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回头

恐怖片法国2009

主演:苏菲·玛索,莫妮卡·贝鲁奇,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蒂埃里·钮维,布丽吉特·卡蒂永,Sylvie Granotier,Augusto Zucchi,Giovanni Franzoni,Vittoria Meneganti,Francesca Melucci,阿德里安·德·范,Serena d'Amato,Myriam Muller,Thomas De Araujo,Lucas Preux,Thais Fischer,狄迪尔·弗拉蒙,Lionel Kopp,Andrea Coppola,帕斯卡尔·

导演:玛丽娜·德·范

 剧照

不要回头 剧照 NO.1不要回头 剧照 NO.2不要回头 剧照 NO.3不要回头 剧照 NO.4不要回头 剧照 NO.5不要回头 剧照 NO.6不要回头 剧照 NO.13不要回头 剧照 NO.14不要回头 剧照 NO.15不要回头 剧照 NO.16不要回头 剧照 NO.17不要回头 剧照 NO.18不要回头 剧照 NO.19不要回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19

详细剧情

  珍妮(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 饰)是居住在法国的一名美女作家,她和丈夫迪奥(Andrea Di Stefano 饰)共同经营一个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但是近一段时间,珍妮却感到令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客户的要求让她无法随心所欲写作,渐渐地珍妮发现周遭的一切开始发生变化,房间、丈夫、儿女甚至她自己的容貌都让人倍感陌生。珍妮的歇斯底里使家中的欢乐荡然无存,她和丈夫的婚姻也走到尽头。  某天,珍妮的容貌也完全发生改变,变成了一个拥有一头黑发、大眼明眸的异域风情女子(莫妮卡•贝鲁奇 Monica Bellucci 饰)。她偶然在母亲的住所看到一张相片,于是启程前往意大利,寻找自己真正的本源归宿……

 长篇影评

 1 ) 导演会被那翻译气死。。

本来是很悬疑的片子吧 被那个翻译用他特有的“生活经验”翻译成了国产生活片。。。

翻译的人除了听得懂你好 谢谢 再见之外其他长句子基本都是自己编的。。。

有两个地方很搞笑 苏菲玛索夜晚跑到客厅发神经时 男主角追出来骂她:“你在搞什么鬼?!”(翻译:你没事吧?又做恶梦了?看来翻译是个温柔的男人。。。)

然后男主角问:“你为什么在哭”

苏菲玛索答曰:“什么?我没哭啊”(翻译:我好得很啊)

然后手上脸上都是水 她说:“我不明白,我没感到悲伤”(翻译:味道很怪。。。。。。。)不懂的人还以为苏菲玛索头撞倒了马桶呢。。。


最后贝鲁奇进门回头看在门口的苏菲玛索 小孩跑出来问:“妈妈你在看什么,那里没人啊”(翻译:妈妈,那个站在门口的姐姐是谁啊?)翻译直接把苏菲玛索反隐形了。。。

 2 ) 无责任乱解:顺叙故事是这样的……

       珍妮八岁死于车祸,她老妈(银发短发的那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也好,出于私心也好,擅自把玛利亚当作珍妮替代品来养,给她洗脑,也给所有人洗脑:死的是玛利亚,不是珍妮。
    人是不能变成另外一个人的,为了变成珍妮,玛利亚硬生生地幻想自己是这样的眉眼,金色的头发,淑女的举止,甚至有着写作天赋---这样强烈持续的幻想下,玛利亚小朋友人格分裂了,真实的她一直躲在这个人格面具下,逃避她无法面对的现实(好朋友死在自己旁边,被迫和家人分离,和死友母亲当作替代品……)
    心理学上讲,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起作用的表现,如果直面现实的悲痛,让人实在是无法承受的话,自我保护机制就开始工作了,方法很多,常见的就是这个:人格分裂。

    然后,为了持续给予自己安全感,或者说潜意识里的自我对情感的需求是无法改变的,玛利亚把珍妮的母亲想象成自己母亲的样子,结婚对象也想象成家乡男人熟悉的模样,譬如她哥哥(为什么是她哥哥,我倒不觉得是乱伦心理根源之类的,我觉得是因为八岁之前他最熟悉的适龄男人样品就是她哥了,电影里这点我觉得做的很细致,人物心理分析太tm的精狠准了),生的小孩儿也长成自己家族人种的样子、房间布置也用老家类似的风格。

    虽然多年过去,玛利亚用这种保护机制活得相安无事,她也一直在人格面具的庇护下顺利逃开了真实的自我和当年的惨事。但由于小说的失败,让压抑的自我又再次浮现,无处可逃的问题还是得面对了:这个会写小说的珍妮真的是我吗???我是谁???影片用八岁时的玛利亚不停地出现骚扰苏菲扮演的珍妮人格来表现玛利亚的这用心理波动。


    
    也就是说,变脸也好,伤疤变形也好,空间扭曲也好,最后她渐渐变小也好,都是具象化地表现她的心理变化,这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也是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导演他,只是想讲清楚这复杂的心理变化吧!牛的是,他也真的表达清楚了!或者说表达得太细致太入骨了!我都不得不怀疑导演或者编剧是有切身体会么!我如果不人格分裂一下下哪里知道这么详细的感受哦?

    反正好多隐喻按照这个思路去想,就知道导演想说的是啥了,最后一幕就是玛利亚最终认清了自己是谁,也安然和自己分裂出来的人格共处了。


    p.s.我喜欢的一幕:按记忆寻回家的玛利亚在欢快的弹唱声中自在地舞了起来,镜头给的是特写,强调,这是与生俱来的舞动,也是她最终承认自我的关键一击,音乐果然强大……然后,我最喜欢的一幕来了,红衣女子热情的舞蹈,勾魂的眼神,暗示玛利亚本来就是这样的热烈女子啊!

 3 ) 单行道上,你我至死不分

一、时间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
爱慕你的美貌,出于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叶慈写过这样的话,杜拉斯在情人里也写过。多么耳熟能详的语句:“那时你是年轻的女人,与你那时的容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海报上两个绝代佳人,我不敢说比起她们年轻时候惊人的美貌,我更喜欢她们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但当大荧幕特写了她们脸上每一根皱纹,每一寸枯槁的皮肤和松弛的肌线时,我并不觉得触目惊心。虽然电影院里熟识她们的观众不停地低语,老了,老了。

因为我并不相信时间是女人的敌人。

但这不代表我相信“优雅地衰老”这样的蠢话。没有谁的衰老会是优雅的。女人的衰老伴随着无助、颓败、慌张、沮丧、忧郁、恐惧;没有一种凋谢让人赏心悦目:花瓣水分流失、色彩褪去、干枯、落败。没有一个女人可以从容不迫地面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无论是写出“我老了”、聪明绝顶的杜拉斯,还是假模假式的优雅标杆奥黛丽。

而我的意思是,大屏幕里无论她们的容貌衰老成什么样子,苏菲下垂的眼睑并没有更改她眼神里的纯真,而莫妮卡枯萎的嘴角也无法掩盖她唇色中的暖意。所以就算你不可避免地注意到时间是多么无情地在她们曾经光鲜的肌体上刻下岁月痕迹;但你不能否认与此同时,时间怎样耐心地灌溉了她们,丰满了她们,雕刻了她们,诠释了她们。而这一切如果只用“优雅”来形容,实在是太败兴了。


二、镜

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镜面内外的两个镜像。一个实体,一个影体,然而相依相存。驶向意大利的火车上,莫妮卡靠着车窗,窗外景色迅速掠过,而镜面上浮现出来的是苏菲的脸。在这个时刻实体和影体的定位已经昭然若揭:莫妮卡是实体,而影体其实是镜子那面的苏菲。这个提示与影片开头苏菲从DV里发现莫妮卡的脸发生了翻转——在那个时刻苏菲是所谓实体,而影体是DV影像里的莫妮卡——观众被欺骗了,镜面反转,硬币翻了过来。

人格分裂并不能解释莫妮卡为什么能够看到长大以后弟弟的脸,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莫妮卡生母家的摆设一直没有改变。而鬼魂附身的灵异路线更不是这部电影的基调。如果想得到观影乐趣,就应该放下用所谓类型去束缚影片的定势思维。因为导演的处理是非常任意妄为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任性。在技巧与逻辑的支撑下,任性而写意的处理会突出影片特质与天马行空的艺术张力,可以说所有风格的诞生都离不开这种任性。

所以我不认为这部影片着重描述的是精神科问题或者灵异事件,而是一个实体与影体相互掩盖,剥离的过程。影片开始苏菲做为实体时,莫妮卡以童年幻影停留在影体角色里,苏菲掩盖莫妮卡;而小莫妮卡将妈妈、哥哥、家居摆设等影体更换掉苏菲生活里的实体时,则是莫妮卡在覆盖苏菲。从苏菲发现家具变化时,相互剥离的过程便开始了,一方面苏菲渐渐退回影体的位置,一方面小莫妮卡替换掉的影体也被现实所取代——这解释了丈夫孩子以及她自己拼凑的脸——一半苏菲一半莫妮卡;而关键的母亲却没有改变,这一度让苏菲/莫妮卡感到安全。但是一旦母亲改变了,改变不能阻挡——莫妮卡和苏菲彻底剥离;在赌场里,面部五官可怕的变化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最终莫妮卡成为实体,而火车车窗里,映射出苏菲的脸,回归影体的幻想。

镜里镜外的虚实转换,才是海报要表达的意思。片头苏菲作为实体问道“我是谁?”而单一的苏菲和单一的莫妮卡都不是真正的答案,影片最后分裂开的两人并坐,浅笑对视——谁是谁的影子并不重要,但关键在于,谁能独立于自己的影子而成为整体呢?



三、不可追溯

人生是单行道。

时间只朝一个方向流淌。白驹过隙。青春如呵气在镜面飞逝。花朵盛开,之后凋零。绝代佳人在荧幕上不可逆转地衰老。表面从容不迫,内心恐慌悲伤。因为之前盛放地太夺目,所以枯谢的过程令人不忍卒睹。然而这种摧残和绝望的另一面,却是时间所研磨出来的令人心悸的美。时间用了多大的耐心,下了多大的决心,才能狠心去掉那些娇嫩的、脆弱的、多余的青春枝桠,最终留下光影幻象中一双多么美轮美奂的两生花,黑暗中灼灼盛开,无与伦比。

只有行走在单行道上,她们才能永开不败。

 4 ) Being for itself or being for others?

这部片子我先后花了三次,每次几十分钟的时间才看完,前后差不多2个星期吧,中间还错落的看了别的片子,究其原因,还是有些害怕,所以每次都找借口把预知来看片的时间重新分配了。

看完以后,我在douban上写道:有些镜头看起来很喜欢, 而且是一种没有原因的看起来就觉得特熟悉的喜欢, 估计是女性导演的缘故

之后,我再也没有想起过这部片子。

一直到昨晚,我失眠了。

透过窗帘和天花板之间的缝隙,月光悉悉簌簌的爬进来,我躺着,看着这样的月光,一时间就觉得自己坐在月光下的案几边,一壶温温的清酒,一束散落的桃花,月光其实是微弱的,我没有办法看清花瓣是否完整,是否在酒面处的浮沉,但是月光却足够勾勒出整个屋子的轮廓,让我看到我就在其中,案几边,飘窗上,把弄着的花瓣,沾了一点酒而层次散乱的花蕊,还有那纤细的瓶子,垂下来的脸,那就是我。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这部影片。其实它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车祸后精神分裂得把自己打造成为那个车祸中罹难的小姐妹的女孩在经年累月的自我迷失之后重新寻找自己的故事,结论也很明白,当她寻找到事情的真相以后,她没有做任何选择,而客观世界也不容许她做任何选择,她只是继续自己的生活,在潜意识中另一个自我萌发的时候,沟通和协调而已。

电影的叙事线索其实很清楚,只是拍摄手法上让人觉得有点不寒而栗,那些在光线明暗间就无缘无故变动的场景,那张在每次扣人心弦的音乐一来临就开始扭曲的脸,还有个每次出现都想指引什么却又毫无实际贡献的小姑娘,全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在表达,所以看得人不免会有点阴森或者神神叨叨之感,也是因为如此,这部片子会在看完以后不想妄加评论,而会在失眠的夜晚因为同样的光线明暗切换而快速联想,因为很多感觉太接近内心。

人的内心总有一块不希望被别人触碰的禁区,被电影触碰,当然也会抗拒,更不可言传的是,触碰的不是通过人性,不是通过情感,而是那种内心中从不曾忘却的一种自我怀疑,自我探究,自我预设。这种对自我这个假设都进行怀疑和否定的想法,更多的时候我认为对于我们更好的生存是阴暗的,所以也才这么讳莫如深。但是,不可否认,即便我们不是精神分裂者,谁又能保证我们在以一种遵从于自我本真的方式存活,而现在的自己又是否是本来而非扮演的自己?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像被抛弃一样,没有对自己的任何信息,没有对自己进行了解的任何途径,甚至没有对自己的意识的感知能力,我们在他人预设的一个身份和环境中成长,我们不断做的选择究竟是出于自己的本性,客观的引导,他人的设计,抑或是基于统计学大数原理的对多数人人生的重复,我们甚至没有能力去分清楚。他人究竟是无心的误导还是良性的教育,究竟是自己内心的阻碍还是反观内心的铜镜,究竟是自己存在的环境还是自己生存的demo。他人既是地狱。是吗?仅仅如此吗?那么,如果知情不报也是背叛,如果避而不想也是罪恶,那么至自己于地狱的,究竟是他人还是自己,是他人的先入为主,还是自己的盲目屈从,这种屈从又是一种无知,还是一种无奈,无知的更为可耻还是无奈的更为可耻?

Don't look back, 是导演的选择还是对观众的警告呢?

 5 ) 不可追忆不可追忆

本来是不想来做影评的,但是发现豆瓣上都有很多人没看懂这部电影。
一开始可能大家都会对这部电影有所疑惑,到底哪个人才是真实哪个人才是虚幻?看到后面,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照莫妮卡贝鲁奇的话就是:这是一个我用2分钟就能讲完的故事,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自己去看去理解。它的复杂在于加入了很多主人公复杂的心理世界。而这正是这部片子吸引我的地方。
导演是一位女性,一位出色的女性导演兼作家,站在一个新颖的角度,她用具体的影像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童年时期受过极大创伤,以致后来一直活在臆想世界里的一个女人极其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个女人长期生活在别人为她安排的世界,她身边的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臆想出来的,包括母亲,包括丈夫,包括孩子,只有工作,是她自己的,她通过这种渠道发泄,通过这种渠道去寻找真实的自己。可以说,影片前半部分完全是她作为另一个女人而活着,那本该是另一个女人的人生轨迹,她被迫接受这个人生,而内心底仍是自己深爱的人的影像,才能有所抚慰。她在这种长期压抑下,长期代入下,活了那么久,外在的强迫(养母的强迫),内在的压抑(对逝去伙伴的深深怀念),让她自我催眠出一个臆想出来的世界,却仍然不自觉的时常怀疑这是自己的人生吗。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她想通过创作来回忆起自己的过去,然而幼时的记忆却被牢牢封锁,随着压力越来越大,记忆一点一点跳出,她感觉到了自身的变化。在这里,导演用她那奇特的电影手法,呈现了渐变的变脸,其实这些正是女主角心理变化上的具象表现,更为直观,也为电影增添了神秘感。难度在于,苏菲和莫妮卡两人的气质迥异,又都是公认的女神,导演不仅要突出这种变化,也要兼顾两位美女的美貌与气质,用了相当多的特技。我们从中也更能体会到这种自我挖掘的过程是多么痛苦不堪。
影片后半部分,主要是莫妮卡的戏份。其实莫妮卡扮演的部分是先拍的,这个具有鲜明独特气质的演员,使得苏菲也不自觉的放慢步调,向莫妮卡的表演节奏靠拢,使得全片基调协调统一起来。所以影片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苏菲表演上的诸多变化,眼神感觉用的更多,而她擅长的肢体语言尽量内敛。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的绿色衣服的小女孩,其实在全片担当了引领女主角寻找真实自我过去的重要角色。后来由莫妮卡变脸为小女孩,自然过渡到女主角的过去,故事到这里真相大白。原来,这一切都不过是女主角臆想出来的世界,她的前半生,是以已逝去的儿时伙伴的身份来活着的,找到这里,女主角才终于放下了那段极力不想回忆起来又不断自醒来的过去。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些一起的美好时光,都残忍的映衬着这出悲剧。
她终于找寻到丢失的记忆,也找回了自己。
影片的翻译名为不要回头,我是不懂法语的,但是翻译成不可追忆应该是更为妥切。人说,有些回忆不可追不可追,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段不想去追忆的过去,越是藏的深越是能时时刺的我们痛彻心扉,甚至影响到我们整个人生。只有找到那个根源,不管它有多么痛苦,直面它,正视它,最后才有可能放下。
最后一个镜头,莫妮卡和苏菲一起在键盘上敲下新的小说名,两个人影像叠现,那个时候,她们才真正融为了一体,我想女主角也会因为拥有这段过去而更加坚强的面对未来的人生。
这就是一个女性导演用她那细腻而新颖的角度来为我们诉说这样一个道理,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过去,才有可能找到出口,获得内心的安宁。

影片中,只有一点,让我想不透,一开始出现的那个老公,后来却知道他其实是女主角的亲哥哥,但是他们却因为寻找过程中彼此误会而发生了关系。。。。这个,有点囧啊。。。。

 6 ) 你看你,纠结的生活,扭曲的脸

      强强对话,强强联手,在充满竞争性的领域,这总是看客期待的对话,在电影领域同样如此,两大人气影星联手总是激起一堆人的期待,一方面,他们是合作关系,要共同演绎完成一部影片,这不妨碍他们惺惺相惜;另一方面,正因为惺惺相惜,有可能激发身上的表演基因和竞争因子,产生飙戏冲动,让一部影片精彩纷呈。当然,上面说的是完美的情况,但是对于《不要回头》来说,听到演员阵容时时,一方面,我很期待,苏菲玛索和莫妮卡贝鲁奇,天呀,都是性感女神般的人物,怎能不让我期待的同时又淫念四起。另一方面,说实话,二者在演技上都不是同时代突出的人物,而且相逢之时已不是演艺生涯高峰期,连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两老戏骨在《盗火线》火光四溅后,再次重逢于《正当杀人》都是让众影迷流着泪的骂烂片,同时感叹“廉颇老矣”,何况她们?这,确实让我有些担忧。

    看罢此片,总体感觉,还不错,低期待倒是带来了不差的观影体验。它总体还是一个剧情和故事主导的电影,二位女星只要跟着体现情感细节就算全满了,这方面她们还是做的不错的。另外,期待两位性感演出的观众,就别指望啥了,虽然影片一上来就是苏菲玛索换衣服,但是整部影片既没有太激情的画面,也没有很文艺的裸露,所以,包括我在内,让淫念的记忆还是留在《云上的日子》和《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中吧,何况,后面会谈到,这部电影的核心其实也不是演员。

    从情节上,这是一个我称之为“濒死体验”+精神分裂的电影,就“濒死体验”作品来说,类似的佳作已经不少,《第六感》、《停留》,不过这部电影倒是更像一部这方面并不十分出名的电影《眼前的生活》,一个关于丧生于枪击案的女孩在“长大”后才发现自己已死去的故事,即它把“濒死体验”的时间延长了,二维空间同步生长,直到一天,交汇融合,得知真相。但是,它又是一部另类的“濒死体验”电影,即,所谓的不明真相的不是死者,而是生者的不甘,是她在代替死者的身份去体会那份感情,一个“濒死体验”的情节延展,带来的确实是温情的精神分裂的结局。“濒死体验”类电影的模式常常是过程悬念不断,但是推进缓慢,同时让观众一头雾水,然后结尾来个反转,所以中间的过程能否抓住观众很重要。而这部影片在这方面做的似乎过于文艺和玄虚了,影片基本分为两段,苏菲玛索领衔上半场,只见她有颇为幸福的家庭,但是却在家中感觉到灵异般的事件,一会儿在镜子中看到了另一个女人的脸,一会儿又见墙上照片中,丈夫身边的女人也换了一个人,于是,她时常失态的歇斯底里,她的个人精神状态和家庭生活都显得岌岌可危。

    总体看,本片的剧情进展在同类影片中不算新鲜,不过有个特色就在于中段,有个诡异的过渡。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把咱中国网上曾经流行的诸位张扬奇女子的脸选两个人,各取一半拼接在一起会是何其惨烈的恐怖。那么两个美女的脸呢?很遗憾,结果也是让人不适,本片在向莫妮卡贝鲁奇领衔的下半场过渡过程中,就见两个女人的脸诡异的拼接在一起,中间还时不时来些相互转换,可谓扭曲之际。我对这样的拼脸游戏是不太适应的,但是这也可以看作对后面结局的暗示,因为,主人公的生活本身就处于扭曲状态,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一如此刻的观众也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导演索性就添把火吧,让两张脸拼接起来,似乎在告诉我们,此刻看到的生活是分裂的扭曲的生活,是处于不同的空间下相互交织的生活,对于熟悉了此类题材的观众,此刻的悬念已经解开了一些,剩下的就是猜到底谁是现实,谁是虚幻了。

    从虚幻回到现实需要成本,需要痛苦的自我再认识,既然导演让观众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面对诡异的“双生脸”的不适,就何况接下来莫妮卡贝鲁奇的真相追寻过程了。我感觉这一段,莫妮卡献上了超乎她平均水准的表演,特别情感的波动、逐步认识真相的错愕等细节都表现的很有感觉。而这一段,导演又给乱局添火,突然多了一个妈,又多了一个男人,还多了一张带来转折点的照片,这张照片就如记忆深处的快照,一下子激起了莫妮卡的模糊记忆,终于让她逐步趋近记忆的真相,那场让她的生活和精神分裂的车祸,一个好姐妹离她远去,带给她的是巨大的心灵创伤,这份创伤挥之不去,以至于统治了她的心灵,让她心甘情愿的作另一个人。在前段,当不同空间的生活主线揭示后,我还以为这是一个纯的濒死体验的故事,是一个死者对生者的温情注视和对自我状态的发现,而到了这里才发现这是一个生者的情感轨迹,面对深爱的人的离去,我们常常不愿相信现实,哪怕现实就在眼前,于是短暂的自我欺骗本身就是一种温情的自我防卫。这部电影将这种自我情感的防御过程拉长,将其程度加深,没有一些精神分裂影片常见的狰狞和残酷真相,这部影片的最后倒是显得温情脉脉,令人感到一丝温暖,最后苏菲玛索和莫妮卡贝鲁奇两人并肩打字的场景,预示着,她们的灵魂不再纠结在一起,而是平行存在,一个是现实,一个是记忆,带着对姐妹的怀念,生者终于卸下那份悲伤,带着那段记忆,也带笑开始新的生活。

    与剧情一样,这部电影的定位也让人纠结,找来两个多少影迷眼中梦中女神般的明星出演,让人不由自主的会将其打上商业电影的烙印,期待的也是文艺悠长,但是也香艳动人的演出,即本来这部电影让人期待的是以主演为核心。但是,影片却充满了小众味道和导演的个人情趣,用的是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的剧情架构,导演还在其中实验一些技法,同时线索众多,搞的内涵极深,这方面,我总感觉其处理上有些过于追求技巧,把这部电影似乎当成了个人的智力游戏,叙事上有些没必要的故弄玄虚,还找来两位女星,更显得对他自己,对观众都是过于高昂的成本。所以,与影片中双人脸的扭曲一样,这部电影在商业和文艺两张脸上缺乏有效的过度和自然的衔接,却有着深深的裂痕,虽然本片的情感细腻真挚,坚持看下来回味也算悠长,但是结合两位女星的本令人期待的合作,却拍摄这样一部导演个人风格的电影,这多少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7023bbfbfa1a372e4f4aea95.html

 短评

前面烂啊烂 后面炫啊炫

6分钟前
  • 拜访者
  • 推荐

很受低估的一部杰作,和Robert Altman的《Images》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公通过种种幻像找回了残缺的记忆(心理创伤)及逝去姐妹的灵魂。另,冲着部分面部表情捕捉技术的灵巧运用再加一分。

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要说倒霉的还是内男人,被两位美女先后踢下身,真不是一般的衰

13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还行

开始以为是《假面》的通俗版,后头就演变成恶俗戏剧。

17分钟前
  • mOco
  • 较差

说实话,我没看懂,中间有一段字幕和画面没有对上。

22分钟前
  • 还行

阴阳脸 莫名其妙 还是莫名其妙

26分钟前
  • 蒋乜乜
  • 较差

相比之下苏菲比莫妮卡的演技好点,但身材都不好好,有个变脸的过程还是比较恐怖的有点不像人,一半是苏菲,一半是莫妮卡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一个人

31分钟前
  • 叶荣添
  • 推荐

相比之下 比较喜欢莫妮卡 但演的都一般 再者 这个题材与拍摄手法 都有点故弄玄虚了 其实就是 童年阴影造就的持续性精神错乱 再直白点 一个精神病人的臆想世界~

32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还行

拥有这两个不同气质的美女固然是我的梦想,但拜托别拼在一张脸上

36分钟前
  • shawnj
  • 还行

完全符合预期,跟88分钟折腾帕西诺和德尼罗一样,就是苏菲那张尚有童真的脸比较贝鲁奇熟透的母性面孔要耐看,字幕做的不好

3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还行

太牛X,看哭了。但一定要找繁体字幕版本的来看。

41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童年创伤难释怀,统一思想把琴弹。参考影片《不准忘了我》《穆赫兰道》

43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一部电影毁掉俩女演员

48分钟前
  • 到底凡人
  • 较差

影子写手写书写到内伤

4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玛丽娜·德·范不愧是学哲学出身的,电影也要搞得这么悬秘。与奥容的合作让她也养成了以悬疑模式包裹故事的习惯。片子倒也不算复杂,无外乎精神分裂或是角色扮演之类的解释,导演在结尾解释的也比较清楚。可恨的就是有点故弄玄虚了。不过用不了多久,大家记住的恐怕只有那张忽你忽我的脸了。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我真看不懂,光看女人了……

51分钟前
  • 兽兽·美术吗?
  • 还行

什么乱七八糟的

56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PTSD症状引发双重人格案例

57分钟前
  • ☣Mi
  • 还行

你不一定真正醒着,可能只是在一个梦到另一个梦的路上。

59分钟前
  • sh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