姻制度终将消亡,婚姻不适合现代社会融合。然而尽管离婚和不婚的人持续走高,但是至少这几辈人中,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对大多数人来说,爱情的幸福想象和婚姻仍然是捆绑在一起的。看《欢乐时光》的婚姻之后,大家也无需自感悲凉。电影和生活有一千种面孔,结婚也会后悔,不结婚也会后悔,不如都试试吧。

《欢乐时光》里三十岁的女性的生活。或者独身或者离婚,都不是衰飒的吧,像电影开头的基调那样——小提琴、田园式的林荫隧道,坐在电车上的四个人穿过隧道,阳光也洒在她们脸上。逃离丈夫的纯说的“自己的人生翻开了新篇章”,结婚也好,独身也好,离婚也好,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的女性还可以有的选择也不少,人生就是不断尝试、后悔、再尝试的过程,在不愿意再忍耐中痛苦过,又走出来了,保持再生的能力,一觉醒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5 ) FIFF16丨DAY6《欢乐时光》:漫长,琐碎,狗血,真实,这就是生活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欢乐时光》,下面请看前线情比金坚的闺蜜们各自面对各自生活的评价了!

George:

不想结束。

果树:

片长是一把双刃剑。不欢乐,但时光总是好的。

Polaris.J:

看了两三天,应该找个周末什么都不干看的!滨口龙介再一次惊艳我!去戏剧化去表演化。每一个角色都很饱满。

心是孤独的猎手:

刚开场的时候就很不一般,给我的感觉就不像是一部电影,反而像一个素人拍的dv一样,非常的生活化,别的片子可能是尽力再还原生活,可是唯有这一部做到了电影就是生活。

盆满钵满赵+:

慢悠悠的婚姻故事合集,四段相似的亲密关系,平静的讲诉不安的情绪,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渴望爱,说到底还是缺乏亲密关系中的沟通。 勇敢后最后剩下悲哀的男士们,他们只能懊悔,但也许他们真的就是如此的人,那原罪是决定结婚的两人或者是大众对于选择婚姻的必然性?倘若果真如此,难道这样的人一辈子就只配做孤独之人嘛。大家还是去做工作坊吧,也许是唯一的出路。

RyanRyqn:

混合纪录片式的拼接加上卡萨维茨与日本传统电影小津、黑泽清的拍摄方式和机位构图,电影在没有较拖沓的情况下体现了日本社会几个重要问题,日本后311时代、少子老年化、女性身份政治等。滨口龙介文学系的出身使电影在对话和叙事推动上更具有文学性,剧本的出色的完成度尽管在视听语言的平庸下也显得独树一帜。但问题是镜头画面上并不惊喜甚至枯燥,素人演员表演生硬。

Prometheus:

看完已经两点了,在这里时间并没有像一般电影一样被压缩,而是成为了展示展示日常的一部分。通篇其实都围绕着沟通的主题去写婚姻,去写友谊,去写人生。电影仿佛是从温泉麻将局中重新相互介绍姓名开始,开始崩塌。一场研习会,一场朗诵会,几乎都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示,当然后者有点出戏,却又和剧情切合,结局很赞,说到想要回到从前,然后戛然而止,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略知她一二:

他们习惯从楼梯上倒下,在黑暗中迸发,在无数个漫长日日夜夜里思考人生,他们感怀生活却无处释放,他们害怕于她们的桎梏、她们的逃离、她们的反叛,她们不破不立,就像是浴火重生后的魂魄,破碎而又虚空,她们突破后又陷入空虚,来回往复的生活令人疲倦,但是无法挣脱,这明明是不欢乐的时光,但决不是伤感的怀念,而是温存的希冀与盼望,心愿如此简单,却不知是否遥遥无期。

飞檐:

平静流淌的生活始终掩映着潜滋暗长的内心独白,用五个小时的时间参与她们人生中矛盾密集的一个时间点,无限降低对话、事件中的情绪值,但又让观者始终沉浸,只能说太高明。除了他一向擅长的那种淡然的生活流呈现,看到了滨口龙介对于女性心理、隐匿的男权、以及根植于日本文化里的压抑成分的种种探索。他或许是一个始终用心生活的人,他保持关注作品里的人物,没有一个人在其中是失焦的,都拥有着平静强大的“存在”,甚至是一个路人。

莫扎特仑苏:

仿佛回到了那个扛着摄像机上街去的时代,省略了象征化符号,没有一个人被抽干血肉成为象征,平实的讲述有无限力量,绝不是简单记录,而是让情感在无声中爆发。它创造了不可复刻的真实,摇曳的镜头下洋溢着优美的诗意,细腻的情感和人文主义色彩。同时又颇具史诗感,在主角们完成自身的情感救赎后仿佛进行了一场革命。芙美和樱子丈夫倒下时是情感载体的崩坏,是这部电影所能承载的最大程度爆发,五个小时的电影落幕,仿佛一切已经结束又仿佛生活才刚刚开始。

给艾德林的诗:

两天煎熬完,叙述太散漫还努力虚掩了诸多实质的突破点,结构即便可能原本很凝聚干练,也在漫长的文本时间中垮落,不过即便说不定这就是人家想要的效果,其实看完全日常的戏剧化故事时间所呈现的虚假空荡感,还是即打脸又没算好,因为5个多小时还真是太短到不值一提,滨口桑需要直接开全天候直播,才能让表意附着在“没有话语”的情节上,即时的极端写实才能更贴近理论上的自然主义。但是假如视捕捉下来的表意才是未经加工过的现实为生活常态的话,那这片简直是一种只要一开摄影机就必然是现实的狂妄现实观之体现,真是细思极恐,反观各位素人的表演则必然是歪曲地虚假和做作,当然即便这样,也不能下霓虹超新星韵高才短、缺乏沉淀的论断,但内心底还是觉得拍成电视剧能比电影好若干个数量级。

Hethang:

尽管坐拥着令人惊悚的时长,但整体呈现上比《夜以继日》还是好多了。滨口龙介不把狗血作为其叙述的主线,将生活的真实性与细腻感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点上确实做的非常不错,尤其是四位女主人公之间有机真诚的互动,更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一种态度。但在另一些方面的处理还是有些无聊了,且不说在表面上看起来处理干净了实则在细节上无处不在的尴尬点,光是在一些持续时间漫长的活动中的处理就完全与真实体现生活奥秘与情感表达的目的背道而驰:如果说“寻找重力”一段还是好笑的,那读诗一段便是完全神游般的离题——这样的一种极端表现,真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吗?如果将这些部分进行适当删节,再将几位人物的情感处理得细腻些,关系的表征再弄得丰富些,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更真实更动人。

Pincent:

非职业演员表演工作坊的形式确实能达到一种表情动作具有适当迟滞感、美学运镜带有纪实感的奇特效果。深入两性关系,也未抛开对日本当代社会种种压抑问题的关注,以多种由分享作为内容的活动形式(工作坊、法庭、朗读会、饭局…)全程作为载体,迎接最终卡萨维茨式的一整夜集体出逃。试图尽可能地捕捉每一个人际关系上的真实细节,以朗读会的对谈来自反总结:呈现人与人之间身体的、感官的联结,又指出其不可总结性,每场看似顺畅的交流之后,紧接着剥开人们不可交流的属性。从开始四人同框就有不和谐的“景深闯入者”,构图机位都有被小心设计,除了意外到来180度直视镜头的正反打之外,我们也应看到饭桌上人物在镜头内所处的中心位置、人物逆光的轮廓、镜头随着视线和瀑布下跌、饭桌背后列车经过的轰鸣声…

苍山古井空对月:

片子够长,所以能够更充分地塑造和走进人物,在观看影片大量对话的过程中我会想到“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话,影片避开了狗血冲突并尽可能客观地呈现人际与婚姻中的不同立场,让观众更充分感受到生活的错综复杂。两次活动是影片的两大题眼,一者强调沟通交流,另一者则包含关于创作态度的自反以及捕捉生活中细微处的美好。同时活动也是某种契机或者说是引发问题的中介,让活动后坐在一起人们内在的某些东西显现出来。第一个关于身体交流的活动中,有意思的地方是鹈饲的脸总隐匿于阴影之中,似乎是“消隐的中介”,他引导大家参与活动,引发大家的感悟,却又不突出自身的在场。而主角四姐妹,聚起四人友谊的人最先离开,走进婚姻的人最终难逃感情消逝,有机会修复感情的契机是丈夫出车祸,这让我想到一个词——“破而后立”。

子夜无人:

孤木难支的、密集过盛的、貌合神离的、无法修补的,各种各样的亲密与情感关系形态,用了5个小时依然让人感觉难以言说。情感专家最喜欢教育大众的话就是“多交流、多沟通”,可他们有没有想过人与人之间本质上就是不可能完成交流和沟通的?或者是一方急切地表达完另一方早就关上了门、或者是词不达意口不对心、或者是站在两个海拔永恒对吼但永远错过、或者只是短暂地达成了妥协且顾眼下再说。我们都如此热衷追求被倾听被理解的那一刻,但又有多少次在面对他人同样的渴求时,我们只是敷衍地应答着、粗暴地打断了?我们就是这样自私又偏执,在波动的情感褶皱里,时而是咫尺时而是天涯。通过训练就可以听见肠道的声音,但没有办法可以听见心里的声音;当她在法庭上说出“他扼杀了我”,这句被逼到墙角才说出的话,然而那个自救的讯号没有一个人真正听到。

#FIFF16#主竞赛单元第6日场刊将于稍后公布,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看完就是愤怒,浪费了我一个休息日

这真的是我今年看过最差的一部电影。

5个小时18分的时常可以说是反剪辑的标杆了,风格就很日式,极其的琐碎,极其的日常,像一部八点档日剧,讲了四个中年女人失婚日常。

有好几个值得吐槽的地方:

1⃣️你们根本不能想象,我在这部电影里看了一场完整的无聊讲座,听了一场完整的无聊朗读会,时常共计1小时左右。

虽然对后续情节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基本完全可以挑重点拍,浓缩成15-20分钟也足够了。

2⃣️我不管这个导演是什么国际大师,这几个女主靠这部电影得了什么奖。整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就像有那个大病。导演说是想要表现“女性本身的强大”,但是表现方式真的非常离谱:已婚的三个女的,一个因为老公常年冷暴力所以自己出轨反抗,都打了离婚诉讼官司还跟老公上床还怀了他的种;一个因为觉得老公不关心她也随便找个讲座认识的男的出轨然后表示不想离婚也不想道歉;一个老公很明显都跟公司年轻妹妹搞在一起了还死命隐忍每天苦瓜脸但是就是不放一个屁甚至还帮老公推事业。你们有事吗?觉得婚姻不对了,不沟通不解决问题也不离开,一直隐忍在心里憋着,然后用出轨这种杀敌一千损己八百的方式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大烂货跟敌人同归于尽?老公都要出轨了自己好不容易争口气提出离婚了结果最后结局还是选择原谅他?导演你磕碜女人没有这么磕碜的,女人是没有几把,不是没有脑子。

这里唯一比较正常的是那个离婚后就一直不想恋爱又专心事业又诚实可靠的短发中年女人,其他三个全是大傻逼。

 短评

屬於日常的機械式演進,卻又有屬於日常的洶湧餘味,排演的方式也許意味了某種新影像的形成,在虛構和記錄的邊界中尋找到重心。workshop后的酒桌對話突然切到Jun正面半身的類似記錄片模式的近景,還有Jun被送走以後鏡頭停在那個空的汽車副座位,這兩段調度印象深刻。Happy hour一點也不快樂

5分钟前
  • 阿树
  • 力荐

317分钟,没吃饭的从下午看到晚上,不觉得累也不觉得乏味。全片几乎都是业余演员出演,几乎都是通过坐着对话展开剧情。动作极度受到抑制,而情绪掌控极好。片中没有一个坏人或者好人,主观的价值判断是回避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实的客观呈现,呈现每一个人都在努力逃离却又逃离不了的困境。

9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形式上是利維特加卡薩維蒂加小津,故事上更借助結構對應主題,但問題係,形式的呆滯,長鏡頭的多餘(這些鏡頭下的日本人是從未見過的咁誠實,誠實到像諗對白),導演對於「時間」的處理,角色的建成由對白形成,但慢慢走向木偶化,最後更變成一場遊戲,一切都是和觀眾玩的遊戲,但來得笨笨的玩法。

13分钟前
  • 何阿嵐
  • 还行

十星。属于上一年代最好的那批电影,其出世就宛如一个奇迹,在每一位素人的面容里都久违地目睹了在职业演员脸上缺席已久,又或夸张失真的表情:它们的微妙和准确让我们忘记自己坐在荧幕以前。四位主角是面前的朋友,而我们见证的是这条她们从受害者自觉地走向健全人的漫长隧道。滨口龙介独一家就足以召回整个日本的黄金年代,既有杨德昌一样的叙事效率和画卷式繁而不乱的人物志,又有侯麦-洪尚秀一派对场景氛围精准的重现,又深得小津-是枝一脉将情绪隐入凡常间,反使情绪无所不在的技艺,还时不时现出拉皮德般震悚的镜头运动,再加以黑泽清般不可言说,又无可奈何的瞬间。他说的是在职场热血,夏日治愈背后日本的隐语,这个掩饰至死的国家从未被展示和讨论的实相,这些残破没有戏剧的外表,未见血肉,恰因它们早已撕扯入骨,无处可逃。

16分钟前
  • 白斬糖
  • 力荐

这根本就是“PASSION-2008”的悠长版。尤其前四个多小时是非常舒服的,看她们聚会、聊天、打麻将,坐各种交通工具会觉得日本人的生活真是干净舒适。濱口竜介把剧情冲突留到最后一小时,而且和“激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渣男、彻夜、摊牌、两两交心。像普鲁斯特,路人都不是路人,而是时光,欢乐时光。2020.11.21 大银幕度过这段时光,既是愉快,又筋疲力尽。尤其喜欢前半段,像是一些未知的戏剧探索,后半段则是瓜熟蒂落,或许不一定符合每个观众的预想。想到这里突然觉得应该去重温里维特的OUT了。

19分钟前
  • vivi
  • 力荐

4.5;片长验证承载日常容器必要性,正如被时光侵蚀和惰性磨损而失去温度的婚姻一样,沉浸于时间波纹涤荡的我们,与被在婚姻中浸染庸常的千张面孔一般被推到“前亦地狱后亦地狱”的境地——“迟早要出乱子,迟早要决裂。”四种家庭模式和「交流」的无效性,「言语」和“文本性的人”在其他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而本片要说的是“身体比起言语更诚实地反映着人的内心。很多年后想到去看瀑布的路上新绿满眼,也会觉得那是最完美的欢乐时光,涓涓细流里蕴藏的隐秘转折(“潜文本会赋予角色们的行为合理性”),我们终将被日常稀释、被打败,终于在放弃伪饰和努力之后还能直面下个地狱;去戏剧化的剧本和表演真是令人惊叹。无数“中线”的建立,无数过肩镜头中前景的虚焦或特写,赋予摄影机和摄影对象之间的“对话”,即为“未来的他者的无穷目光”。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爱是层层累积成失望,在一起的时间都变得漫长,连同昔日欢愉被瓦解与埋葬。

23分钟前
  • 颜落寒
  • 力荐

siff2016#4。三星半。这是一部反剪辑的电影,将那些被传统剧情片中认为较为琐碎、缺乏叙事功能从而一般被省略处理的场景的全过程(培训课、喝酒聊天等)全部保留,组成了生活最真实的时光。我承认这种美学手法的价值,然而想问一个问题,片长五个小时的必要性在哪里?边际价值极低。

27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还行

四人的出行是happy, 其余只是hour: 芙美的报复,樱子得不到回音的忠诚,明的自我拷问,纯的不停的告别(贡献了全片最动人的几个段落)。选择花五个半小时看这部电影就好像开头四人参加鹈饲的重力课程,你满心怀疑,但你最终dive in.

30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力荐

渴望有人倾听、渴望有人理解、渴望一份心灵契合的爱情...只是相敬如宾、恪守秘密的自己,又哪能走进彼此的内心呢?这在当下的社会多么的普遍啊。内心的焦灼最终也只能在陌生人身上寻找慰藉,短暂的欢愉让自己麻木与遗忘。哪有什么欢乐时光啊?只是暂时离烦恼的现实生活远一些而已。

3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SIFF# 5小时17分钟,像洗了一个盆浴。四个女人的日常,渐渐蒸馏出浓度。读书会这段也很巧妙,构成一个自反式的结构。结尾也很妙。

40分钟前
  • btr
  • 力荐

5小时17分钟,看到了很多熟悉的神户街景,也感受到了很多身边的事。这五小时的映像或许略显乏长,但这种完全“日常化”(全是业余演员)的手法就好像把电影时间转换成“生活时间”那样,给你带去了<Happy Hour>。何为电影,何为演技,何为幸福,看完这部作品后确实会得到新的答案

44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目前看过的最长电影。因为长,所以哪怕是一次修习,一个饭局,都能提供足本,而足本提供了更强的在场感。日野评述能势小说,作者、主角与听众/观众,在尽量不带感情的讲述中,形成一体。而在一个即便锋芒处处却又坦率得礼貌的氛围里,其实对错早已让位给自我。有很多共情,叫人检视出判断的准头,其实要比寻找对方身上的中线要难得多。樱子的婆婆说,婚姻前后都是地狱,既然如此,不如前行。可前行,未必只有哑忍这一条路。四个女人的自我意识开始成长,或者说,终于肯去,敢去成长。不管抉择如何,死水里挣出的一点点波澜,都是壮丽。@虞社,滨口龙介作品展映。导演说前半部并无剧本,主要是演员在他的大纲下创作初稿,再行碰撞,最终两个半小时的预想翻了一倍不止。电影写的是日常,却是灾后的日常,是虚构的日常。想看宣萱黎姿佘诗曼蔡少芬演一版。

4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被这部317分钟的神作彻底征服!四个30多岁的女闺蜜,四种性格与婚姻状况。全片靠大段台词推动,尤其是两段纪录片般的群戏。不仅不觉拖沓冗长,竟然引人入胜金句频出!从小清新游玩吃饭到面对各自婚姻危机,女权主义逐渐显现。结尾神走向,戛然而止。剧本牛逼!非职业演员也很出色

5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不是日影,而是日剧,还是最好的那种。滨口龙介的镜头带着生活的温度,所有日常琐碎和两性关系的巧妙叠加,像有吸力般将观众带入四位女性的人生。虽然膀胱忍得快爆了,可是五个半小时实在太短了,真的太短了,为什么会这么短!!!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為甚麼要有四個女主角?明明說的好像是同一件事。相識廿五年的四分之一、湯氣小說的四肢異想、以至麻雀戰局。因為四重奏,高低快慢,方為一體。

52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拍得很长,却想一直跟着看完,都是日常生活,却绵里藏针,耐心,细致,井井有条,娓娓而来,细节捕捉宽厚有趣,漫长却不失分寸,应该是2017年看过的最好的日本电影(真人)了,拍这样一部生活化的电影,写这样一个日常化的剧本,应该可以成为每个热爱生活的创作者的目标。

57分钟前
  • 烟火佳人
  • 力荐

Masterpiece. 是滨口龙介的《一一》,用力完全不着痕迹。创作方法和最终成片共同构筑了日常的奇迹,工作坊和朗诵会两场大戏精妙至极。上一次看到这么令人心旷神怡的素人表演,是在冲田修一的《去见瀑布》里。普通人的脸也是生动的,关键是要捕捉到冰山下的情绪,因此那些正面镜头充满了力量。滨口龙介没把片名写全,应该叫“欢乐时光总是短暂”,比《家族之苦》更苦上百倍。生活就是电影,电影就是生活,生活不是电影,电影不是生活——用一部电影,说尽生活和电影的辩证法,这就是滨口龙介的境界。并不是透彻了人性,而是坦诚了困惑——没有人知道该怎样生活。人生啊,充满了煎熬和讽刺,最后一刻峰回路转了吗?不,只是一个停顿,等生活的戏剧发生,也等一个失踪的人。

59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鹈饲景的课确立了“找中线”的法则,而后一旦出现180度正反打,就必有大事发生。高级。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五小時的電影?太長了吧,我才不要看呢。」「傻子,若你連坐在舒服的椅背上聽五個小時音響講話都作不到,又要怎麼面對現實中排山倒海的話鋒與爭議?」形式本身的意義大概是如此吧,我猜。

1小时前
  • 焚紙樓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